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育文专利>正文

一种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18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一种针织面料,包括提花工艺层、直线工艺层以及交叉虚线工艺层,所述提花工艺层、直线工艺层和交叉虚线工艺层相互编织连接为整体面料,提花工艺层和交叉虚线工艺层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工艺层的两侧,其中,所述直线工艺层由远红外锦纶编织而成。通过混编工艺达到布料呈现的效果为铜氨纱线与除臭氨纶纱线进行贴肤,通过三部分结构的结合形成凹凸点形状的设计,通过远红外纱线内层的方式进行能量波线的折射,折射出有利于人体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了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进行美肤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铜氨纤维、远红外锦纶和除臭氨纶纱线编织而成的高档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weftknittedfabric)和经编(warpknittedfabric),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现有针织衣物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更高的使用需求,针织面料行业也在不断改进,进一步发展各种功能性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针织面料,包括提花工艺层、直线工艺层以及交叉虚线工艺层,所述提花工艺层、直线工艺层和交叉虚线工艺层相互编织连接为整体面料,提花工艺层和交叉虚线工艺层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工艺层的两侧,其中,所述直线工艺层由远红外锦纶编织而成。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提花工艺层和直线工艺层设置为在提花工艺层下方露出的远红外锦纶交叉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70个。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提花工艺层由铜氨纤维编织而成。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铜氨纤维的规格为33分特(30D)/30F。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远红外锦纶的规格为22分特(20D)/24F。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交叉虚线工艺层由除臭氨纶编织而成。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除臭氨纶的规格为70D。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所述提花工艺层、直线工艺层和交叉虚线工艺层所采用的纱线重量比例为6.3:29:64.7。在采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织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通过远红外线、铜氨纱线、还有洛衣丝的除臭氨纶纱线进行混编,通过混编工艺达到布料呈现的效果为铜氨纱线与除臭氨纶纱线进行贴肤,因为它本身具备的功能是净化除臭抗菌、美肤功能,而铜氨纱线的贴肤性相对较强。2)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通过三部分结构的结合形成凹凸点形状的设计,使铜氨纱线与除臭氨纶纱线全方面贴肤。同时通过将提花工艺层和直线工艺层设置为在提花工艺层下方露出的远红外锦纶交叉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70个,形成了一厘米平方70个的远红外按摩点,通过远红外纱线内层的方式进行能量波线的折射,折射出有利于人体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了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进行美肤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针织面料,包括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以及交叉虚线工艺层3,所述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相互编织连接为整体面料,提花工艺层1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工艺层2的两侧,其中,所述直线工艺层2由远红外锦纶编织而成。所述提花工艺层1和直线工艺层2设置为在提花工艺层1下方露出的远红外锦纶交叉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70个。所述提花工艺层1由铜氨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铜氨纤维的规格为33分特(30D)/30F。所述远红外锦纶的规格为22分特(20D)/24F。所述交叉虚线工艺层3由除臭氨纶编织而成。所述除臭氨纶的规格为70D。所述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所采用的纱线重量比例为6.3:29:64.7。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编织工艺采用纬编双面提花工艺结构,氨纶比例为:64.7%、锦纶比例为:29%、铜氨纤维比例为:6.3%,采用提花工艺与夹层工艺通过纬编双面机32GG编织而成。具备任意裁裁剪不易卷翘,散口等外观特点;提花结构具备一定3D肌理效果。具备一定防滑效果。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提花工艺部分为铜氨纤维,铜氨纤维为33分特(30D)/30F。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者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纤维素,生产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具有会呼吸,清爽,抗静电,悬垂性四大功能。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为具吸湿,放湿性,属呼吸,清爽纤维。加上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功能,即使在干燥的地区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的不舒适感,这是使之成为一只受欢迎内衣里布的重要原因。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直线工艺部分为远红外锦纶,远红外锦纶为22分特(20D)/24F。功能性锦纶具备一定保健功效,加速血液循环(保暖)和新陈代谢。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交叉虚线工艺部分为除臭氨纶,除臭氨纶为70D,功能性氨纶。可充分抑制汗味,脚臭的臭味。保持清洁及舒适的穿着感觉。针对氨,硫化氢,醋酸,异缬草酸有消臭作用。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通过远红外线、铜氨纱线、还有洛衣丝的除臭氨纶纱线进行混编,通过混编工艺达到布料呈现的效果为铜氨纱线与除臭氨纶纱线进行贴肤,因为它本身具备的功能是净化除臭抗菌、美肤功能,而铜氨纱线的贴肤性相对较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针织面料,通过三部分结构的结合形成凹凸点形状的设计,使铜氨纱线与除臭氨纶纱线全方面贴肤。同时通过将提花工艺层和直线工艺层设置为在提花工艺层下方露出的远红外锦纶交叉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70个,形成了一厘米平方70个的远红外按摩点,通过远红外纱线内层的方式进行能量波线的折射,折射出有利于人体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了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进行美肤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可实施。当然,以上所列的情况仅为示例,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其他变形或简化,都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并且应该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以及交叉虚线工艺层(3),所述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相互编织连接为整体面料,提花工艺层(1)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工艺层(2)的两侧,其中,所述直线工艺层(2)由远红外锦纶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以及交叉虚线工艺层(3),所述提花工艺层(1)、直线工艺层(2)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相互编织连接为整体面料,提花工艺层(1)和交叉虚线工艺层(3)分别位于所述直线工艺层(2)的两侧,其中,所述直线工艺层(2)由远红外锦纶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工艺层(1)和直线工艺层(2)设置为在提花工艺层(1)下方露出的远红外锦纶交叉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70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工艺层(1)由铜氨纤维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育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育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