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4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包括:手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于手柄的前端,出气口设于手柄的后端;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形成空气流道,出气口与负压驱动源连接;驱动轴,转动支撑于进气口;扇叶转动组件,固定于驱动轴;工具头,与驱动轴的前端连接并外露于手柄,至少用于磨、钻或切割;负压驱动源在空气流道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空气流道,从而驱动扇叶转动组件转动,并带动驱动轴以及工具头转动。利用通用负压驱动源提供高速气流驱动设备高速转动的同时高效抽吸工作所产生的磨屑、尘或烟,使驱动设备自身重量减轻且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打磨器械一般采用电力驱动,需要额外的设备来处理磨屑、尘或烟等,例如需要额外利用高压水冲洗设备、吸烟机或吸尘机等进行处理。这些额外的磨屑磨尘处理设备系统组成复杂,使打磨的流程繁琐。即使是直接在打磨器械上集成吸烟或吸尘组件,也会导致这一些打磨器械的重量变重,长时间使用会使操作者感到疲劳,且容易出错。同时,额外的磨屑磨尘设备系统处理磨屑、尘或烟的效率不高。不仅如此,以上所提到的打磨器械的价格以及使用成本也较高。与此同时,现有的打磨器械一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在器械自身内部设置电机,电机为打磨器械提供转动动力以实现其打磨的功能,但如果要实现较高的转速则需要功率较大的电机,则电机的体积和重量需要增大,从而导致器械本身的重量有所增加,不利于操作者进行长时间打磨;第二种是打磨器械自身不配置有电机,而是通过软轴连接额外准备的电机,电机通过软轴为打磨器械提供转动动力,但软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打磨器械的转动角度,不利于进行精准的打磨操作。因此,一种成本较低、自身重量较轻且能够高效处理打磨时所产生的磨屑、尘或烟的打磨器械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磨屑磨尘处理设备系统组成复杂、成本较高,打磨器械在集成其他组件后重量变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包括:手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后端,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形成空气流道,所述出气口与负压驱动源连接;驱动轴,转动支撑于所述进气口;扇叶转动组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工具头,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连接并外露于所述手柄,至少用于磨、钻或切割;所述负压驱动源在所述空气流道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空气流道,从而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转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轴以及工具头转动。与出气口连接的负压驱动源在空气流道形成负压,使外部气流从进气口进入手柄时驱动扇叶转动组件转动,并带动驱动轴以及与驱动轴连接的工具头转动,驱动设备被带动转动的工具头能够实现打磨、切割或钻等功能,同时,负压驱动源提供高速气流驱动设备高速转动联接的工具头进行打磨、切割或钻时有效抽吸所产生的磨屑、尘或烟等。也就是说,负压驱动源应用于该驱动设备时既能产生抽吸作用,所形成的负压同时也是驱动工具头转动的动力,使驱动设备能够在驱动工具头转动的同时高效抽吸磨屑、尘或烟,将气体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幅度提高工具头的转速。除负压驱动源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设备本身无需其他额外的冲洗、吸烟设备配合工作,驱动设备自身的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成本低且操作简单,能够在打磨、切割或钻的同时实现高效抽吸磨屑、尘或烟的功能。工具头至少用于磨、钻或切割,使驱动设备可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景。负压驱动源可以选择通用的驱动源,降低了驱动设备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所述扇叶转动组件为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所述进气口设有固定扇叶;所述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中部或后端。设于进气口的固定扇叶结合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高速旋转的扇叶用于改变进气口工作区域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固定扇叶前后一段距离包括工具头工作区域的气流主要为旋转流,呈湍流状态,形成龙卷风效应,提高气流的流动速度和增强气流的抽吸效果,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能够提供更强的转动动力,从而带动驱动轴以及工具头高速转动,使其打磨、切割或钻时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驱动轴通过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轴承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轴转动支撑于进气口;所述驱动轴的前端和后端连接的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的两侧。驱动轴通过在其前端以及后端与轴承连接从而转动支撑于进气口,能够为其连接的工具头提供更加稳定的转动动力,即使在高速转动下,工具头和驱动轴也不会移位,能够稳定地实现打磨、切割和钻的功能。进一步,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调速部件,所述调速部件用于控制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流道的流量。调速部件设于手柄的后端,操作者在操纵手柄时不容易遮挡或覆盖到调速部件,调速部件用于控制外部空气进入空气流道的流量,在必要时降低或提高外部空气流入空气流道的流量。进一步,所述调速部件包括第一子调速部件和第二子调速部件,所述第一子调速部件转动嵌合于第二子调速部件;所述第一子调速件的嵌合处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子调速件的嵌合处设有若干个第二进气孔;若干个第一进气孔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配合以控制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流道的流量。在负压驱动源的吸力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若干个第一进气孔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完全重合时,则两种进气孔重合的进气面积达到最大,外部空气会从进气口以及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重合位置进入手柄内的空气流道,从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重合位置进入空气流道的空气没有作用于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此时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的转速为最低;同理,当若干个第一进气孔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完全错开并相互封闭时,两种进气孔的进气面积达到最小,进入空气流道的外部空气能够完全作用于扇叶组,此时扇叶的转速高最高。操作者可以按照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转动第一子调速部件或第二子调速部件使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形成不同程度的重合/错开,从而调整外部空气进入空气流道的流量,从而改变设备的工作转速。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数量和大小不限,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当第二进气孔的大小较小时,可设置数量较多的第二进气孔与第一进气孔配合进行调速。进一步,所述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的每级扇叶的叶片数量的范围在3~30之间;所述每级扇叶的轮毂比的范围在0.2~0.6之间;所述每级扇叶的安装角的范围在70~80°之间;所述固定扇叶的叶片数量的范围在3~30之间,所述固定扇叶的轮毂比的范围在0.3~0.8之间;所述固定扇叶的安装角的范围70~80°之间。进一步,设备还包括:导流件,设于所述进气口并外露于所述手柄。外露于手柄的导流件设于进气口,用于将导流件附近内的空气引导至手柄内的空气流道,同时也用于引导工具头工作时所产生的磨屑、尘和烟进入空气流道,阻档磨屑、尘和烟的同时提高磨屑、尘和烟的抽吸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所述导流件呈向外发散的喇叭状。喇叭状的导流件更利于引导外部空气进入空气流道,同时也利于引导磨屑、尘和烟进入进气口。进一步,所述导流件为片状结构或环状结构。片状结构或环状结构的导流件能够起到了一定的遮挡作用,防止磨屑、尘和烟四处飞溅,影响操作者进行打磨、切割或钻。进一步,所述导流件的材质为透明或有观察缺口,因此导流件不会对操作者的操作过程产生任何视线阻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设备的手持部分重量大大降低,因此操作者在使用时不易产生疲劳且易于进行精细操作。通用负压驱动源提供打磨、切割或钻的转动动力时能够高效抽吸所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手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后端,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形成空气流道,所述出气口与负压驱动源连接;/n驱动轴,转动支撑于所述进气口;/n扇叶转动组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n工具头,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连接并外露于所述手柄,至少用于磨、钻或切割;/n所述负压驱动源在所述空气流道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空气流道,从而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转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轴以及工具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型工具的负压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手柄的后端,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形成空气流道,所述出气口与负压驱动源连接;
驱动轴,转动支撑于所述进气口;
扇叶转动组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
工具头,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连接并外露于所述手柄,至少用于磨、钻或切割;
所述负压驱动源在所述空气流道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空气流道,从而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转动,所述扇叶转动组件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轴以及工具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转动组件为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所述进气口设有固定扇叶;所述两级以上的可转动扇叶组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中部或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通过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轴承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轴转动支撑于进气口;所述驱动轴的前端和后端连接的轴承分别位于所述扇叶转动组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压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调速部件,所述调速部件用于控制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空气流道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智强陈志冯就勉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普美医疗有限公司宝施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