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45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排放管道、气压罐、气泵,沉淀池底部与排放管道内部法兰连接,沉淀池左侧与气泵底部焊接连接,气泵顶部与气压罐内部活动配合,气压罐内侧与沉淀池内部活动配合,沉淀池包括滤板架、池内腔、增压板、膜块体,滤板架下端与膜块体顶部活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力风口内部的加增盘在驱动环与气压的带动下使其达到带动,则旋转的折板在旋转过后配合离心力将其防脱拉伸实现扩张,则扩张的拉绳弧条在拉绳条的辅助下配合内部折叠板形成扩张,使其位移腔内部形成填充,从而达到加增盘的输出转速提高,有效的加大了透气压力的增大,避免了透气压自推动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膜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
技术介绍
膜分离是指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材料中的某些组成部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的分离过程,则膜分离渗透气压力就是对其分离过程中的辅助组件,通过气压力的自我调控,从而达到推动某组成部分进行自我渗透;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由于采用气压对其需要膜分离的物质进行加压,加快膜分离的过程,则在加压过程中需要透过多成膜本体进行施压,使得在内层膜层过多阻隔后,导致内部压力受阻后气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压力自推动效果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由于采用气压对其需要膜分离的物质进行加压,加快膜分离的过程,则在加压过程中需要透过多成膜本体进行施压,使得在内层膜层过多阻隔后,导致内部压力受阻后气压逐渐减小,进而造成压力自推动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排放管道、气压罐、气泵,所述沉淀池底部与排放管道内部法兰连接,所述沉淀池左侧与气泵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气泵顶部与气压罐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罐内侧与沉淀池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沉淀池包括滤板架、池内腔、增压板、膜块体,所述滤板架下端与膜块体顶部活动配合,所述膜块体两端与增压板前端间隙配合,所述增压板末端与池内腔内壁焊接连接,所述池内腔整体与膜块体底部螺栓固定。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滤板架包括过滤蜂网、夹块、脚支撑,所述过滤蜂网两端与夹块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夹块下端与脚支撑顶部焊接连接,所述脚支撑内侧与过滤蜂网内部间隙配合,所述过滤蜂网分布在夹块内部通过脚支撑对其整体起到支撑作用。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过滤蜂网包括加速环、活动腔、换氧球环、滤条,所述加速环两侧与换氧球环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换氧球环整体与活动腔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活动腔上下两端与滤条内壁活动配合,所述滤条内侧与加速环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换氧球环分布在加速环内侧中心位置,通过气压进一步触发,配合滤条加以过滤。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加速环包括转动盘、粗滤网、弧形槽、流通腔,所述转动盘整体与弧形槽中心活动配合,所述弧形槽下端与粗滤网顶部活动配合,所述粗滤网下端与流通腔顶部间隙配合,所述流通腔顶端与弧形槽下端活动配合,所述转动盘分布在弧形槽中心位置进行旋转活动,与其底部流通腔进行间隙配合。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增压板包括压力风口、连接管、气压腔,所述压力风口左侧与气压腔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腔顶端与连接管顶端法兰连接,所述连接管顶端与压力风口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压力风口设有四个,分布在气压腔内侧表面进行嵌固连接,与其气压腔内部进行活动配合。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压力风口包括加增盘、夹架、风槽,所述加增盘两端与夹架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夹架右前端与风槽两端卡合连接,所述风槽内侧与加增盘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加增盘分布在夹架内壁位置进行卡合,通过气压进行变相带动旋转,透过风槽将压力向外吹出。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加增盘包括折板、驱动环、防脱拉绳,所述折板两端与防脱拉绳表面嵌固连接,所述防脱拉绳表面与驱动环外端间隙配合,所述驱动环表面与折板底部嵌固连接,所述折板设有四块,内壁分布有防脱拉绳进行嵌固连接,通过驱动环进行带动。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折板包括拉绳弧条、折叠板、位移腔、拉绳条,所述拉绳弧条底部与拉绳条顶端铰接连接,所述拉绳条两侧与折叠板内壁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板外表面与位移腔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拉绳弧条内壁与拉绳条顶端嵌固连接,所述拉绳弧条整体呈“U”形,分布在拉绳条顶部与其进行活动配合,两侧与位移腔进行间隙配合。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过滤蜂网在透气压力的施压下形成下端加速环进行加速,则配合内部换氧球环在旋转施加压力的下配合滤条形成向下推动,使得压力带动转动盘配合粗滤网进行对流通腔进一步加以过滤,有效的解决了上端由过滤蜂网进行初步过滤。2.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力风口内部的加增盘在驱动环与气压的带动下使其达到带动,则旋转的折板在旋转过后配合离心力将其防脱拉伸实现扩张,则扩张的拉绳弧条在拉绳条的辅助下配合内部折叠板形成扩张,使其位移腔内部形成填充,从而达到加增盘的输出转速提高,有效的加大了透气压力的增大,避免了透气压自推动效果不显著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沉淀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滤板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蜂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速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增压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压力风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加增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折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沉淀池-1、排放管道-2、气压罐-3、气泵-4、滤板架-11、池内腔-12、增压板-13、膜块体-14、过滤蜂网-111、夹块-112、脚支撑-113、加速环-a1、活动腔-a2、换氧球环-a3、滤条-a4、转动盘-a11、粗滤网-a12、弧形槽-a13、流通腔-a14、压力风口-131、连接管-132、气压腔-133、加增盘-b1、夹架-b2、风槽-b3、折板-b11、驱动环-b12、防脱拉绳-b13、拉绳弧条-c1、折叠板-c2、位移腔-c3、拉绳条-c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其结构包括沉淀池1、排放管道2、气压罐3、气泵4,所述沉淀池1底部与排放管道2内部法兰连接,所述沉淀池1左侧与气泵4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气泵4顶部与气压罐3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罐3内侧与沉淀池1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沉淀池1包括滤板架11、池内腔12、增压板13、膜块体14,所述滤板架11下端与膜块体14顶部活动配合,所述膜块体14两端与增压板13前端间隙配合,所述增压板13末端与池内腔12内壁焊接连接,所述池内腔12整体与膜块体14底部螺栓固定。其中,所述滤板架11包括过滤蜂网111、夹块112、脚支撑113,所述过滤蜂网111两端与夹块112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夹块112下端与脚支撑113顶部焊接连接,所述脚支撑113内侧与过滤蜂网111内部间隙配合,所述过滤蜂网111分布在夹块112内部通过脚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1)、排放管道(2)、气压罐(3)、气泵(4),所述沉淀池(1)底部与排放管道(2)内部法兰连接,所述沉淀池(1)左侧与气泵(4)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气泵(4)顶部与气压罐(3)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罐(3)内侧与沉淀池(1)内部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沉淀池(1)包括滤板架(11)、池内腔(12)、增压板(13)、膜块体(14),所述滤板架(11)下端与膜块体(14)顶部活动配合,所述膜块体(14)两端与增压板(13)前端间隙配合,所述增压板(13)末端与池内腔(12)内壁焊接连接,所述池内腔(12)整体与膜块体(14)底部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结构包括沉淀池(1)、排放管道(2)、气压罐(3)、气泵(4),所述沉淀池(1)底部与排放管道(2)内部法兰连接,所述沉淀池(1)左侧与气泵(4)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气泵(4)顶部与气压罐(3)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气压罐(3)内侧与沉淀池(1)内部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1)包括滤板架(11)、池内腔(12)、增压板(13)、膜块体(14),所述滤板架(11)下端与膜块体(14)顶部活动配合,所述膜块体(14)两端与增压板(13)前端间隙配合,所述增压板(13)末端与池内腔(12)内壁焊接连接,所述池内腔(12)整体与膜块体(14)底部螺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架(11)包括过滤蜂网(111)、夹块(112)、脚支撑(113),所述过滤蜂网(111)两端与夹块(112)内壁卡合连接,所述夹块(112)下端与脚支撑(113)顶部焊接连接,所述脚支撑(113)内侧与过滤蜂网(111)内部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蜂网(111)包括加速环(a1)、活动腔(a2)、换氧球环(a3)、滤条(a4),所述加速环(a1)两侧与换氧球环(a3)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换氧球环(a3)整体与活动腔(a2)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活动腔(a2)上下两端与滤条(a4)内壁活动配合,所述滤条(a4)内侧与加速环(a1)整体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分离渗透气压力自推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环(a1)包括转动盘(a11)、粗滤网(a12)、弧形槽(a13)、流通腔(a14),所述转动盘(a11)整体与弧形槽(a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梦珍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