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94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包含壳体,壳体顶部有一进料口,所述壳体右侧有一出气管、左侧有一进气管,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及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有效解决了竹炭加工完成后,表面含有大量粉尘,不利于使用于空气净化过滤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极大降低了竹炭产品的后期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竹炭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竹炭是以三年生以上高山毛竹为原料,经近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炭。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质地坚硬。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与人体接触能去湿吸汗,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疲劳。经科学提炼加工后,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目前竹炭生产为了提高其生产质量,往往需要对竹炭加工过程中喷洒适量水分以增加竹炭的紧固性及降低竹炭粉尘。但是目前使用的加湿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在加工的同时进行加湿,必须事先加湿原料或制作完成后进行加湿处理,产生大量粉尘,费时费力又对环境具有污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以整合加湿装置及竹炭生产设备,解决竹炭加工完成后,表面含有大量粉尘,不利于使用于空气净化过滤等方面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包含壳体(3),所述壳体(3)顶部有一进料口(1),所述进料口(1)上设有通气装置;所述壳体(3)右侧有一出气管(2)、左侧有一进气管(4);所述出气管(2)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150°,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含有防滑装置、另一端含有阻隔原料装置;壳体(3)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所述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以所述壳体中心轴为中心成对称关系且出料口非竖直向下出料。竹炭原料从所述进料口(1)中放入装置内,装置开始升温对竹炭进行烧制,烧制结束后,从进气管(4)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提升装置内竹炭的含水量,同时打开出气管(2)释放多余高温高压水蒸汽;使得竹炭达到预定的工艺要求后,打开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卸出加工好的竹炭。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所述进料口(1)的通气装置为网格状孔排列的盖板,可起到通气作用,盖板上的孔可保证内部通气性的同时,防止竹炭原料意外从机器内出来。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所述出气管(2)其管道为弯折90°的管道,管道一端通往所述壳体(3)内壁,另一端竖直向下;90°弯折角度防止内部气体加工过程中直接从出气管(2)中涌出,导致工作人员意外烫伤。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所述壳体(3)的上方为圆柱体,下端为漏斗形状,通过减少内壁的直径可使下方工作空间增加,方便人工操作取料,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筛选出过大的原料,防止加工后的原料卡住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所述进气管(4)一端通往所述壳体(3)内壁,并与内壁端的管道外设有钢丝网,进气管(4)一端含有的防滑装置,其外端管壁为粗糙防滑纹路;所述钢丝网可以有效防止原料从进气口中,同时在后续加湿过程中使得高温高压蒸汽顺利进入装置内;所述防滑纹路保证所述进气管(4)连接蒸汽源时的紧密性,防止连接装置松动。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所述第一出料口(5)与第二出料口(6)成对称关系,两者之间夹角为90°至120°,其夹角按照竹炭加工类型可进行调整,使得成品竹炭可以顺利的从出料口卸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整合了加湿装置及竹炭生产设备,解决了竹炭加工完成后,表面含有大量粉尘,不利于使用于空气净化过滤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极大降低了竹炭产品的后期处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口;2-出气管;3-壳体;4-进气管;5-出料口;6-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其包含壳体(3),所述壳体(3)顶部有一进料口(1),所述壳体(3)右侧有一出气管(2)、左侧有一进气管(4),壳体(3)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竹炭原料在切成符合要求的大小后,从所述进料口(1)中投入装置内,装置开始对原料进行高温碳化加工。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及粉尘,可由进料口(1)上设置的网状孔结构中逸出,并由工厂内的灰尘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在烧制结束后,成品竹炭表面依旧会有大量粉尘残留,为保证去除多余粉尘的同时,使竹炭达到固定的工艺需求,需要对竹炭进行微量加湿处理,此时将进气管(4)与外部蒸汽源连接,蒸汽源会将大量含有少量水蒸汽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进气管(4)输送至装置内部,然后少部分由所述进料口(1)处的通气孔逸出,剩余部分均由所述出气管(2)逸出。为防止高温高压蒸汽灼伤工作人员,所述出气管(2)设计为弯折90°的管道。在装置内处理完成的竹炭达到固定的工艺标准后,适当的湿度会使竹炭更为紧实,同时会把表面的灰尘由强风带走,减少后续处理工序,省时省力。处理完成的竹炭最后由所述第一出料口(5)和所述第二出料口(6)中取出,倾斜一定角度的出料口可以保障成品以较低的速度从出料口中滑出,同时方便将取料工具伸入装置内部,将处于装置中心难以自行滑出的竹炭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包含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顶部有一进料口(1),所述进料口(1)上设有通气装置,所述壳体(3)右侧有一出气管(2)、左侧有一进气管(4),所述出气管(2)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150°,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含有防滑装置、另一端含有阻隔原料装置,壳体(3)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所述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以所述壳体中心轴为中心成对称关系且出料口非竖直向下出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包含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顶部有一进料口(1),所述进料口(1)上设有通气装置,所述壳体(3)右侧有一出气管(2)、左侧有一进气管(4),所述出气管(2)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150°,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含有防滑装置、另一端含有阻隔原料装置,壳体(3)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所述第一出料口(5)及第二出料口(6)以所述壳体中心轴为中心成对称关系且出料口非竖直向下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的通气装置为网格状孔排列的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炭及成品竹炭增湿保固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净智宝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