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芳琳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94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排气口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包括有固定外壳、第一把手、摩擦机构等;固定外壳上固接有第一把手,摩擦机构设于固定外壳上。通过摩擦机构,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二转动轴及其上装置,使得硬毛刷转动对排气口漏气处进行打磨,便于后续对排气管道漏气处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排气口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排气管对于我们行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排气管安装于发动机排气岐管和消声器之间,使整个排气系统呈挠性联接,从而起到减振降噪、方便安装和延长排气消声系统寿命的作用,排气管漏气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故障,多发生在一些上了年岁的老车及某些廉价的低端车身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使其牢固耐用,需要沿着开裂的部位打磨焊接一整圈。现有排气口漏气修复技术中,通常先采用喷洒肥皂水的方式对漏气处进行检测,接着用砂纸与铁丝刷打磨漏气处,再借助清洁剂将其擦拭干净,准备排气管道专用原子灰,搅拌并涂抹于漏气处,由于此种排气口漏气修复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处进行打磨焊接、能够对漏气口出挤压排气管道专用原子灰的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包括有固定外壳、第一把手和摩擦机构,固定外壳上固接有第一把手,摩擦机构设于固定外壳上。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摩擦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开孔转动环、楔形转动环、硬毛刷、第一固定环和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外壳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一端转动式连接有开孔转动环,开孔转动环一端固接有楔形转动环,楔形转动环上分布式固接有硬毛刷,第一固定环转动式连接于第二转动轴上,第一固定环与第一转动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转动轴内开有离合洞。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包括有拉动装置,拉动装置设于摩擦机构上,拉动装置包括有手拉板、固定架、第二固定环、L形条、固定块、第一滑杆、第一楔形块和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外壳上滑动式连接有手拉板,手拉板底端固接有固定架,第二固定环固接于固定架上,L形条对称固接于第二固定环上,L形条与第二转动轴滑动式连接,固定块对称固接于第一转动轴上,第一滑杆滑动式连接于固定块上,第一滑杆一端固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包括有下料装置,下料装置设于固定外壳上,料装置包括有装料筒、固定盖、移动盖和第二把手,装料筒固定安装在固定外壳上,装料筒与第二转动轴相互接触,固定盖固接于装料筒顶部,固定盖上滑动式连接有移动盖,移动盖顶面固接有第二把手。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包括有挤压装置,挤压装置设于下料装置上,挤压装置包括有第二滑杆、第二楔形块、第三复位弹簧、滑动架和挤压板,固定外壳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一端固接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固定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滑动架固接于第二楔形块顶面,滑动架与固定盖滑动式连接,滑动架同样与移动盖滑动式连接,挤压板固接于滑动架一端,挤压板位于装料筒内。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出料装置,出料装置设于装料筒上,出料装置包括有连接架、固定出料筒、螺母、双向螺杆和离合杆,连接架固接于装料筒一侧,固定出料筒固接于连接架一端,固定出料筒位于第二转动轴内,固定出料筒内滑动式连接有螺母,螺母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一端固接有离合杆,离合杆与第二转动轴转动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摩擦机构,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二转动轴及其上装置,使得硬毛刷转动对排气口漏气处进行打磨,便于后续对排气管道漏气处进行焊接。通过挤压装置,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分离时,被压缩的第三复位弹簧复位带动第二楔形块及其上装置复位,使得挤压板向下运动复位,挤压板对装料筒内的排气管道专用原子灰进行挤压,防止排气管道专用原子灰较粘稠难以从装料筒内流出。通过出料装置,离合杆与第一转动轴内的离合洞相互啮合,从而第一转动轴带动离合杆及双向螺杆转动,进而带动螺母左右往复运动,螺母左右往复运动将排气管道专用原子灰从固定出料筒内挤出,使其涂抹于排气管道漏气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摩擦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摩擦机构的部分分离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拉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下料装置的部分分离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挤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出料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出料装置的第一种部分分离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出料装置的第二种部分分离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外壳,2-第一把手,3-摩擦机构,31-电机,32-第一转动轴,33-第二转动轴,34-开孔转动环,35-楔形转动环,36-硬毛刷,37-第一固定环,38-第一复位弹簧,39-离合洞,4-拉动装置,41-手拉板,42-固定架,43-第二固定环,44-L形条,45-固定块,46-第一滑杆,47-第一楔形块,48-第二复位弹簧,5-下料装置,51-装料筒,52-固定盖,53-移动盖,54-第二把手,6-挤压装置,61-第二滑杆,62-第二楔形块,63-第三复位弹簧,64-滑动架,65-挤压板,7-出料装置,71-连接架,72-固定出料筒,73-螺母,74-双向螺杆,75-离合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实施例1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固定外壳1、第一把手2和摩擦机构3,固定外壳1上固接有第一把手2,摩擦机构3用于对排气口漏气处进行打磨,摩擦机构3设于固定外壳1上。摩擦机构3包括有电机31、第一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3、开孔转动环34、楔形转动环35、硬毛刷36、第一固定环37和第一复位弹簧38,固定外壳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31,电机31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一转动轴32,第一转动轴3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3,远离第一转动轴3的第二转动轴33一端转动式连接有开孔转动环34,远离第二转动轴33的开孔转动环34一端固接有楔形转动环35,楔形转动环35上分布式固接有用于对排气口漏气处进行打磨的硬毛刷36,第一固定环37转动式连接于第二转动轴33上,第一固定环37与第一转动轴32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8,第一转动轴32内开有离合洞39。当需要对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处进行修复时,先用喷洒肥皂水的方式对漏气处进行检测,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把手2将此设备提起,使硬毛刷36对准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处,工作人员手动启动电机31,电机31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32转动,第一转动轴32带动第二转动轴33及其上装置,使得硬毛刷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外壳(1)、第一把手(2)和摩擦机构(3),固定外壳(1)上固接有第一把手(2),摩擦机构(3)设于固定外壳(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外壳(1)、第一把手(2)和摩擦机构(3),固定外壳(1)上固接有第一把手(2),摩擦机构(3)设于固定外壳(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机构(3)包括有电机(31)、第一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3)、开孔转动环(34)、楔形转动环(35)、硬毛刷(36)、第一固定环(37)和第一复位弹簧(38),固定外壳(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31),电机(31)输出轴上固接有第一转动轴(32),第一转动轴(3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3),第二转动轴(33)一端转动式连接有开孔转动环(34),开孔转动环(34)一端固接有楔形转动环(35),楔形转动环(35)上分布式固接有硬毛刷(36),第一固定环(37)转动式连接于第二转动轴(33)上,第一固定环(37)与第一转动轴(32)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8),第一转动轴(32)内开有离合洞(3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口漏气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拉动装置(4),拉动装置(4)设于摩擦机构(3)上,拉动装置(4)包括有手拉板(41)、固定架(42)、第二固定环(43)、L形条(44)、固定块(45)、第一滑杆(46)、第一楔形块(47)和第二复位弹簧(48),固定外壳(1)上滑动式连接有手拉板(41),手拉板(41)底端固接有固定架(42),第二固定环(43)固接于固定架(42)上,L形条(44)对称固接于第二固定环(43)上,L形条(44)与第二转动轴(33)滑动式连接,固定块(45)对称固接于第一转动轴(32)上,第一滑杆(46)滑动式连接于固定块(45)上,第一滑杆(46)一端固接有第一楔形块(47),第一楔形块(47)与固定块(45)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芳琳
申请(专利权)人:钟芳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