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41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块,且多个所述滑动块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所述底座一侧固定有主轴,以使得底座能够进行转动调节,实现不同康复训练项目的切换,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康复训练机构与滑动块配合使用,以实现手部不同功能的训练,达到不同训练效果,且底座一侧设置有转动部件,此智能康复机器人,使得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避免了设备的穿戴,减轻了康复训练时的负担,通过康复训练机构,实现手部康复训练项目和不同类型游戏的结合,增加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通过转动部件的配合,方便各个训练项目之间的转化调节,保证机器人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部康复装置
,具体为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手是充当人体感知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感觉器官,我国永久性功能障碍分级标准中,人的上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60%,手指功能占上肢功能的90%,人类双手能作复杂而灵巧的捏、抓、夹、提等的动作,有极其精细的感觉,手的这些复杂功能与其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手部骨关节由腕骨、掌骨和指骨构成,指骨又由近端指骨、中指骨和远端指骨组成,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余指有三节指骨,腕骨、掌骨和近端指骨、中指骨和远端指骨之间又形成了腕掌关节(CM)、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然而,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需在术后最佳时间进行手部康复训练,频率为每日2-3次,时长为每日半个小时左右,患者在使用现有的手部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大多直接将其穿戴在手部,虽然设计师在设计时已尽可能地使用质量较轻的材质,但是手部康复机器人的质量仍有400g左右,无疑对手部本就有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造成了额外的训练负担,同时,现有的康复训练因其结构上的设计缺陷,仅能够进行手部的握紧和张开,不仅无法完成手部多种复杂功能的训练,而且使患者在训练时十分枯燥乏味,趣味性不足,不利于提高患者训练时的专注度,进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块,且多个所述滑动块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所述底座一侧固定有主轴,以使得底座能够进行转动调节,实现不同康复训练项目的切换,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康复训练机构与滑动块配合使用,以实现手部不同功能的训练,达到不同训练效果,且底座一侧设置有转动部件,使得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避免了设备的穿戴,减轻了康复训练时的负担,通过康复训练机构,实现手部康复训练项目和不同类型游戏的结合,增加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通过转动部件的配合,方便各个训练项目之间的转化调节,保证机器人正常使用。优选的,所述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块远离主轴一侧的卡柱,所述卡柱至少设置有两个,以实现不同结构的稳定卡接,进而方便各游戏之间的切换,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且多个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手部张开游戏件,以进行弹球游戏,通过手指张开的动作,将球顶出,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移位滑槽,多个所述滑动块分别滑动设置在相应的移位滑槽内,以使滑动块能够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且底座顶部位于移位滑槽靠近主轴一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手部握紧游戏件,以进行联机游戏,通过握紧的力度不同,实现游戏内的飞行模块进入不同的高度,以避开障碍,多个所述滑动块顶部设置有拇指转动游戏件,以进行接球游戏,通过控制手指的横向转动,控制端部的球框进行接球。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形状设置为L形,且所述底座靠近主轴一侧顶部设置有辅助撑板,配合支撑座使用,以使掌指关节能够放置在支撑座和辅助撑板上,减轻患者训练以外的负担。优选的,所述手部张开游戏件包括设置在多个定位孔内的游戏箱一,且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游戏箱一分离,多个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顶杆,顶杆卡合在卡柱内,以方便不同游戏时的拆装,所述游戏箱一靠近顶杆一侧开设有多个圆槽,且内部设置有多个折板,以实现游戏箱内小球的复位。优选的,所述手部握紧游戏件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支撑座靠近移位滑槽一侧的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端部设置有定位板,以方便手部握紧时带动滑动块挤压定位板,进而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信号传输,实现游戏内的飞行模块进入不同的高度,以避开障碍,多个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弧形橡胶垫,弧形橡胶垫卡合在卡柱内,且弧形橡胶垫与顶杆不同时安装。优选的,所述拇指转动游戏件包括多个分别插合在滑动块上的弧形滑轨,多个所述弧形滑轨的转动范围分别与各手指转动范围相匹配,所述弧形滑轨内均滑动设置有移位块,所述移位块靠近主轴一侧均设置有指套,以方便手指与移位块配合,在弧形滑轨内转动,且另一侧均设置有接球板,所述接球板端部设置有收纳袋,以方便将小球接住后进行暂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在多个定位孔内的游戏箱二,且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游戏箱二分离,多个所述滑动块两侧均开设有插槽,用于方便弧形滑轨的插合,且内部开设有与插槽箱连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有限位件,以保证在移位块转动时滑动块无法移位。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矩形槽内部的升降板,且升降板底部设置有贯穿设置在滑动块内部的插合杆,所述插合杆上设置有固定板,且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滑动块内开设有环槽,所述固定板和第二弹簧活动设置在环槽内,以驱使插合杆自动复位,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以保证在移位块转动时滑动块无法移位。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连接在主轴两端的安装板,所述底座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两端分别与底座和安装板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使得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避免了设备的穿戴,减轻了康复训练时的负担,通过康复训练机构,实现手部康复训练项目和不同类型游戏的结合,增加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2、本专利技术使得通过转动部件与康复训练机构的配合,方便各个训练项目之间的转化调节,保证机器人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未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装手部张开游戏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装手部握紧游戏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装拇指转动游戏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滑动块局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另一方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手部握紧游戏时联机游戏示意图。图中:1-底座;2-滑动块;3-主轴;4-康复训练机构;41-卡柱;42-定位孔;43-手部张开游戏件;431-游戏箱一;432-顶杆;433-圆槽;434-折板;44-移位滑槽;45-支撑座;46-手部握紧游戏件;461-压力传感器;462-伸缩杆;463-第一弹簧;464-定位板;465-弧形橡胶垫;47-拇指转动游戏件;471-弧形滑轨;472-移位块;473-指套;474-接球板;475-收纳袋;476-游戏箱二;477-插槽;478-矩形槽;479-限位件;4791-升降板;4792-插合杆;4793-固定板;4794-第二弹簧;4795-环槽;4796-定位槽;48-辅助撑板;5-转动部件;51-安装板;52-电动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块(2),且多个所述滑动块(2)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有主轴(3),以使得底座(1)能够进行转动调节,实现不同康复训练项目的切换,/n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4),康复训练机构(4)与滑动块(2)配合使用,以实现手部不同功能的训练,达到不同训练效果,且底座(1)一侧设置有转动部件(5),能够与主轴(3)配合使用,实现底座(1)的转动调节,以方便患者在进行不同类别的游戏时,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块(2),且多个所述滑动块(2)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有主轴(3),以使得底座(1)能够进行转动调节,实现不同康复训练项目的切换,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4),康复训练机构(4)与滑动块(2)配合使用,以实现手部不同功能的训练,达到不同训练效果,且底座(1)一侧设置有转动部件(5),能够与主轴(3)配合使用,实现底座(1)的转动调节,以方便患者在进行不同类别的游戏时,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机构(4)包括安装在滑动块(2)远离主轴(3)一侧的卡柱(41),所述卡柱(41)至少设置有两个,以实现不同结构的稳定卡接,进而方便各游戏之间的切换,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42),且多个所述定位孔(42)内设置有手部张开游戏件(43),以进行弹球游戏,通过手指张开的动作,将球顶出,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移位滑槽(44),多个所述滑动块(2)分别滑动设置在相应的移位滑槽(44)内,以使滑动块(2)能够在各手指握紧和张开方向内移位,且底座(1)顶部位于移位滑槽(44)靠近主轴(3)一端设置有支撑座(45),所述支撑座(45)上设置有手部握紧游戏件(46),以进行联机游戏,通过握紧的力度不同,实现游戏内的飞行模块进入不同的高度,以避开障碍,多个所述滑动块(2)顶部设置有拇指转动游戏件(47),以进行接球游戏,通过控制手指的横向转动,控制端部的球框进行接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5)的形状设置为L形,且所述底座(1)靠近主轴(3)一侧顶部设置有辅助撑板(48),配合支撑座(45)使用,以使掌指关节能够放置在支撑座(45)和辅助撑板(48)上,减轻患者训练以外的负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张开游戏件(43)包括设置在多个定位孔(42)内的游戏箱一(431),且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游戏箱一(431)分离,多个所述滑动块(2)上分别设置有顶杆(432),顶杆(432)卡合在卡柱(41)内,以方便不同游戏时的拆装,所述游戏箱一(431)靠近顶杆(432)一侧开设有多个圆槽(433),且内部设置有多个折板(434),以实现游戏箱内小球的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握紧游戏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康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灵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