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48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3
公开了一种锁扣,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其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与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包括基座、翻盖、锁舌和电控驱动机构。锁舌设置于基座和翻盖其中之一上,于基座和翻盖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使得当锁扣处于锁止位时,锁舌插入至锁舌槽。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锁舌的运动,使得当锁舌能够回缩至让出锁舌槽而解锁。该锁扣的锁止与解锁方式简便易行,并且,由于其中应用了电控驱动机构对锁舌进行驱动,为扩展电控驱动机构的智能解锁提供了物质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扣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锁扣。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腕表式通信终端的锁扣大都采用机械解锁,当该腕表式通信终端用于特殊用途,例如监狱服刑人员或者婴儿防盗、儿童防走失等装置时,一旦佩戴者或者不法分子掌握了机械解锁方法或者机械解锁器具,即可拆卸该腕表式通信终端,给监狱管理或者婴儿防盗、儿童防走失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些被监管人员脱离了该腕表式通信终端时,对被监管人员的定位操作根本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锁扣,该锁扣的锁止与解锁方式简便易行,并且,由于其中应用了电控驱动机构对锁舌进行驱动,为扩展电控驱动机构的智能解锁提供了物质支持,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扣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包括基座(3)、翻盖(4)、锁舌(6)和电控驱动机构,所述锁舌(6)设置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其中之一上,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9),使得当所述锁扣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6)插入至所述锁舌槽(9);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6)的运动,使得当所述锁舌(6)能够回缩至让出所述锁舌槽(9)而解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锁扣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所述锁扣还包括卡柱(7),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第二待锁止部件(2)上均设有锁止孔(8),所述翻盖(4)铰接于所述基座(3),所述卡柱(7)固定连接于所述翻盖(4)的底面,所述基座(3)沿轴向设置有通孔(20),当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处于锁止位时,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同时穿过所述通孔(20),并且,所述卡柱(8)同时穿设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上的锁止孔(8)。作为优选,所述锁扣还包括弹性部件(10),所述翻盖(4)上沿轴向设置有盲孔(11);所述弹性部件(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盲孔(11)的底部,所述弹性部件(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锁舌(6)的尾部,使得所述锁舌(6)与所述盲孔(11)的侧壁之间构成移动副;所述基座(3)上设置有锁舌槽(9);当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6)容置于所述锁舌槽(9)内,并且,所述弹性部件(10)处于受压状态。作为优选,所述锁舌(6)的底面呈自左至右逐渐升高的第一斜面(21),所述锁舌槽(9)的底面呈自左至右逐渐升高的第二斜面(22),所述第一斜面(21)与所述第二斜面(22)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包括挡块(19)、拨片(18)和旋转动力部件,所述挡块(1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锁舌(6),所述挡块(19)的另一端形成第一自由端,所述拨片(1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部件的输出轴(16),所述拨片(18)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自由端,当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处于锁止位时,所述拨片(18)与所述挡块(19)之间游离或者相接触但彼此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所述拨片(18)借助所述旋转动力部件的输出轴(16)逆时针旋转传递的扭矩向所述挡块(19)提供向左的驱动力,使得所述锁舌(6)被带动脱离所述锁舌槽(9)的限制而缩回至让出所述锁舌槽(9)而解锁。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动力部件包括旋转电机(12)和传动机构,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的旋转动力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换为所述旋转动力部件的输出轴(16)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14)、蜗杆(13)和拨片轮(15),所述蜗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轴,所述蜗轮(14)与所述蜗杆(13)之间啮合,所述拨片轮(15)设置于所述蜗轮(14)的轮轴上,并且,所述拨片轮(15)与所述蜗轮(14)的轮轴之间传递扭矩,使得所述蜗轮(14)的轮轴形成所述旋转动力部件的输出轴(16)。作为优选,所述锁扣还包括键(17),所述拨片轮(15)上设有键槽,所述键(17)与所述键槽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键(17)为一字键或者花键。作为优选,设所述锁舌(6)伸入到所述锁舌槽(9)的部分的轴向长度为d,所述拨片轮(15)的半径为R,所述拨片(18)的高度为h,则它们之间的尺寸关系式为:R2+d2=(R+h)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的情况下,通过电控驱动机构对锁舌6的驱动,能够使得本来插入至锁舌槽9的锁舌6被驱动而从锁舌槽9缩回,此时,由于锁舌6从锁舌槽9缩回,锁舌槽9上边缘对锁舌6的限制被解除的同时,基座3对翻盖4的限制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向翻盖4施加开启作用力,能够开启该翻盖4,使得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的空间增大,此时,即可轻松解开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的锁止,该锁止与解锁方式简便易行,并且,由于其中应用了电控驱动机构对锁舌6进行驱动,为扩展电控驱动机构的智能解锁提供了物质支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处于锁止位时与第一待锁止部件、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处于开锁位时与第一待锁止部件、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处于开锁位时又一与第一待锁止部件、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中应用的锁舌与锁舌槽之间的配合关系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中应用的拨片与挡块之间的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中应用的拨片轮的旋转过程尺寸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锁扣,该锁扣的锁止与解锁方式简便易行,并且,由于其中应用了电控驱动机构对锁舌进行驱动,为扩展电控驱动机构的智能解锁提供了物质支持,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锁扣,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文中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3)、翻盖(4)、锁舌(6)和电控驱动机构,/n所述锁舌(6)设置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其中之一上,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9),使得当所述锁扣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6)插入至所述锁舌槽(9);/n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6)的运动,使得当所述锁舌(6)能够回缩至让出所述锁舌槽(9)而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3)、翻盖(4)、锁舌(6)和电控驱动机构,
所述锁舌(6)设置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其中之一上,于所述基座(3)和翻盖(4)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9),使得当所述锁扣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6)插入至所述锁舌槽(9);
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6)的运动,使得当所述锁舌(6)能够回缩至让出所述锁舌槽(9)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柱(7),
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第二待锁止部件(2)上均设有锁止孔(8),
所述翻盖(4)铰接于所述基座(3),
所述卡柱(7)固定连接于所述翻盖(4)的底面,
所述基座(3)沿轴向设置有通孔(20),
当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处于锁止位时,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同时穿过所述通孔(20),并且,所述卡柱(8)同时穿设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和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上的锁止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10),
所述翻盖(4)上沿轴向设置有盲孔(11);
所述弹性部件(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盲孔(11)的底部,所述弹性部件(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锁舌(6)的尾部,使得所述锁舌(6)与所述盲孔(11)的侧壁之间构成移动副;
所述基座(3)上设置有锁舌槽(9);
当所述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所述第二待锁止部件(2)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6)容置于所述锁舌槽(9)内,并且,所述弹性部件(10)处于受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6)的底面呈自左至右逐渐升高的第一斜面(21),
所述锁舌槽(9)的底面呈自左至右逐渐升高的第二斜面(22),
所述第一斜面(21)与所述第二斜面(22)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祥尹作彪徐宁
申请(专利权)人:清研讯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