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织机的综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3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用于织机的综框,包括通过四个能打开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形成为一体的两个侧档(F)和两个横梁(T),每个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包括:榫(1),从侧档突伸并与侧档成一体;中间元件,容纳并固定在横梁的端部部分的相应的腔体(C)内,由一起形成榫的座的支撑体(2)和摆臂(4)构成;和螺钉装置(V),螺纹连接到横梁并在摆臂的自由端上操作,其端部之一将榫在座内锁定到位。摆臂的自由端包括楔形部(5),在摆臂的紧固位置中,楔形部接合在形成于榫的外边缘(1e)上的V形凹口内,使得楔形部的两个相对的操作表面搁置在V形凹口的两个相应的相对倾斜的接合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延长了综框疲劳失效的发作时间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织机的综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综框,该综框包括具有改进性能的侧档(sidepiece)/横梁(crossbar)联接接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速织机、特别是喷气织机的综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综框(healdframe)是用于织机中的装置,在织机中,综框通过其沿垂直于织造平面的平面由织布机控制的交替运动来控制成组经纱的运动,以便形成梭口,其中纬纱同步地插入梭口。当制造最简单的织物即(所谓的布料)时,综框为两个,并且经纱交替地连接至所述综框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对于花样更复杂的织物设有更多的综框,例如,多达24个综框,每个综框都以较少数量的经纱操作,以便通过使用具有不同质量或颜色的经纱和纬纱来形成更复杂的花样。综框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平面在上下位置之间在合适的侧引导装置内滑动,并且综框的该运动通过致动钩在综框上的拉杆来控制。织布机以已知的方式将运动赋予所述拉杆,以形成期望的和预定的织物花样。每个综框都由两个横梁和两个侧档构成——钢或其他材料的细杆(实际上是“综片”)以一定间隙插在所述横梁上,并且所述横梁设有中央孔眼,一个或多个经纱穿过该中央孔眼延伸;后者是与上述侧引导装置配合以确定综框定期交替运动的元件。为了具有稳定的综框结构,侧档和横梁通过合适的联接接头在综框的四个角处彼此固定。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结构必须允许这些元件之间的刚性联接,以便在织机工作时综框经受的非常快速的交替运动期间尽可能避免综框的任何变形。然而,该联接还必须容易且快速地移除,以便对于每个单独的织造操作而言允许综框的侧向打开以及将所需数量的综片插到的横梁上或从横梁移除。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为了找到上述两个要求之间的最佳折衷做出了努力,还进一步适当地考虑了用于制造横梁的材料必须是非常轻的材料(以便减小系统的整体惯性),因此无法承受高的局部载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不同的对比需求导致不同的解决方案朝向仅一种类型的横梁/侧档机械联接趋同,事实证明,这种联接可以在强度、快速组装和可靠性方面保证更好的总体结果。实际上,该机械联接提供了单个螺钉装置,该螺钉装置将从侧档突伸并与侧档成一体的榫在形成于横梁的端部部分中的相应腔体内锁定在适当的位置。综框的横梁和侧档之间的这种机械联接例如在EP-0513281、EP-1646742、EP-2009158和EP-2653594中公开。在更精细的解决方案中,提供了另外的中间元件,该中间元件容纳在横梁的腔体中并与所述榫配合,以改善榫和横梁之间的彼此固定,以促进其脱离接合和/或确保更好的应力分布。例如,在EP328953、EP-1526198和EP-3191633中公开了综框的横梁和侧档之间的这种类型的机械联接。EP328953公开了这种类型的中间元件,其包括摆臂,并因此被认为是本技术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因此主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包括该文献所公开的特征。如今,上述联接接头在侧档和横梁的连接中已经达到了极好的刚性水平,从而在综框的快速交替运动中确保了这些元件之间的稳定的垂直度。然而,它们还没有完全摆脱缺陷和不便。特别地,如果一方面已知的联接接头的高刚性确保两个综框横梁之间的恒定的良好平行度,另一方面,这会在联接接头中引起特别高的应力峰值,特别是在综框运动的反向步骤期间。在用于诸如喷气织机之类的高速织机的综框中,该缺点特别重要,因为它会导致在较高的应力集中处的横梁区域频繁出现疲劳故障,从而导致综框的使用寿命过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备有具有改进的性能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综框,即,其中集中在侧档/横梁联接区域处的应力的峰值显著降低,从而大大延长了疲劳失效的发作时间以及因此综框的使用寿命。显然,必须在保持已知类型的联接接头的积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该目的,例如综框的几何刚性以及接头的快速简便打开和关闭。作为该问题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扩展横梁和侧档的相对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更宽的表面上实现应力分布,并因此减小每单位面积的应力最大值。然后,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制造侧档/横梁联接接头,使得它们提供预定的紧固位置,在该紧固位置中提供很小程度的联接弹性,其量很小,以至于从织造的观点看不会改变综框的整体刚性,但是仍然足以显著减小特别是在综框交替运动的反向步骤中出现的集中应力的峰值,其中,所述综框实际上承受最高的应力。最后,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联接接头闭合装置,一旦松开单个螺钉型紧固件,该联接接头闭合装置允许简化联接接头的打开,从而使侧档与横梁的接合和脱离接合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该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并且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织机的综框来实现。所述用于织机的综框,包括两个侧档和两个横梁,所述两个侧档和所述两个横梁通过四个能打开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彼此形成为一体,其中每个所述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包括:榫,所述榫从所述侧档突伸并与所述侧档成一体;中间元件,所述中间元件容纳并固定在所述横梁的端部部分的相应的腔体内,所述中间元件由支撑体和摆臂构成,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摆臂一起形成所述榫的座;和螺钉装置,所述螺钉装置螺纹连接到所述横梁并在所述摆臂的自由端上操作,所述螺钉装置的端部之一将所述榫在所述座内锁定到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所述自由端包括楔形部,在所述摆臂的紧固位置中,所述楔形部接合在形成于所述榫的外边缘上的V形凹口内,使得所述楔形部的两个相对的操作表面搁置在形成于所述榫的外边缘上的所述V形凹口的两个对应的相对倾斜的接合表面上。附图说明然而,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综框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所述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综框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透视图,其中,横梁的外表面被部分地移除以示出联接接头的结构;图2是图1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沿横梁的中间平面截取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侧档的上端和相关的榫(tenon)的透视图,该相关的榫形成图1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第一元件;图4是支撑体的透视图,该支撑体形成图1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中间元件的一部分;图5是形成图1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的中间元件的另一部分的摆臂的透视图;和图6是设置有本技术的联接接头并且还包括外部加强元件的横梁端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了上述更复杂类型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例如,在EP-328953中公开),其中,允许侧档和横梁之间联接的中间元件包括摆臂。根据本技术的重要创新特征,所述摆臂具有楔形端部,当所述联接接头被拧紧时,所述楔形端部与形成在所述侧档的榫上的两个相对的倾斜表面接合。这样,在侧档和横梁之间提供了预定的彼此联接位置,该位置完全独立于侧档和横梁的侧端之间的直接接触(如通常现有技术的接头那样)。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织机的综框,包括两个侧档(F)和两个横梁(T),所述两个侧档和所述两个横梁通过四个能打开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彼此形成为一体,其中每个所述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包括:榫(1),所述榫从所述侧档(F)突伸并与所述侧档成一体;中间元件,所述中间元件容纳并固定在所述横梁(T)的端部部分的相应的腔体(C)内,所述中间元件由支撑体(2)和摆臂(4)构成,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摆臂一起形成所述榫(1)的座;和螺钉装置(V),所述螺钉装置螺纹连接到所述横梁(T)并在所述摆臂(4)的自由端上操作,所述螺钉装置的端部之一将所述榫(1)在所述座内锁定到位,其特征在于:/n所述摆臂(4)的所述自由端包括楔形部(5),在所述摆臂(4)的紧固位置中,所述楔形部(5)接合在形成于所述榫(1)的外边缘(1e)上的V形凹口内,使得所述楔形部(5)的两个相对的操作表面搁置在形成于所述榫(1)的外边缘(1e)上的所述V形凹口的两个对应的相对倾斜的接合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2 IT 1020190000042031.用于织机的综框,包括两个侧档(F)和两个横梁(T),所述两个侧档和所述两个横梁通过四个能打开的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彼此形成为一体,其中每个所述侧档/横梁联接接头包括:榫(1),所述榫从所述侧档(F)突伸并与所述侧档成一体;中间元件,所述中间元件容纳并固定在所述横梁(T)的端部部分的相应的腔体(C)内,所述中间元件由支撑体(2)和摆臂(4)构成,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摆臂一起形成所述榫(1)的座;和螺钉装置(V),所述螺钉装置螺纹连接到所述横梁(T)并在所述摆臂(4)的自由端上操作,所述螺钉装置的端部之一将所述榫(1)在所述座内锁定到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臂(4)的所述自由端包括楔形部(5),在所述摆臂(4)的紧固位置中,所述楔形部(5)接合在形成于所述榫(1)的外边缘(1e)上的V形凹口内,使得所述楔形部(5)的两个相对的操作表面搁置在形成于所述榫(1)的外边缘(1e)上的所述V形凹口的两个对应的相对倾斜的接合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织机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直接铰接至所述横梁(T)的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织机的综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与所述螺钉装置(V)的作用相反地将所述摆臂(4)朝向脱离接合位置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织机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由板簧(7)构成,所述板簧的一端容纳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2)中的狭缝(2g)中,所述板簧的另一端在所述摆臂(4)上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织机的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的与所述摆臂的自由端相对的基部端(4c)具有部分圆形的轮廓,并且所述基部端带有游隙地容纳在形成于所述支撑体(2)中的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洛伦佐A·马西莫C·斯特法诺
申请(专利权)人:意达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