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8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池体,臭氧提供单元,与臭氧提供单元连接的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池体连接的混凝剂提供单元,以及与池体连接的沉淀池,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池体连接,以向池体同时提供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和混凝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直径为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消毒,提高了传质效果和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微气泡表面电位较高的特性,将其作为助凝剂,不仅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而且无副产物,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污水收集后的最终处理场所,但同时也是潜在的微生物扩散场所。污水经二级处理后仍然含有一定量的细菌、病毒,甚至致病微生物。因此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指示微生物粪大肠菌群数列为出水基本控制指标之一。污水厂出水排放前一般需进行消毒处理,以降低病原微生物排放至自然水体后产生的健康风险。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部分使用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较好且具有持续消毒能力,但是存在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风险。二氧化氯消毒在降低消毒副产物浓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制备成本较高。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一方面能破坏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另一方面能进入细胞内部氧化蛋白质等组分,从而杀灭微生物,而且无残留、基本不生成消毒副产物。但是臭氧衰减较快,消毒持续性较差,因此一般需与氯消毒联合使用。虽然臭氧消毒已得到应用,但是传统臭氧投加方式,例如曝气盘投加或射流投加等方式下臭氧气泡直径较大,因此气液接触比表面积较小、上升速度较快,造成臭氧利用效率较低。此外,对标中水回用标准或地表水IV类标准,往往仍然需要对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以进一步去除颗粒物、总磷等污染物。以硫酸铝为例,投加浓度一般需高于15mg/L,必要时还需投加PAM等助凝剂。微气泡表面ζ电位较高,因此具有增强絮凝的效果,投加少量传统混凝剂即可达到较优的去除颗粒物的效果。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高效率利用臭氧进行有效的杀菌,并且结合微气泡助凝特性减少混凝剂用量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臭氧提供单元,与所述臭氧提供单元连接的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混凝剂提供单元,以及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以向所述池体同时提供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和混凝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包括与所述池体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微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循环泵入口处的第一压力检测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循环泵出口处的第二压力检测单元和流量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混凝剂提供单元包括储存有混凝剂的储液器,以及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的计量泵,以向所述池体泵入混凝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设于所述池体内的搅拌单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池体上部设有淹没孔,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淹没孔与所述池体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直径为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消毒,使得臭氧在水中接触面积大,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传质效果和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特性和辅助混凝特性,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消毒和混凝工艺集合在同一反应池中,结合后续沉淀池,同时实现了微生物和悬浮物的去除,且利用微气泡表面ζ电位较高的特性,将其作为助凝剂,不仅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而且无副产物,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与其他装置处理效果对比:细菌ATP的去除效果对比;图3为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对比。以上各图中,1、池体;110、淹没孔;2、微气泡发生器;31、第一压力单元;32、第二压力单元;4、循环泵;5、流量计;6、臭氧提供单元;7、储液器;8、计量泵;9、搅拌单元;10、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臭氧提供单元6,与所述臭氧提供单元6连接的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1连接的混凝剂提供单元,以及与所述池体1连接的沉淀池10,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1连接,以向所述池体1同时提供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和混凝剂。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直径为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消毒,使得臭氧在水中接触面积大,停留时间长,提高了传质效果和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特性和辅助混凝特性,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消毒和混凝工艺集合在同一反应池中,结合后续沉淀池,同时实现了微生物和悬浮物的去除,且利用微气泡表面ζ电位较高的特性,将其作为助凝剂,不仅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而且无副产物,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进一步参考图1,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包括与所述池体1连接的循环泵4,与所述循环泵4连接的微气泡发生器2,设于所述循环泵4入口处的第一压力检测单元31,以及设于所述循环泵4出口处的第二压力检测单元32和流量计5,上述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臭氧供应量,从而可以提供适量的臭氧,既可以保证杀菌效果,又可以防止过量产生浪费。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剂提供单元包括储存有混凝剂的储液器7,以及与所述储液器7连接的计量泵8,以向所述池体1泵入混凝剂,利用微气泡臭氧的强氧化特性和辅助混凝特性,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消毒和混凝工艺集合在同一反应池中,结合后续沉淀池,同时实现了微生物和悬浮物的去除,利用微气泡表面ζ电位较高的特性,将其作为助凝剂,不仅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而且无副产物,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本实施例中,混凝剂浓度可低于常规用量,以18水合硫酸铝为例,投加浓度可为10mg/L。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池体1内的搅拌单元9,该搅拌单元9可为设置有桨叶的搅拌器,搅拌器的桨叶安装在池体1的底部,使混凝剂迅速分散并完成絮凝过程,速度梯度G值应为250-350s-1范围内。另外,还包括沉淀池10,所述池体1上部设有淹没孔110,所述沉淀池10通过所述淹没孔与所述池体1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沉淀池10为斜板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沉淀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臭氧提供单元,与所述臭氧提供单元连接的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混凝剂提供单元,以及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以向所述池体同时提供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和混凝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臭氧提供单元,与所述臭氧提供单元连接的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混凝剂提供单元,以及与所述池体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与所述池体连接,以向所述池体同时提供10-100微米的微气泡臭氧和混凝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产生单元包括与所述池体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微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循环泵入口处的第一压力检测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循环泵出口处的第二压力检测单元和流量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蒙郭恰宋姗姗马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