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436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属于医药辅助设备领域,包括:盖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为贯穿的管状结构,盖体与第一筒体的边缘旋转固定,第一筒体设置于第二筒体之上;第二筒体包括环形凸台、支撑板和刺穿机构,且第二筒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支撑板安装于环形凸台上,刺穿机构包括手柄和刺针,手柄和刺针固定连接,手柄部分容置于导向槽内,且沿导向槽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刺针穿刺的方式破坏中药袋,避免了患者手动开启中药袋过程中需要皮肤接触带体而导致烫伤,并且药液从药袋中流出至接引杯内,有效防止了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泄露的问题,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药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中药以药液的形式供患者内服使用,一次性熬制中药的药量大于患者单次服用的量,因此多余部分需要进行袋装存储;当下次服用时通常需要将袋装中药加热,加热完成后需利用剪刀或刀片类锋利的工具将药袋剪出小口,倒入杯中以待服用。人工操作不仅耗时长,且对于患者而言,此操作繁琐,接触热水容易烫伤,接触锋利物件极易受伤,开袋时易发生药液外泄;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其不仅能够方便患者开启中药袋,还能避免中药袋在开启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泄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包括:盖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贯穿的管状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边缘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之上,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环形凸台、支撑板和刺穿机构,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环形凸台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上部,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刺穿机构包括手柄和刺针,所述手柄和刺针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分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沿所述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刺针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刺穿机构下方设置有接引杯。优选地,所述盖体中心开设有容置孔,且所述盖体包括压力盘,所述压力盘包括压杆和压板,所述压板为圆盘形,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置孔向外延伸。优选地,所述压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压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压板中心开设有与所述压杆孔径相同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刺穿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缘向上环形凸设有板壁,向下一体设置有一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末端开设有漏液孔;所述板壁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刺针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板均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安装板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板直径。优选地,所述手柄为Z字形,一端与所述板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并伸出至所述第二筒体外部。优选地,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一筒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优选地,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一筒体之间通过旋转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为贯穿结构,所述接引杯的外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通过刺针穿刺的方式破坏中药袋,避免了患者手动开启中药袋过程中需要皮肤接触带体而导致烫伤,并且药液从药袋中流出至接引杯内,有效防止了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药液泄露的问题,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二筒体第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二筒体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第一筒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盖体;100-容置孔;11-压板;110-排气孔;111-通孔;12-压杆;20-第一筒体;200-容置腔;40-旋转轴;30-第二筒体;301-导向槽;31-支撑板;310-第一通孔;302-环形凸台;32-刺穿机构;321-手柄;322-板壁;323-刺针;324-第二通孔;325-安装板;326-锥形槽;327-漏液孔;33-接引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包括:盖体10、第一筒体20和第二筒体30,其中,所述第一筒体20为贯穿的管状结构,所述盖体10与所述第一筒体20的边缘旋转固定,请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所述盖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贯穿的管状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边缘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之上,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环形凸台、支撑板和刺穿机构,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环形凸台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上部,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刺穿机构包括手柄和刺针,所述手柄和刺针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分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沿所述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刺针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刺穿机构下方设置有接引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贯穿的管状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边缘旋转固定,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之上,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环形凸台、支撑板和刺穿机构,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壁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环形凸台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上部,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刺穿机构包括手柄和刺针,所述手柄和刺针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部分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沿所述导向槽上下移动,所述刺针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刺穿机构下方设置有接引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中心开设有容置孔,且所述盖体包括压力盘,所述压力盘包括压杆和压板,所述压板为圆盘形,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置孔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袋装中药开袋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压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压板中心开设有与所述压杆孔径相同的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薪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