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及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新污染物是现在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存在种类繁多,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特点
。
目前长期摄入痕量新污染物已知可能存在的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包括抗生素类药品造成的耐药性
、
激素类药品造成的内分泌干扰
、
阻燃剂造成的生育能力受损等
。
[0003]新污染物在水体循环中普遍存在,虽然浓度多数在纳可
/
升到微克
/
升,但在环境中较难靠水体自净能力去除
。
对于饮用水全流程而言,新污染物在原水
、
水厂过程水
、
管网水和龙头水中均有检出,证明其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虽然浓度为痕量级别,但长期暴露接触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依然不容忽视
。
[0004]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
、
第二管路
、
第三管路
、
第四管路
、
第五管路
、
第六管路
、
第一三向阀门
、
第二三向阀门
、
第三三向阀门,所述第一三向阀门具有
A
口
、B
口和
C
口,第二三向阀门具有
D
口
、E
口和
F
口,第三三向阀门具有
G
口
、H
口和
I
口;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实际水厂砂滤出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向阀门的
A
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向阀门的
B
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向阀门的
C
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向阀门的
D
口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向阀门的
E
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向阀门的
G
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向阀门的
F
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向阀门的
I
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进水泵
、
新污染物加药泵和第一静态混合器;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臭氧发生器
、
第二静态混合器和臭氧接触池;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生物活性炭滤池;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生物活性炭滤池;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提升泵;其中,所述第一三向阀门
、
第二三向阀门和第三三向阀门被配置为通过调节不同的三向阀门的连通走向,实现不同管路之间的连通与关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进行工作时,所述第一三向阀门的
A
口
、
第二三向阀门的
D
口
、
第三三向阀门的
G
口保持常开状态;所述第一三向阀门的
B
口和
C
口的开关状态始终对立;当
B
口开启时,
C
口关闭;当
C
口开启时,
B
口关闭;所述第三三向阀门的
H
口和
I
口的开关状态始终对立;当
H
口开启时,
I
口关闭,当
I
口开启时,
H
口关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B
口开启时,第一管路的出水进入臭氧氧化程序;所述
E
口和
F
口同时开启时,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的出水进入并联生物活性炭处理程序;所述
E
口或
F
口开启时,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的出水进入短空床停留时间生物活性炭处理程序;所述
E
口
、H
口开启时,第四管路的出水经过短空床停留时间生物活性炭处理后直接出水;所述
E
口
、I
口开启时,第四管路的出水进入串联式长空床停留时间生物活性炭处理程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去除新污染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A
口
、B
口
、D
口
、E
口
、G
口
、H
口连通时,第一管路的出水经过臭氧氧化后送入第一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处理后直接出水;所述
A
口
、B
口
、D
口
、E
口
、G
口
、I
口连通时,第一管路的出水首先经臭氧氧化后,送入第一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再经第六管路上的提升泵提升至第五管路,进行长空床停留时间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出水;所述
A
口
、C
口
、D
口
、E
口
、G
口
、H
口连通时,第一管路的出水经过第一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直接出水;所述
A
口
、C
口
、D
口
、E
口
、G
口
、I
口连通时,第一管路的出水经过第一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再经第六管路上的提升泵提升至第五管路,进行长空床停留时间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出水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翼,王铮,姜蕾,方芳,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