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61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河道的生态意味着河流像生物一样会“呼气吸气”、会“喝水排水”,生态治理要求的基本依据是“要尊重自然规划,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需要,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促进人水和谐”,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以采用护岸型式最为广泛,如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等,以墙式护岸为例,墙式护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或者浆砌石挡墙结构,其具有结构稳定、抗水流冲击力强的优点;然而,现有的河道治理成本较高,且景观效果较差,同时防护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满足治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3;S2:在S1所述的河道两侧搭设护岸基础护坡,并在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并在河道内安装生物巢,同时将生物巢和微生物群同时建立起生态浮床,微生物群对河道内的水域进行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初步净化水质;S3: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风机和曝气软管,风机通过曝气软管向河道水体内通入空气,使河道内的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并搅动河道内的水,可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体中的转移,防止水体内的悬浮物体下沉,加强水体内有机物与微生物群及溶解氧的接触,对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S4:将活性益生菌放入选取河道内的水体中,可较快的提升水体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提升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通过生物体内产生的含有催化效果的蛋白质充当催化剂,可对水体进行有效净化和消除恶臭;S5: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S4中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可逐渐修复和治理水体生态链;S6: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修复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S2中,生物浮床包括水面植物和PVC管路网,水面植物包括美人蕉1000-1500芽,水生鸢尾500-100株,聚草1000-1500丛。进一步的,所述水生动物包括银鲴10000-15000尾,鲤鱼7000-12000尾,鲢鱼5000-8000尾,草鱼3000-6000尾。进一步的,所述S1中,微生物群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进一步的,所述S3中,风机的风量为10m3/min。进一步的,所述水质观测点包括安装架、防护盒、水质传感器和数据发送器。进一步的,所述S2中,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有固坡植物,固坡植物为野牛草和狗牙根,并在护岸基础护坡的底部安装生态挡土墙。进一步的,所述S4中,在净化后的水体中安装多个人工浮岛,并对水体构建划分为水陆过渡带、浅水区和深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施工工艺中的护岸基础护坡和生态挡土墙可以完全代替水泥和石块的硬质护岸,大幅度减少施工成本,增加景观效果与河道呼吸功能,且治理后水体水质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水体黑臭和异味也可以得到有效去除,水体景观功能恢复,同时也可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功能,可自动修复因为污染遭到破坏的生态链,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治理施工的成本降低,治理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治理成本较高,且景观效果较差,同时防护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满足治理需求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3;S2:在S1所述的河道两侧搭设护岸基础护坡,并在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并在河道内安装生物巢,同时将生物巢和微生物群同时建立起生态浮床,微生物群对河道内的水域进行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初步净化水质;S3: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风机和曝气软管,风机通过曝气软管向河道水体内通入空气,使河道内的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并搅动河道内的水,可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体中的转移,防止水体内的悬浮物体下沉,加强水体内有机物与微生物群及溶解氧的接触,对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S4:将活性益生菌放入选取河道内的水体中,可较快的提升水体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提升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通过生物体内产生的含有催化效果的蛋白质充当催化剂,可对水体进行有效净化和消除恶臭;S5: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S4中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可逐渐修复和治理水体生态链;S6: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修复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所述S2中,生物浮床包括水面植物和PVC管路网,水面植物包括美人蕉1000-1500芽,水生鸢尾500-100株,聚草1000-1500丛。所述水生动物包括银鲴10000-15000尾,鲤鱼7000-12000尾,鲢鱼5000-8000尾,草鱼3000-6000尾。所述S1中,微生物群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所述S3中,风机的风量为10m3/min。所述水质观测点包括安装架、防护盒、水质传感器和数据发送器。所述S2中,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有固坡植物,固坡植物为野牛草和狗牙根,并在护岸基础护坡的底部安装生态挡土墙。所述S4中,在净化后的水体中安装多个人工浮岛,并对水体构建划分为水陆过渡带、浅水区和深水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施工工艺中的护岸基础护坡和生态挡土墙可以完全代替水泥和石块的硬质护岸,大幅度减少施工成本,增加景观效果与河道呼吸功能,施工治理后的河道具有很强的防护和稳定作用,可达到绿化吸污、水土保持的效果,形成自然生态景观,且治理后水体水质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水体黑臭和异味也可以得到有效去除,水体景观功能恢复,同时也可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功能,可自动修复因为污染遭到破坏的生态链,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治理施工的成本降低,治理效果更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3;
S2:在S1所述的河道两侧搭设护岸基础护坡,并在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并在河道内安装生物巢,同时将生物巢和微生物群同时建立起生态浮床,微生物群对河道内的水域进行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初步净化水质;
S3: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风机和曝气软管,风机通过曝气软管向河道水体内通入空气,使河道内的水与空气接触充氧,并搅动河道内的水,可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体中的转移,防止水体内的悬浮物体下沉,加强水体内有机物与微生物群及溶解氧的接触,对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
S4:将活性益生菌放入选取河道内的水体中,可较快的提升水体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提升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通过生物体内产生的含有催化效果的蛋白质充当催化剂,可对水体进行有效净化和消除恶臭;
S5: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S4中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可逐渐修复和治理水体生态链;
S6:在S2所述的护岸基础护坡上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修复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佑贤陈伟梁陈染庄刘锦汉肖孟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