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64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所述工件转向装置,包括底架、工件运输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回转支承,其中,所述工件运输组件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设置在底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通过回转支承可将工件运输组件转动设置在底架上,再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可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实现工件运输组件的平稳换向,从而达到使工件转向的目的。本工件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工件转向后,无需增加转向后架的宽度,从而降低了玻璃加工设备的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玻璃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向是高度自动化,所以在生产线上组合了多个工序;如卧式真空镀膜生产线就包含有以下工序:自动上片、预清洗、工件抛光、滚刷清洗、强风吹干、工件烘烤、真空镀膜、底漆淋漆、底漆烘烤、面漆淋漆、面漆烘烤、吹风冷却、镜面清洗、强风吹干、自动下片;如果做成直线结构长度大约有200多米。由于厂房长度等原因,很多时候不能将生产线做成直线形式,只能做成转弯形式(有的要转一个弯、有的要转两个弯、有的要转多个弯)。现有技术中转第一个弯后工件的长度方向就变成了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就变成了长度方向;所以转向前架和转向后架的宽度就不一样了(通常是转向后架比转向前架宽很多)这样就增加了生产难度及成本,特别是淋头、发热管等有一定技术瓶颈的零部件生产难度更大、成本增加更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玻璃加工设备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包括底架、工件运输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回转支承,其中,所述工件运输组件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设置在底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回转支承包括支承内圈以及设置有外齿的支承外圈,其中;所述支承内圈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外圈与工件运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支承外圈啮合。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工件运输组件包括与支承外圈固定连接的矩形运输架,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上的多根运输辊,以及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一侧的且平行于运输辊的延展避让辊;其中,所述延展避让辊一端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等于矩形运输架靠近延展避让辊的一角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延展避让辊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延展避让辊和第二延展避让辊;其中,第一延展避让辊的长度大于第二延展避让辊的长度,所述第一延展避让辊设置在第二延展避让辊与矩形运输架之间。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工件运输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运输辊转动的运输驱动组件。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运输驱动组件包括与多根运输辊转动啮合的传动辊,以及驱动传动辊转动的运输驱动电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运输驱动组件还包括;主动输出链轮、传动链条以及从动输出链轮;其中,所述主动输出链轮与运输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输出链轮与传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条传动连接主动输出链轮、从动输出链轮。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运输辊上套设有至少两个胶圈和/或所述延展避让辊上套设有至少两个胶圈。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旋转驱动电机、减速器以及旋转主动齿轮;其中,所述旋转主动齿轮与支承外圈的外齿啮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一种玻璃加工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转向前架以及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转向后架,还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转向装置,所述工件转向装置设于所述转向前架及转向后架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回转支承可将工件运输组件转动设置在底架上,再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可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实现工件运输组件的平稳换向,从而达到使工件转向的目的。本工件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工件转向后,无需增加转向后架的宽度,从而降低了玻璃加工设备的生产难度及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工件转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件转向装置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件运输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F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玻璃加工设备去除延展避让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玻璃加工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玻璃加工设备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及玻璃加工设备,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件转向装置,设置在转向前架A和转向后架B之间,包括底架1、工件运输组件2、旋转驱动组件3以及回转支承4,其中,所述工件运输组件2通过回转支承4转动设置在底架1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3驱动工件运输组件2转动。通过回转支承4可将工件运输组件2转动设置在底架1上,再通过旋转驱动组件3可驱动工件运输组件2转动,实现工件运输组件2的平稳换向,从而达到使工件C转向的目的。工件C转向后,工件C的宽度方向依然没改变,所以无需增加转向后架B的宽度。因此,转向后架B与转向前架A的宽度尺寸、生产难度、是一样的,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也不会产生技术瓶颈等问题;此外,本申请采用回转支承4连接底架1、工件运输组件2,可实现工件运输组件2平稳转动,换向效果好。具体的,所述回转支承4包括支承内圈41以及设置有外齿的支承外圈42,其中;所述支承内圈41与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外圈42与工件运输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与支承外圈42啮合。通过驱动驱动组件3带动支承外圈42相对于支承内圈41转动,即可驱动工件运输组件2转动实现换向,方便快捷。其中,所述底架1通过螺栓与支承内圈41固定连接;所述工件运输组件2通过螺栓与支承外圈42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工件运输组件2包括与支承外圈42固定连接的矩形运输架21,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21上的多根运输辊22,以及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21一侧的且平行于运输辊22的延展避让辊;其中,所述延展避让辊一端到回转支承4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等于矩形运输架21靠近延展避让辊的一角到回转支承4旋转中心的距离。通过将多根运输辊22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21上,即可实现工件的运输;再通过增加延展避让辊,可以增加工件的支撑面,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具体请参照图3、图6、图7。在只采用矩形运输架的条件下,矩形运输架在转向时需要留出避让位置,以防转向过程中与转向前架A或转向后架B发生碰撞(主要是矩形运输架的角与转向前架A或转向后架B碰撞)。而本技术新型增加了延展避让辊,在不影响矩形运输架转向的前提下,有效的填补了矩形运输架21与转向前架A或转向后架B之间的空隙,即增加了工件的支撑面,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延展避让辊通过连接架231固定在矩形运输架转21的一侧。具体的,所述延展避让辊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延展避让辊23a和第二延展避让辊23b;其中,第一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工件运输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回转支承,其中,所述工件运输组件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设置在底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所述回转支承包括支承内圈以及设置有外齿的支承外圈,其中;所述支承内圈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外圈与工件运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支承外圈啮合;所述工件运输组件包括与支承外圈固定连接的矩形运输架,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上的多根运输辊,以及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一侧的且平行于运输辊的延展避让辊;其中,所述延展避让辊一端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等于矩形运输架靠近延展避让辊的一角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工件运输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回转支承,其中,所述工件运输组件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设置在底架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工件运输组件转动;所述回转支承包括支承内圈以及设置有外齿的支承外圈,其中;所述支承内圈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外圈与工件运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支承外圈啮合;所述工件运输组件包括与支承外圈固定连接的矩形运输架,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上的多根运输辊,以及转动设置在矩形运输架一侧的且平行于运输辊的延展避让辊;其中,所述延展避让辊一端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等于矩形运输架靠近延展避让辊的一角到回转支承旋转中心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避让辊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延展避让辊和第二延展避让辊;其中,第一延展避让辊的长度大于第二延展避让辊的长度,所述第一延展避让辊设置在第二延展避让辊与矩形运输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运输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运输辊转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荣新禤瑞彬黄进高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前沿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