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打印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266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电脑打印机端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即通过打印口将中文字型或图形数据送至连接在打印口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在数据送至数据总线前作预处理,使得每一组数据皆不相同,并用一自动检测电路产生控制信号,以通知所述装置数据已就绪可以读取,而无需电脑再送一次控制信号给所述装置;而该装置则利用打印口上的状态信号将数据传输入给个人电脑,并利用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加以分析、统计、发现中文字型或图形的连续递增或递减特性,并对这些数据编码,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文字型或图形的传输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脑打印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若想在个人电脑增加某种功能,通常可利用个人电脑所具备的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微通道体系结构(MCA)或个人电脑的系统总线来着手设计,其中因系统总线具有可快速存取数据的优点,故被较多采用,然而该系统总线在应用上存在一缺点,即适用于A种个人电脑的并不适用于B种电脑,适用于B种个人电脑的未必适合于C种电脑,故在应用上造成很多困扰,尤其是象笔记薄型或膝上型个人电脑,因其本身的结构及体积关系,根本无法使用。虽然已有人对此提出一种利用个人电脑的打印口作为传输接口,这是因为不管任何一种个人电脑(包含笔记簿型或膝上型)皆具备打印口,而打印口的规格亦相同,故利用个人电脑打印口作为传输接口,可达到适用于各种不同厂家或机型的个人电脑,且安装、维修容易,也可解决笔记簿型或膝上型个人电脑的问题,如目前的钥匙卡即是一例,然而利用个人电脑的打印口作为传输接口,亦有一致命缺点,即传输速度太慢,对于数据量少的传输尚能接受,(如传统打印机,由于其打印速度慢,故数据传输尚不致于有问题),但对于数据量大的系统,如中文字型或图形则不可能被接受,直至目前尚无可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问世。本专利技术提供出一种利用电脑打印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该方法是由个人电脑通过打印口,每次以一字节的中文字型或图表的描述、字码数据,送给连接在打印口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在个人电脑把数据送至数据总线之前,即利用该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加以处理,使得每一组数据皆不相同,并利用一自动检测电路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通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数据已就绪可以读取,而无需个人电脑以软件控制的方式再送一次控制信号(STB),以达到个人电脑快速地将数据传给连接在打印口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而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则利用状态信号将数据传输给个人电脑,并利用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加以分析、统计后,对数据加以编码后再传输给个人电脑,等到个人电脑收到数据以后再解码,即可达到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快速地将数据传给个人电脑的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
技术实现思路
,特将一较佳实施例配合绘图详细说明,附图中图一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电脑打印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的传输连接示意图;以及图二为该方法中所用的自动检测电路图。图三及图四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图形。请参阅附图一所示,其中个人电脑1通过打印口11,每次以一字节(由八位组成)把数据送给连接在打印口11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属于这一类的装置)该数据为中文字型的描述或其字码等相关数据,当个人电脑1把数据送至数据总线后,此时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并不知道数据已送至打印端口11上,传统方法则必须利用软件控制,STB,INIT,AF,SLCT四根控制信号通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数据已就绪可允许读取有用数据,再传给打印机3打印输出,但此方法有一缺点,必须浪费约五倍的时间,即送数据若使用一单位的时间,但通知信号则须用掉二单位的时间,读回状态以判别输出数据是否已被读走,将再浪费二单位时间,故光送数据就须用掉约五单位的时间;而本专利技术则将数据作预处理,使得每一组数据与前后位的数据不相同,并利用图二所示的自动检测电路,自动产生一控制信号,以通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数据已就绪可以读取,该电路说明如下U1、U2为一数据寄存器主要功能为存储上一次送来的数据,当有数据送来时即利用比较器U3及U4进行比较,若数据相同,则不作进一步处理,若数据不同,则把数据存入数据寄存器U1、U2,并由一组触发器U5、U6、U7及与门U8、或非门U9所组成的时基脉冲产生电路产生一脉冲给U1、U2,一方面把数据存起来,另一方面通知外部接口,有新数据进来且加以存储,此时外部接口须很快(在375ns之内)把数据取走,以防止后面进来的数据又把前面的数据覆盖掉。经由以上步骤已把数据快速地传给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而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要把数据传给个人电脑1则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一般个人电脑打印口的数据总线为单一方向,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状态信号(STATUS SIGNAL)来传送数据,但状态信号只有一个,所能传送数据有限,故本专利技术将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加以分析、统计,利用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对数据编码后再传送,而等到个人电脑1收到编码数据后,再加以解码即得到原始数据;五个状态信号分别为BUSY,ACK,PE,SLCT,ERROR,而编码式如下 N1,N2……NF-1≠0NF可以为0对本技术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2是构成控制部件的比较放大器电子原理3是电热控温管构造中(1)控制部件(2)电热及测温部件(3)电热体导线(4)温度传感器导线(5)硬质玻璃管体(6)温度传感器(7)电热体图1中的控制部件就是由图2所示的比较放大器构成,它是一个由运算放大器F007组成的恒温电路,采用电容降压,并由一个双向可控硅控制负载,这一部分元件可置于一个小型塑料合中,设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工作状态。图3中的电热控温管内,温度传感器(6)与电热体(7)相互隔离绝缘安置,确保温度传感器接受的温度为被加热液体的实际温度(误差∠±0.5℃)。管内用填充物(如石膏粉、水泥或环氧树脂)塞实固定。温度传感器(6)和电热体(7)引出线分别按图导2中的 和“负载”两端。实际应用时,将电热控温管置于盛有液体的显影盘内一侧(用夹具或胶纸稍加固定)然后将插头接220V电源就进入自动工作状态。随着照片显影操作,液体处于搅动状态促使热量的均匀扩散,从而确保显影效果。 和第一种编码方式一样的同步交换(Handshaking)方式,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发送10以示开始,数据开始传输即ERROR=1SLCTOUT=0PE=0ACK=0BUSY=0然后传送(0、N1),(0、N2),……(1、NF)为止,其中由N1×N2的值加上NF以便往下跳几点,从而可快速地表示字型或图形。为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为以一图形(亦可视为中文的一笔划为例)举例详细说明,假设此图形必须先由个人电脑1送6个字节数据给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2,其描述为(以下数字皆以16进制表示)003F62326262由于输入数据的每一字节皆须不同,故事先已在奇次字节(即字节1、3、5、7)再加80,而偶次字节不加(即位字节2、4、6、8),故以上的6字节数据组即变成00BF62B262E2从以上数据可知,每一字节一定不同(实际数据以位0至位6表示,而预留位7用作为奇偶的移位),如此即可完成输入数据的识别;至于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器2传送给个人电脑1的数据,由于中文字型或图形一般而言,皆具有连续性,或递增及递减性,参考图3的图形说明如下假设a1=(x1,y1)a2=(x2,y2)a3=(x3,y3)若传统方式表示则必须视实际座标值,以决定须几位方能表示,若座标为(10、026)则须11位方能表示,但是打印口11上的状态信号,则只有五位,换句话说必须传送三次才能表示,即必须外加二次同步交换信号,其速度约为原来的1/5,但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则可用五个字节表示,如上例而言其编码过的数据如下(如第一种编码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电脑打印口快速传输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个人电脑通过打印口,每次把一字节的中文字型或图形的描述及字码数据,送给连接在打印口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在个人电脑把数据送至打印口的数据总线之前,即预先加以处理,使得每一组数据皆不相,并利用一自动检测电路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通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数据已就绪可以读取,以达到个人电脑快速地将数据传给连接在打印口上的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而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则利用状态信号将数据传输给个人电脑,并利用中文字型或图形的特征加以分析、统计,把数据加以编码后再传输给个人电脑,而等到个人电脑收到数据以后,再解码恢复原来的数据即使得该中文字型或图形产生装置快速地将数据传给个人电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仁村陈允在
申请(专利权)人:文鼎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