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34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将计算机输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为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使九针打印机能输出二十四针的汉字及图形,为九针打印机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最佳实施例中,上述打印卡用单片机8031作CPU,可编程并行I/O扩展口8155作系统的I/O口,还包括一数据存储器和一程序存储单元。(*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计算机的数据输出给打印机的接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计算机输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为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的接口装置。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汉字及功能软件在输出设备方面均要求二十四针打印机支持,而市售的所有九针打印机一般无法接收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无法输出二十针的汉字及图形,形成了严重的软、硬件失调,给九针打印机的用户造成不便及经济损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它能将计算机输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为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使九针打印机能输出二十四针汉字及图形,为九针打印机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此外,还解决了不同型号、不同类型打印机之间的互访,使一台打印机可接收、完成各种不同型号、类型的打印机指令,实现了一机多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最佳实施例中,用8031单片机作中央处理单元(CPU),数据RAM62256作数据存储器,RAM2764作程序存储单元,可编程并行I/O扩展接口8155作I/O接口,形成了一个信令透明的并行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读入主机发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根据相应打印机指令的要求,经相应的转换、转储和运算后,分三次输出相应的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从而完成九针机仿二十四针机,在指令方面完全兼容。以下参看附图说明图1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将更加清楚。图1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打印卡的电路原理图。图2表示一列24针的打印图形。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打印卡在硬件上采用了以单片机8031(U1)为CPU,指令与数据分开寻址的哈佛结构,即8031的P0.0~P0.7构成系统的8位数据位D0~D7,接至程序存储单元2764(U3)和数据存储器62556(U4)的D0~D7与系统的I/O口8155(U2)的AD0~AD7相接,并经锁存器74LS373(U5)锁存形成低8位地址A0~A7,8031的P2.0~P2.7形成系统的高8位地址A8~A15,分别接2764的地址线A0~A12,62256的地址线A0~A14,其中的A15接62256的片选端CS,经反相器U8反相后与8155的片选端CE相连,A14与8155的IO/M口相连,最终将系统地址划分为62556地址区域0000H-7FFFH,8155的PA口地址C001H,PB口地址C002H,PC口地址C003H,控制/状态寄存器地址C000H,内部RAM地址8000H~80FFH。系统的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由8031的ALE/P来产生,接8155的ALE端;取指控制信号由8031的PSEN产生,接2764的OE端;复位信号由上电信号与打印机初始化信号共同形成,即系统复位信号等于上电反相信号(反相器U6的输出)与初始化打印机信号之与非(与非门U7的输出);系统的RD、WR信号由8031的RD、WR信号产生,接8155的RD、WR端。还有,指令存储单元2764的CS端接地,使系统的指令地址域为0000H~1FFFH。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与主机和打印机之间的通信采用了标准的并行硬件握手协议,也就是说,系统通过8155的PCO(接主机并行输出口STROBE)、PC1(接主机并行输出口BUSY)和PA0~PA7(接主机并行输出口D0~D7)完成系统与主机之间的并行通信;系统通过8155的PC3(接打印机并行输入口STROBE),PB0~PB7(接打印机并行输入口D0~D7)和8031的P10(接打印机并行输出口BUSY)完成与打印机之间的并行通信。上述通信的具体步骤如下系统与主机之间的并行通信1、读8155的状态寄存器,将8155的状态字送入8031的累加器A中,2、判断累加器A中的D0位是否为“1”,若是则向下执行,否则转向步骤1继续执行,3、读8155的A口,将8155A口缓冲器的数据送入8031的累加器A中。上述步骤完成了将主机并行发出的数据送入系统架加器A中。系统与打印机之间的并行通信1、将8031累加器A中的数据写入8155的B口缓冲器,2、读8031的P10,3、判断P10是否为“1”,若是则转向步骤2继续循环执行,否则向下执行,4、置8155的PC3为“0”,等待约0.5μS后置8155的PC3为“1”。上述步骤完成了将8031累加器A中的数据并行送入打印机并行口中。以下举一将一条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为一条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的实例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打印卡上电(或初始化)后,先完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即置系统CPU堆栈SP=70H,置8155工作方式控制字为16H,也就是8155禁止B口中断,允许A口中断,A口为选通输入,B口为基本输出,PC0为A口的中断请求输出线(工作方式当8155的A口缓冲器接收到输入的数据后中断请求线升高,对A口进行一次读/写操作,中断请求线变低),PC1为A口缓冲器状态标志BF输出线(缓冲器有数据时BF为高电平,否则为低电平);然后系统通过与8031的P14~P17相连的DIP开关的设置(由开关U9实现),依据相应的打印机指令的要求,通过读入主机发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经相应的转换、存储、运算,分三次输出相应的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从以及挂簧等的方法也同前述,只是金属夹边的长度为450mm。横帘幕的传动滑轮上下各4个、共八个,其轴心位置都在两根轴心的连线上。分别在距轴130mm、150mm的位置钻直径6mm的定位孔,在距两轴心120mm处各装一个限位开关。作用已述。在安装横向帘幕轴的时候,注意将其中带有电机的那根,有电机的一端要装靠下部,这样重心低,整机稳定性好,传动的效果也好。纵向、横向帘幕的传动等安装好后在机壳外通电试验,运转正常,或作适当调整满意后,再连同支撑架整个地装入机壳的内前方,上下各用四只镙钉固定在机壳上,再将各个电机的引出线焊接在倒向开关的接点上,再按通倒向开关,试验变换相位后帘幕的运动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也检验倒向开关的工作正常与否。并将其导线连接到整机的电源总开关上。裁割一块厚1.8mm、面积为376mm X 452mm的半透明有机玻璃作为显示屏的面,安放在机壳面板的塑料托架上,此屏的面每边都比面板上的空框宽出10mm,四角用锉加工成园弧状,此屏的上端,用一条长385mm的半园形铝合金装饰条,填满橡胶后,压在屏面上。由于里面填装了橡胶,所以安装的时候要注意两端固定在机壳上的镙丝不宜拧的过紧或过松。全部装好后,将光强度调节纽开到最大,用照度计检器检测显示屏面的多个点的光强度,,最强光照度为9600LUX,四个角处、最弱光区为3600LUX,光强度可在9600LU 2500LUX任意调控。横向帘幕可以在420mm至154mm之间任意调控,纵向帘幕可以在428m 250mm之间任意调控。以上对九针仿二十四打印卡的一最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显然,上述打印卡也可以进行不同型号的九针打印机之间的互仿或者不同型号的二十四针打印机之间的互仿,也可用于不同型号的绘图仪或其它一些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区别仅在于进行指令变换的程序稍作改变,不需改变上述硬件配置。权利要求1.一种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接收计算机输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并将这些数据送入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累加器A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九针仿二十四针打印卡,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接收计算机输出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并将这些数据送入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累加器A中;输出装置,接收来自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并行送入打印机并行口中;中央处理单元(CPU),将来自上述输入装置的二十四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为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变换过程是分三次输出九针打印机控制指令给上述输出装置;程序存储单元,存储进行上述变换所需的程序;数据存储器,存储在上述变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立何肇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海淀区超想电脑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