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螺丝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7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螺丝批,其包括:批头、电动部分、壳体、端盖以及手掌托;所述电动部分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批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动部分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于所述端盖上,且所述手掌托的枢轴与所述壳体轴线同轴设置,所述手掌托还具有能够与人手相抵靠的受力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通过在后端设置能够自由枢转的手掌托,有利于减小电动螺丝批操作时的阻力,方便电动螺丝批的自由转动以及操作,提高了电动螺丝批的实用性以及使用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螺丝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螺丝批。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螺丝批是一种用于螺丝安装和拆卸的电动工具,其包括:批头、电机、电池等结构。然而,现有的手自一体电动螺丝批在使用时,不能将其后端抵靠在手掌上,如此导致无法方便地对其进行枢转,进而影响工具的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动螺丝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增加一种使用电动螺丝刀的新方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螺丝批,其包括:批头、电动部分、壳体、端盖以及手掌托;所述电动部分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批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动部分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于所述端盖上,且所述手掌托的枢轴与所述壳体轴线同轴设置,所述手掌托还具有能够与人手相抵靠的受力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端盖螺接于所述壳体的尾端,所述端盖的端面上还具有适于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的转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手掌托能够于所在平面内360°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内机壳和外机壳,所述内机壳设置于所述外机壳中,所述外机壳具有卡入所述内机壳的卡扣,所述内机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端面相互嵌合,二者共同限定所述电动部分的装配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电动部分包括:传动机构、电路板以及电源;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后部的电池仓中,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前部的安装腔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传动机构和电源之间,所述电源通过正极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还通过负极片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传动机构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出轴、定位套、拨叉、圆柱销以及电机,所述输出轴一端形成所述电动部分的输出端,所述拨叉的叉脚套装于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叉脚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圆柱销,所述定位套套装于所述拨叉的叉脚上,任一所述圆柱销与所述定位套的内侧面和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的外侧面相抵靠,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拨叉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圆柱销相抵靠的外侧面为弧面与两个平面的组合,其中两个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定位套的两侧还设置有卡入所述壳体中的限位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电路板包括上下布置的:控制电路板和调速电路板,所述电源通过正极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还通过负极片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所述调速电路板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调速开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的改进,所述输出轴中空设置,所述批头能够插接于所述输出轴中,且所述输出轴中还设置有能够吸附所述批头的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螺丝批通过在后端设置能够自由枢转的手掌托,有利于减小电动螺丝批操作时的阻力,方便电动螺丝批的自由转动以及操作,提高了电动螺丝批的实用性以及使用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动螺丝批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输出轴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输出轴的端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动螺丝批一实施例中,输出轴反转自锁时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螺丝批一实施例中,输出轴正转自锁时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螺丝批包括:批头10、电动部分20、壳体30、端盖40以及手掌托50。电动部分20用于实现批头10的自转,其安装于壳体30中,批头10安装于壳体30的一端,并与电动部分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如此,当电动部分20工作时,可带动批头10进行正转或者反转。端盖40安装于壳体30的另一端,手掌托50枢转连接于端盖40上,且手掌托50的枢轴与壳体30轴线同轴设置。如此设置,当手掌托50抵住操作者的手部时,电动螺丝批可相对手掌托50自由枢转,进而有利于减小电动螺丝批操作时的阻力,方便电动螺丝批的自由转动以及操作。同时,为了便于手掌托50与操作者的手部相抵靠,手掌托50还具有能够与人手相抵靠的受力面。一个枢转连接的实施方式中,端盖40螺接于壳体30的尾端,端盖40的端面上还具有适于手掌托50枢转连接的转轴41。为了便于手掌托50的自由枢转,手掌托50通过一轴承51枢转连接于转轴41上。从而,手掌托50能够于所在平面内360°旋转。壳体30包括:内机壳31和外机壳32。其中,外机壳32轴向贯通设置,上述端盖40旋接于外机壳32的尾端,同时外机壳32的前端还扣合有一保护套33,保护套33轴向贯通设置,以便于批头10能够装配于外机壳32的前端位置。内机壳31设置于外机壳32中,相应的,外机壳32具有卡入内机壳31的卡扣。卡扣可被设置为多个,多个卡扣沿周向分布于所在外机壳32的内侧面上,并卡入对应的卡槽中。内机壳31包括:左壳体311和右壳体312。左壳体311与右壳体312的端面相互嵌合,二者共同限定电动部分20的装配空间。上述装配空间的前部形成一安装腔,后部形成一电池仓。电动部分20包括:传动机构21、电路板22以及电源23。其中,电源23为传动机构21、电路板22供电,电路板22控制传动机构21的工作。安装方式上,电源23设置于壳体30后部的电池仓中,传动机构21位于壳体30前部的安装腔中。传动机构21用于直接带动批头10进行枢转,其包括:输出轴211、定位套212、拨叉213、圆柱销214以及电机215。其中,输出轴211一端形成电动部分20的输出端,批头10插接于该输出端上。为了便于批头10的拆卸式插接,输出轴211中空设置,批头10能够插接于输出轴211中,且输出轴211中还设置有能够吸附批头10的磁铁216,如此以防止批头10自输出轴211中脱离。同时,批头10插接于输出轴211的部分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条棱边,如此以便于随输出轴211进行同步枢转。此外,为了便于输出轴211的枢转,输出轴211与壳体30之间还设置有轴承217。拨叉213具有多个叉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螺丝批包括:批头、电动部分、壳体、端盖以及手掌托;/n所述电动部分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批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动部分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于所述端盖上,且所述手掌托的枢轴与所述壳体轴线同轴设置,所述手掌托还具有能够与人手相抵靠的受力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螺丝批包括:批头、电动部分、壳体、端盖以及手掌托;
所述电动部分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批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动部分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于所述端盖上,且所述手掌托的枢轴与所述壳体轴线同轴设置,所述手掌托还具有能够与人手相抵靠的受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螺接于所述壳体的尾端,所述端盖的端面上还具有适于所述手掌托枢转连接的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托能够于所在平面内360°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机壳和外机壳,所述内机壳设置于所述外机壳中,所述外机壳具有卡入所述内机壳的卡扣,所述内机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端面相互嵌合,二者共同限定所述电动部分的装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部分包括:传动机构、电路板以及电源;
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后部的电池仓中,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前部的安装腔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传动机构和电源之间,所述电源通过正极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还通过负极片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造物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