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83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包括净化区和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折流沉淀区,所述净化区和折流沉淀区通过承托孔板隔开,净化区设置在折流沉淀区的上方,折流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折流板,折流沉淀区的两个相对池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泥管;净化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区、种植土层、缓释碳源供给层、过渡层和轻质填料层,过渡层内设置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将固体悬浮物沉淀在折流沉淀区,有效地降低了湿地堵塞风险,同时也提高进水的碳氮比,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具有建设、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垂直潜流湿地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或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占地面积小,负荷高等优点。垂直潜流湿地,特别是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其营造的厌氧环境,更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堵塞问题,堵塞之后基质的孔隙率明显下降,过水能力急剧降低,最终使得污水雍积,整个系统失效。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基质层翻耕或更换,面临着工程量大、更换困难、成本高等缺点。此外现有的人工湿地工艺对总氮的去除能力有限,进水的碳氮比低是限制湿地脱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进水碳源不足,反硝化反应进行时没有充足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以还原硝酸盐氮,因此反硝化速率低,整体脱氮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用以解决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堵塞,使基质孔隙率下降、过水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污水雍积、系统失效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反硝化速率低、脱氮效果差的问题。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包括净化区和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折流沉淀区,所述净化区和折流沉淀区通过承托孔板隔开,净化区设置在折流沉淀区的上方,折流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折流板,折流沉淀区的两个相对池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净化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区、种植土层、缓释碳源供给层、过渡层和轻质填料层,过渡层内设置有出水管。优选地,所述缓释碳源供给层采用芦苇作为缓释碳源,所述过渡层内填充的是砾石,所述轻质填料层内填充的是颗粒滤料。优选地,所述缓释碳源供给层的芦苇秆的长度剪碎至1cm-1.5cm;所述过渡层内填充的是粒径为8mm-15mm、孔隙率为40%-50%的砾石,所述轻质填料层内填充的是粒径为3mm-6mm、孔隙率为35%-40%的颗粒滤料。优选地,所述承托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矩阵式错位排布的通孔,承托孔板的承受荷载不小于60kN。优选地,所述折流沉淀区的底面设置成朝向出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优选地,所述折流沉淀区的底面的坡度为0.01。优选地,所述斜折流板的倾斜坡度为0.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净化区的下方设置折流沉淀区,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将固体悬浮物沉淀在折流沉淀区,然后通过排泥管排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堵塞,使基质孔隙率下降、过水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污水雍积、系统失效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湿地堵塞风险,同时也大量减少了进水孔管的布置,降低了管道成本。2、使用轻质填料,有利于填料表面的悬浮颗粒及老化的微生物的去除,进一步解决湿地堵塞问题。3、设置缓释碳源供给层,提高进水的碳氮比,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缓释碳源供给层选用的缓释碳源为常见的芦苇,易取得,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人工湿地净化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人工湿地净化单元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人工湿地净化单元的使用状态平面图。图中标号的含义为:1.配水渠;2.进水阀门井;3.湿地净化单元;4.出水阀门井;5.集泥池;6.出水池;7.出水管;8.进水管;9.折流沉淀区;10.斜折流板;11.承托孔板;12.轻质填料层;13.上清液循环管;14.过渡层;15.缓释碳源供给层;16.种植土层;17.挺水植物区;18.反冲洗管;19.排泥管;20.反冲洗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给出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堵塞,使基质孔隙率下降、过水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污水雍积、系统失效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反硝化速率低、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湿地净化单元3的下部安装有进水管8和排泥管19、上部安装有出水管7,进水管8、排泥管19、出水管7的管道上均设有控制阀门,具体可采用电控阀门。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时,进水管8与配水渠1的出水口相连,出水管7与出水池6的进水口相连,排泥管19与集泥池5相连通。具体地,湿地净化单元3包括净化区和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折流沉淀区9。净化区和折流沉淀区9通过承托孔板11隔开,承托孔板11承受的荷载不小于60kN,所述承托孔板11开设有若干个矩阵式错位排布的通孔。净化区设置在折流沉淀区9的上方,出水池6通过出水管7与净化区相连通,配水渠1通过进水管8与折流沉淀区9相连通,集泥池5通过排泥管19与折流沉淀区9相连通。所述折流沉淀区9内设置有斜折流板10。本实施例中,折流沉淀区9内相对设置有上、下两层斜折流板10,每层斜折流板10均由两块倾斜的不锈钢板构成,不锈钢板的宽度与湿地净化单元3的宽度相同。上层斜折流板的两块不锈钢板斜向下倾斜,下层斜折流板的两块不锈钢板斜向上倾斜。上、下两层斜折流板的倾斜坡度均为0.1。例如,若湿地净化单元3的长宽为3m×1.5m,深度为2.0m,则折流沉淀区9的高度设计为0.5m,折流沉淀区9内的斜折流板10由两块1.4m×1.5m的不锈钢板组成,不锈钢板的倾斜坡度为0.1且其固定在湿地净化单元池壁上的端部到池底的距离为0.4m。作为优选地,所述折流沉淀区9的底面设置成朝向出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本实施例中,折流沉淀区9的底面的坡度为0.01。当污水从配水渠1经进水管8进入湿地净化单元3的折流沉淀区9时,污水沿着斜折流板10由下向上,在斜折流板10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悬浮物会沉淀在折流沉淀区9,从而可降低污水中的SS浓度,避免后续填料层堵塞。经过折流沉淀区9初步沉淀的污水会通过承托孔板11进入净化区,在净化区内进行脱氮净化处理。所述净化区由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区17、种植土层16、缓释碳源供给层15、过渡层14和轻质填料层12组成。所述缓释碳源供给层15采用芦苇作为缓释碳源,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区和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折流沉淀区,所述净化区和折流沉淀区通过承托孔板隔开,净化区设置在折流沉淀区的上方,折流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折流板,折流沉淀区的两个相对池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泥管;/n所述净化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区、种植土层、缓释碳源供给层、过渡层和轻质填料层,过渡层内设置有出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区和用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的折流沉淀区,所述净化区和折流沉淀区通过承托孔板隔开,净化区设置在折流沉淀区的上方,折流沉淀区内设置有斜折流板,折流沉淀区的两个相对池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泥管;
所述净化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区、种植土层、缓释碳源供给层、过渡层和轻质填料层,过渡层内设置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碳源供给层采用芦苇作为缓释碳源,
所述过渡层内填充的是砾石,
所述轻质填料层内填充的是颗粒滤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碳源供给层的芦苇秆的长度剪碎至1cm-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如霞唐利刘新静姜娟石普霖马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