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57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包括两个移动底座,后侧移动底座正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螺管,所述转动螺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前侧与前侧移动底座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管表面的前侧和中心处均套设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底座、支撑弧板、拉簧、限位板、螺杆、转动杆、内杆、外管、固定底座、支撑板、转动螺管、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可使电机安装在不同大小的安装座上,这样电机的安装更加方便,解决了电机在安装过程中,因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使得电机只能安装在固定大小的安装座上,不能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从而导致电机出现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机得到了广泛使用,现有的电机在在安装过程中,其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使得电机只能安装在固定大小的安装座上,不能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从而导致电机出现安装不便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电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具备安装在不同大小安装座上的优点,解决了电机在安装过程中,因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使得电机只能安装在固定大小的安装座上,不能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从而导致电机出现安装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包括两个移动底座,后侧移动底座正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螺管,所述转动螺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前侧与前侧移动底座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管表面的前侧和中心处均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机体,所述转动螺管的表面且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套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固定底座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与移动底座固定连接,后侧移动底座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管,前侧移动底座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后侧延伸至外管的内腔并与外管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两个限位板相对应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支撑板和右侧固定底座并延伸至右侧固定底座的右侧,所述转动杆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优选的,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内腔与转动螺管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限位板上贯穿开设有与转动螺管配合使用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圈与转动螺管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优选的,后侧移动底座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螺管的后侧延伸至转动孔的内腔并与转动孔的内腔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储纳凹槽,所述储纳凹槽内腔的底部连通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腔的底部贯穿移动底座。优选的,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内圈与转动杆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和右侧固定底座上均贯穿开设有与转动杆配合使用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内圈与转动杆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外管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底座、支撑弧板、拉簧、限位板、螺杆、转动杆、内杆、外管、固定底座、支撑板、转动螺管、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可使电机安装在不同大小的安装座上,这样电机的安装更加方便,解决了电机在安装过程中,因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使得电机只能安装在固定大小的安装座上,不能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从而导致电机出现安装不便的问题,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孔,可对转动螺管进行支撑,同时方便了转动螺管的旋转,通过转动孔,可对转动螺管的后侧进行收纳,同时方便了转动螺管的旋转,通过储纳凹槽和安装螺孔的配合,方便利用定位螺栓对移动底座进行定位安装,通过支撑孔,可对转动杆进行支撑,提高了转动杆旋转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底座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侧移动底座局部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右侧固定底座结构侧视图。图中:1移动底座、2电机机体、3支撑弧板、4安装螺孔、5拉簧、6限位板、7螺杆、8转动杆、9内杆、10储纳凹槽、11外管、12固定底座、13支撑板、14转动螺管、15主动锥齿轮、16从动锥齿轮、17转动孔、18支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包括两个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顶部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储纳凹槽10,储纳凹槽10内腔的底部连通有安装螺孔4,安装螺孔4内腔的底部贯穿移动底座1,通过储纳凹槽10和安装螺孔4的配合,方便利用定位螺栓对移动底座1进行定位安装,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螺管14,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17,转动螺管14的后侧延伸至转动孔17的内腔并与转动孔17的内腔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孔17,可对转动螺管14的后侧进行收纳,同时方便了转动螺管14的旋转,转动螺管14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前侧与前侧移动底座1的后侧固定连接,转动螺管14表面的前侧和中心处均套设有限位板6,限位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2,固定底座12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3,支撑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机体2,转动螺管1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限位板6之间套设有从动锥齿轮16,从动锥齿轮16的内腔与转动螺管14的表面为过盈配合,限位板6上贯穿开设有与转动螺管14配合使用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圈与转动螺管14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孔,可对转动螺管14进行支撑,同时方便了转动螺管14的旋转;固定底座12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拉簧5,拉簧5远离固定底座12的一侧与移动底座1固定连接,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管11,前侧移动底座1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杆9,内杆9的后侧延伸至外管11的内腔并与外管11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两个限位板6相对应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支撑板13和右侧固定底座12并延伸至右侧固定底座12的右侧,转动杆8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与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5,通过设置移动底座1、支撑弧板3、拉簧5、限位板6、螺杆7、转动杆8、内杆9、外管11、固定底座12、支撑板13、转动螺管14、主动锥齿轮15和从动锥齿轮16的配合使用,可使电机安装在不同大小的安装座上,这样电机的安装更加方便,解决了电机在安装过程中,因安装位置无法改变,使得电机只能安装在固定大小的安装座上,不能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从而导致电机出现安装不便的问题,值得推广,主动锥齿轮15的内圈与转动杆8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支撑板13和右侧固定底座12上均贯穿开设有与转动杆8配合使用的支撑孔18,支撑孔18的内圈与转动杆8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转动杆8位于外管11的顶部,通过支撑孔18,可对转动杆8进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包括两个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螺管(14),所述转动螺管(14)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前侧与前侧移动底座(1)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管(14)表面的前侧和中心处均套设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2),所述固定底座(12)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3),所述支撑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机体(2),所述转动螺管(1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限位板(6)之间套设有从动锥齿轮(16);/n所述固定底座(12)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拉簧(5),所述拉簧(5)远离固定底座(12)的一侧与移动底座(1)固定连接,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管(11),前侧移动底座(1)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杆(9),所述内杆(9)的后侧延伸至外管(11)的内腔并与外管(11)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两个限位板(6)相对应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支撑板(13)和右侧固定底座(12)并延伸至右侧固定底座(12)的右侧,所述转动杆(8)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与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同安装座的新型电机,包括两个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螺管(14),所述转动螺管(14)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前侧与前侧移动底座(1)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管(14)表面的前侧和中心处均套设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2),所述固定底座(12)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3),所述支撑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机体(2),所述转动螺管(14)的表面且位于两个限位板(6)之间套设有从动锥齿轮(16);
所述固定底座(12)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拉簧(5),所述拉簧(5)远离固定底座(12)的一侧与移动底座(1)固定连接,后侧移动底座(1)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管(11),前侧移动底座(1)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杆(9),所述内杆(9)的后侧延伸至外管(11)的内腔并与外管(11)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两个限位板(6)相对应一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支撑板(13)和右侧固定底座(12)并延伸至右侧固定底座(12)的右侧,所述转动杆(8)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与从动锥齿轮(16)相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