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19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纤维原料准备、整经、织造、预定型、正面起绒及反面起绒、染色前处理、染色、摇粒、复定型、烫光、剪毛和打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组织结构、通过调整织造张力及线圈长度等手段,使面料更适合于单面或双面均能起绒的要求;加入氨纶使面料更加紧密细腻,穿着更加舒适;双面起绒使穿着面更加柔软、亲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加入了特殊的染色助剂,该染色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改性壳聚糖0.8‑1.5%、改性凹凸棒石0.4‑0.7%、氯化钇0.02‑0.03%、纳米碳酸钙0.1‑0.2%和去离子水余量。该染色助剂具有显著提升染色色牢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摇粒绒面料,由于属于绒毛性质,手感柔软,及多含空气成分,而保暖;且由于摇粒的外观,使得外观纹路清晰,纹路保持性好;面料轻盈。目前,市场上的摇粒绒面料大部分是纬编的摇粒绒。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但纬编的摇粒绒面料,由于在摇粒前,需要拉毛,导致纬编的摇粒绒面料不能加入氨纶,否则拉毛时候,把氨纶拉断;所以,纬编摇粒绒面料,没有氨纶的弹性。(2)纬编摇粒绒由于线圈的圈距,摇粒的距离比较松散,而不够细腻。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911106443.8公开了一种经编的摇粒绒,利用三梳节的其中之一,加入了氨纶,且粒子可以紧密,解决了以上问题。但该专利,仅仅是做了单面摇粒绒,而不能是双面摇粒绒,保暖及柔软效果不够。本专利技术采用单面及双面的经编摇粒绒面料,且长丝采用适应性广的长丝,涵盖有普通的园型截面长丝,及差别化的涤纶长丝,及抗静电和弹力的柔软摇粒绒,制备的摇粒绒面料保暖及柔软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纤维原料准备:面梳纱采用高F数的细旦单丝的复丝,所述的高F数的细旦单丝采用圆形或者异型涤纶纤维;中梳纱采用普通涤纶DTY长丝或抗静电涤纶DTY长丝;第三梳纱采用弹性纤维氨纶丝;B整经:将筒丝倒在盘头上,为织造做好准备;整经一般要注意整经根数、张力、原料种类、盘头数量等;C织造:采用单针床经编机按指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得到织物坯料;D预定型:预定形消除了织物坯料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折皱,使布面平整,并控制织物的幅宽,保证起毛的均匀性,从而防止在后续绳状加工中产生卷边、纵向折痕或褶皱;选择适当的预定型温度,避免涤纶经预定形软化、冷却后,面丝变脆,涤纶延展线脆断而易于起毛的问题;E正面起绒及反面起绒:用拉毛机器,拉毛;为了达到更好的起毛效果,此步骤在染色前进行,因为在染色后进行起绒,由于染色后面料收缩很大,不容易起毛;F染色前处理:采用纤维素酶溶液对坯料进行预处理30-40min;同时采用缓冲溶液调节pH为3.2-3.5;浴比为1:(7-12);将预处理后的坯料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条件下烘干;将烘干后的坯料浸入35-40℃,有效氯为0.9-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1.5h,然后在pH为4.0-4.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0-15min,取出水洗至中性;G染色:将起绒好的面料采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缸内染色;H摇粒:摇粒温度为40-90℃,加湿摇粒时间为5-20min;控制气压大小及合适容布量;摇粒时间长短都将影响织物的毛面风格;I复定型:复定形的目的是稳定幅宽,保持风格,温度160-200℃;J烫光:把织物通过热滚筒受压一定时间,使织物平整,身骨挺实,手感滑润,光泽良好,具体参数为:温度100-140℃,布速4-12m/min;K剪毛:将焙烘后织物上长短不一的绒毛剪平,剪去浮毛,使布面平整,获得良好的外观;剪毛的车速为15-25m/min,圆刀转速为800-1500r/min;L打卷。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织造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是采用经编机上编织,采用三把梳栉,8个盘头,每个盘头,采用满穿的穿纱方式,其织造工艺特征为:织造根数:540-570根;织造密度:25-30针/25.4mm;组织工艺:GB3:1-0/1-2//GB2:1-0/2-3//GB1:1-0/7-8//(毛高2.5mm)或1-0/8-9//(毛高3mm)或1-0/11-12//(毛高4.5mm);送经量根据所选定组织结构不同而调整,如果是用于双面起绒,则GB2的线长略为调大些以方便起毛;氨纶的送经量采用1:2的伸长量或更紧些。优选的,所述的步骤F中,所述的90-100℃条件下烘干后,坯料的含水量低于10%。优选的,所述的步骤G染色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在常温去离子水中加入助剂搅拌8-15min,然后加入分散染料继续搅拌15-25min,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80-90℃,然后保温8-12min;再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5-135℃,保温25-35min;然后以2.0℃/min的速度降温至55-65℃,并采用温水冲洗,然后继续以2.0℃/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并采用冷水再次冲洗,出缸。优选的,所述的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改性壳聚糖0.8-1.5%、改性凹凸棒石0.4-0.7%、氯化钇0.02-0.03%、纳米碳酸钙0.1-0.2%和去离子水余量。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聚糖溶于草酸水溶液中,配制成壳聚糖草酸水溶液;2)将壳聚糖草酸水溶液水浴加热至60-70℃,同时搅拌处理20-30min;3)向步骤2)的壳聚糖草酸水溶液中加入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反应3-6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4)将反应产物进行重结晶,结晶产物然后干燥处理,即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改性凹凸棒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置于乙醇中,搅拌,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醇溶液;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醇溶液中加入凹凸棒石,搅拌,搅拌后超声处理,干燥得到改性凹凸棒石。优选的,所述的凹凸棒石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0.05-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纤维原料准备、整经、织造、预定型、正面起绒及反面起绒、染色前处理、染色、摇粒、复定型、烫光、剪毛和打卷。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组织结构、通过调整织造张力及线圈长度等手段,使面料更适合于单面或双面均能起绒的要求;加入氨纶使面料更加紧密细腻,具有弹性,穿着更加舒适;双面起绒使穿着面更加柔软、亲肤,从而提高服用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了特殊的染色助剂,该染色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改性壳聚糖0.8-1.5%、改性凹凸棒石0.4-0.7%、氯化钇0.02-0.03%、纳米碳酸钙0.1-0.2%和去离子水余量。该染色助剂具有显著提升染色色牢度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的染色步骤的流程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纤维原料准备:面梳纱采用高F数的细旦单丝的复丝,所述的高F数的细旦单丝采用圆形涤纶纤维;中梳纱采用普通涤纶DTY长丝;第三梳纱采用弹性纤维氨纶丝;B整经:将筒丝倒在盘头上,为织造做好准备;整经一般要注意整经根数、张力、原料种类、盘头数量等;C织造:采用单针床经编机按指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得到织物坯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纤维原料准备:面梳纱采用高F数的细旦单丝的复丝,所述的高F数的细旦单丝采用圆形或者异型涤纶纤维;中梳纱采用普通涤纶DTY长丝或抗静电涤纶DTY长丝;第三梳纱采用弹性纤维氨纶丝;/nB整经:将筒丝倒在盘头上,为织造做好准备;整经一般要注意整经根数、张力、原料种类、盘头数量等;/nC织造:采用单针床经编机按指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得到织物坯料;/nD预定型:预定形消除了织物坯料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折皱,使布面平整,并控制织物的幅宽,保证起毛的均匀性,从而防止在后续绳状加工中产生卷边、纵向折痕或褶皱;选择适当的预定型温度,避免涤纶经预定形软化、冷却后,面丝变脆,涤纶延展线脆断而易于起毛的问题;/nE正面起绒及反面起绒:用拉毛机器,拉毛;为了达到更好的起毛效果,此步骤在染色前进行,因为在染色后进行起绒,由于染色后面料收缩很大,不容易起毛;/nF染色前处理:采用纤维素酶溶液对坯料进行预处理30-40min;同时采用缓冲溶液调节pH为3.2-3.5;浴比为1:(7-12);将预处理后的坯料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条件下烘干;将烘干后的坯料浸入35-40℃,有效氯为0.9-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1.5h,然后在pH为4.0-4.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0-15min,取出水洗至中性;/nG染色:将起绒好的面料采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缸内染色;/nH摇粒:摇粒温度为40-90℃,加湿摇粒时间为5-20min;控制气压大小及合适容布量;摇粒时间长短都将影响织物的毛面风格;/nI复定型:复定形的目的是稳定幅宽,保持风格,温度160-200℃;/nJ烫光:把织物通过热滚筒受压一定时间,使织物平整,身骨挺实,手感滑润,光泽良好,具体参数为:温度100-140℃,布速4-12m/min;/nK剪毛:将焙烘后织物上长短不一的绒毛剪平,剪去浮毛,使布面平整,获得良好的外观;剪毛的车速为15-25m/min,圆刀转速为800-1500r/min;/nL打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纤维原料准备:面梳纱采用高F数的细旦单丝的复丝,所述的高F数的细旦单丝采用圆形或者异型涤纶纤维;中梳纱采用普通涤纶DTY长丝或抗静电涤纶DTY长丝;第三梳纱采用弹性纤维氨纶丝;
B整经:将筒丝倒在盘头上,为织造做好准备;整经一般要注意整经根数、张力、原料种类、盘头数量等;
C织造:采用单针床经编机按指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得到织物坯料;
D预定型:预定形消除了织物坯料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折皱,使布面平整,并控制织物的幅宽,保证起毛的均匀性,从而防止在后续绳状加工中产生卷边、纵向折痕或褶皱;选择适当的预定型温度,避免涤纶经预定形软化、冷却后,面丝变脆,涤纶延展线脆断而易于起毛的问题;
E正面起绒及反面起绒:用拉毛机器,拉毛;为了达到更好的起毛效果,此步骤在染色前进行,因为在染色后进行起绒,由于染色后面料收缩很大,不容易起毛;
F染色前处理:采用纤维素酶溶液对坯料进行预处理30-40min;同时采用缓冲溶液调节pH为3.2-3.5;浴比为1:(7-12);将预处理后的坯料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条件下烘干;将烘干后的坯料浸入35-40℃,有效氯为0.9-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1.5h,然后在pH为4.0-4.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0-15min,取出水洗至中性;
G染色:将起绒好的面料采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缸内染色;
H摇粒:摇粒温度为40-90℃,加湿摇粒时间为5-20min;控制气压大小及合适容布量;摇粒时间长短都将影响织物的毛面风格;
I复定型:复定形的目的是稳定幅宽,保持风格,温度160-200℃;
J烫光:把织物通过热滚筒受压一定时间,使织物平整,身骨挺实,手感滑润,光泽良好,具体参数为:温度100-140℃,布速4-12m/min;
K剪毛:将焙烘后织物上长短不一的绒毛剪平,剪去浮毛,使布面平整,获得良好的外观;剪毛的车速为15-25m/min,圆刀转速为800-1500r/min;
L打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氨纶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织造单面或双面摇粒绒面料是采用经编机上编织,采用三把梳栉,8个盘头,每个盘头,采用满穿的穿纱方式,其织造工艺特征为:
织造根数:540-570根;
织造密度:25-30针/25.4mm;
组织工艺:
GB3: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男王星姜启刚
申请(专利权)人:魔力薇薇上海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