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14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以芳基异硫氰酸酯和简单醛腙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催化剂,电化学合成的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温和、清洁、高效、底物范围广,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化学氧化剂,且可轻易放大到克级规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1,3,4-噻二唑是含有S和N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紧密稳定的化学结构,其衍生物主要是以2,5位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的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在工业、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比如乙酰唑胺、头孢西酮、磺胺甲噻二唑、头孢唑啉等药物均含有1,3,4-噻二唑衍生物片段。目前文献报道的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以酰肼及取代酰肼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在五硫化二磷的作用下,环合制备得到1,3,4-噻二唑衍生物。五硫化二磷在干燥时稳定,但是遇水水解成磷酸和硫化氢,硫化氢在空气中有臭鸡蛋味道,且有剧毒,因此不宜工业化生产。第二种:以二硫化碳与氨基腙或硫酰肼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巯基取代的1,3,4-噻二唑衍生物。二硫化碳极度易燃,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其对环境危害较大,因此不宜工业化生产。第三种:以取代的氨基硫脲为起始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芳基异硫氰酸酯和醛腙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催化剂,反应路线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氧化合成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芳基异硫氰酸酯和醛腙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催化剂,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
R是C1-6烷基或环烷基、
R1是卤素、C1-6烷基、-O-C1-6烷基、卤素取代的C1-6烷基、COR2或NHCOR3;
R2是氢、羟基、C1-6烷基或-O-C1-6烷基;
R3是氢、羟基、C1-6烷基或-O-C1-6烷基;
Ar为芳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r为其中R4是氢、羟基、卤素、C1-6烷基、-O-C1-6烷基、卤素取代的C1-6烷基、COR5或R5是氢、羟基、C1-6烷基或-O-C1-6烷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所述“C1-6烷基或环烷基”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烃基或环烷基;所述“-O-C1-6烷基”,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所述“卤素取代的C1-6烷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的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烃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6烷基或环烷基”是指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异己基等,优选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异丁基、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己基;所述“-O-C1-6烷基”,是指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所述“卤素取代的C1-6烷基”是指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独立的为邻位、间位或对位;或者邻位、间位或/和对位同时取代,或单独取代;R4独立的为邻位、间位或对位;或者邻位、间位或/和对位同时取代,或单独取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选自:
N,5-二苯基-1,3,4-噻二唑-2-胺;5-苯基-N-对甲苯基-1,3,4-噻二唑-2-胺;5-苯基-N-邻甲苯基-1,3,4-噻二唑-2-胺;N-(4-叔丁基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5-苯基-N-(4-三氟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2-胺;N-(4-甲氧基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N-(4-溴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N-(4-氯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N-(3-氯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N-(4-氟苯基)-5-苯基-1,3,4-噻二唑-2-胺;5-苯基-N-(4-三氟甲基苯基)-1,3,4-噻二唑-2-胺;4-((5-苯基-1,3,4-噻二唑-2-基)氨基)苯甲酸乙酯;5-苯基-N-(吡啶-3-基)-1,3,4-噻二唑-2-胺;N-(4-氟苯基)-5-对甲苯基-1,3,4-噻二唑-2-胺;5-对甲苯基-N-(4-三氟甲基苯基)-1,3,4-噻二唑-2-胺;N-苯基-5-邻甲苯基-1,3,4-噻二唑-2-胺;5-(4-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强马忠校胡筱王宝玲李维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