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92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激光线模组。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透镜支架,所述上外壳设置有贯穿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的直径,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第四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上设置有柱透镜;所述第二部分内设置准直透镜;所述第四部分连接下外壳,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泵浦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小了外壳与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使本激光线模组具有尺寸小的优点。激光线模组的最大外径尺寸不大于6mm,长度不大于16.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
本技术属于激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激光线模组。
技术介绍
激光投线仪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它兼备了原有的水准仪、经纬仪划线的功能。它以激光线条将工作准线精确的投射于工作对象上,使施工过程更方便、更省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投线仪的应用领域也不断被拓展,这对投线仪光源本身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激光投线仪中使用的激光线模组,大多是在一个壳体内设置泵浦源和光学透镜,而泵浦源和光学透镜需要设置单独的支架连接,然后将支架连接在壳体内,所以导致激光线模组尺寸较大,直径一般在10mm~15mm,长度一般在23mm~35mm。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线模组尺寸太大的缺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透镜支架,所述上外壳设置有贯穿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的直径,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第四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上设置有柱透镜;所述第二部分内设置准直透镜;所述第四部分连接下外壳,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泵浦源。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设置为环状结构,且下支架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柱透镜连接槽,所述上支架通过支撑块活动连接下支架。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设置为环状结构,所述上支架的外径小于下支架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与所述准直透镜的外径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下外壳包括连接部和外壳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四部分内,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径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部的外径与所述上壳体的外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下外壳包括连接部和外壳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部分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如下优点:1、本技术缩小了外壳与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使本激光线模组具有尺寸小的优点。激光线模组的最大外径尺寸不大于6mm,长度不大于16.5mm。2、本技术通过自身结构配合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便于装配;而且结构简单,利于批量化生产。3、本技术具有线直度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透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上外壳,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4、第四部分,20、下外壳,21、连接部,22、外壳部,30、透镜支架,31、上支架,32、下支架,33、支撑块,40、柱透镜,50、准直透镜,60、泵浦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包括上外壳10、下外壳20和透镜支架30,所述上外壳10设置有贯穿的台阶孔,如图4所示,所述台阶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2的直径,第二部分12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13的直径,第三部分13的直径小于第四部分14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11内设置透镜支架30,所述透镜支架30上设置有柱透镜40;所述第二部分12内设置准直透镜50;所述第四部分14连接下外壳20,所述下外壳20内设置泵浦源60。现有技术中,将准直透镜50和泵浦源60装配在壳体上,均是需要通过设置支架,将准直透镜50和泵浦源60先连接在支架上,然后再装入壳体,而本技术中,准直透镜50直接装配在上外壳10上,泵浦源60直接装配在下外壳20上,所以在不需要单独设置装配准直透镜50和泵浦源60的支架,所以缩小了整个激光线模组的尺寸。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所述下支架32设置为环状结构,且下支架3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上支架31上设置有柱透镜连接槽,所述上支架31通过支撑块33活动连接下支架32。准直透镜50出来的光路,会有偏转,偏转是由多个误差影响的比如:1、泵浦源60加工会有一定的误差,水平位置有一定的偏移,导致光路偏转,同时泵浦源60LD芯片竖直方向也会有所倾斜,导致光路偏转;2、泵浦源60与下外壳20的装配、下外壳20与上外壳10的装配、上外壳10与准直透镜50的装配也会有误差,导致光路偏转;3、准直透镜50本心也会偏心,导致光路偏转。所以,装配时,将下支架32固定在上外壳10内,然后通过调节上支架31,使柱透镜40与光路垂直,后点胶固定上支架31。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架31的调节方式为,以支撑块33为支点,用工具按压上支架31,使上支架31倾斜达到调整的目的。即可得到线直度好的激光线。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31设置为环状结构,所述上支架31的外径小于下支架32的外径。进一步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壳(10)、下外壳(20)和透镜支架(30),所述上外壳(10)设置有贯穿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2)的直径,第二部分(12)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13)的直径,第三部分(13)的直径小于第四部分(14)的直径;/n所述第一部分(11)内设置透镜支架(30),所述透镜支架(30)上设置有柱透镜(40);/n所述第二部分(12)内设置准直透镜(50);/n所述第四部分(14)连接下外壳(20),所述下外壳(20)内设置泵浦源(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壳(10)、下外壳(20)和透镜支架(30),所述上外壳(10)设置有贯穿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2)的直径,第二部分(12)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13)的直径,第三部分(13)的直径小于第四部分(14)的直径;
所述第一部分(11)内设置透镜支架(30),所述透镜支架(30)上设置有柱透镜(40);
所述第二部分(12)内设置准直透镜(50);
所述第四部分(14)连接下外壳(20),所述下外壳(20)内设置泵浦源(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尺寸激光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所述下支架(32)设置为环状结构,且下支架(3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上支架(31)上设置有柱透镜连接槽,所述上支架(31)通过支撑块(33)活动连接下支架(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邢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博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