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属于装配式结构抗震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会造成建筑结构产生损伤甚至倒塌,从而致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墙体是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高结构抗侧力能力或仅作为形成隔断分割平面空间。但传统墙体在形式与功能上存在诸多局限,尤其在地震作用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开裂,而且存在损伤破坏集中的现象,损伤严重且集中现象的表现了材料利用不充分与延性较差的问题,加之剪力墙面外变形造成的墙底部损伤更会加剧刚度退化,抗震表现往往不够理想,总体抗震减震效果存在局限,而且该类剪力墙施工繁琐,人力成本高,施工过程长,且受到温度影响较大,环境污染严重,施工过程中即存在材料浪费现象。型钢剪力墙亦存在材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墙体面外变形对其性能依旧存在不利影响,且用钢量较大,增加了构筑成本。钢板剪力墙本来就容易发生平面外失稳,加之地震的多维激励属性致使了墙体面外扰动,其失稳问题更加严重,不仅如此该类墙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正面呈梯形,将梯形长底侧连接孔(2)与梁部连接件(6)上螺栓孔对齐并穿入螺栓(7)完成两者连接;将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正面梯形短底侧与钢管混凝土间连接件(3)上螺栓孔对齐并穿入螺栓(7)完成连接;如果梁(8)为钢构件,则梁部连接件(6)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与梁(8)连接,如果梁(8)为钢混构件则通过预埋方式进行梁(8)与梁部连接件(6)间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正面呈梯形,将梯形长底侧连接孔(2)与梁部连接件(6)上螺栓孔对齐并穿入螺栓(7)完成两者连接;将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正面梯形短底侧与钢管混凝土间连接件(3)上螺栓孔对齐并穿入螺栓(7)完成连接;如果梁(8)为钢构件,则梁部连接件(6)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与梁(8)连接,如果梁(8)为钢混构件则通过预埋方式进行梁(8)与梁部连接件(6)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外部钢管为异形钢管;异形钢管整体呈四棱柱状,顶面和底面为矩形,矩形短边方向为墙厚方向,两矩形短边长度相同且平行;四棱柱两组相对侧面中有一组呈全等梯形,分别为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前侧面与后侧面,两面平行且与顶、底面垂直;与梁部连接件(6)连接一端为梯形长底,与梁部连接件(6)连接一端为梯形短底;四棱柱另一对侧面为均呈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异形钢管混凝土内部内填混凝土依据构件性能需求而选用不同类型混凝土聚合物;内填材料采用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或者普通活性粉末混凝土或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工厂进行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进行预制加工时应使内部混凝土匀质密实,采用超声波或离心等手段对灌浆后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连接孔(2)位于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的前侧面与后侧面靠近顶部与底部位置,连接孔(2)呈圆柱状且垂直贯穿构件,连接孔(2)内径为10-20mm,连接孔(2)壁与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前侧面及后侧面紧密连接,壁厚度根据连接强度要求在1mm-10mm范围内取值;连接孔(2)根据预制异形钢管混凝土(1)与梁(8)的连接强度需求采用单层排布或多层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下应力均匀分布的模块化钢管混凝土多维耗能墙,其特征在于:钢管混凝土间连接件(3)采用高强钢材其材料屈服强度应至少大于500Mpa,其由四块侧面端板(4)和一块中间端板(5)构成,中间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炳稷,何浩祥,吴山,孙澔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