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桨头船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39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桨头船桨,可使船桨方便快捷的进行伸长和回缩,降低了其使用的局限性,提高了实用性;包括桨叶、第一桨杆、第二桨杆、两组安装螺栓、支撑螺杆和转动杆,桨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孔,第一桨杆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安装槽,两组安装螺栓分别穿过两组安装孔插入至两组安装槽内,第一桨杆的顶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转动轴承,第二桨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支撑螺杆的底端与转动轴承连接,支撑螺杆的顶端伸入至第一螺纹槽内并螺纹连接,第二桨杆的顶端安装有工型握把,工型握把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桨头船桨
本技术涉及船桨
,具体为一种大桨头船桨。
技术介绍
划船运动或者新兴的立式桨板运动均以体能为基础,通过船桨推动船只或大尺寸冲浪板,船桨是一种上端为圆杆,利于手握,叫握杆;下端为板状部件,叫桨叶,用以拨水,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使船或冲浪板前进。为提高划船的运动成绩,主要通过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划桨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从运动生物力学和流体力学对桨叶的结构及材质进行改造。现有的大桨头船桨,包括桨叶和桨杆,桨叶和桨杆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进行使用,然而根据划桨位置的不同,并且桨杆的长度为固定长度,从而使不同位置的划桨人员对船桨的握力位置会不同,从而对船桨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大桨头船桨,可使船桨方便快捷的进行伸长和回缩,降低了其使用的局限性,提高了实用性。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桨头船桨,包括桨叶、第一桨杆、第二桨杆、两组安装螺栓、支撑螺杆和转动杆,所述桨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桨杆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组安装螺栓分别穿过两组安装孔插入至两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桨杆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第二桨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支撑螺杆的底端与转动轴承连接,支撑螺杆的顶端伸入至第一螺纹槽内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桨杆的顶端安装有工型握把,所述工型握把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螺纹槽连通,所述支撑螺杆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连接于连通孔内,转动杆外侧的下半区域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伸出外部并连接有转盘,所述第一桨杆和第二桨杆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回复弹簧,所述固定杆的下半区域固定套接于第一桨杆的外侧顶部,所述固定杆的上半区域可转动套接于第二桨杆的底部,所述固定杆内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桨杆的顶端和第二桨杆的底端均位于腔室内,所述第二桨杆的外侧底部套设有限位板,所述回复弹簧设置于第二桨杆的外侧,所述回复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腔室的内顶壁和限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回复弹簧呈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桨杆的顶端与第二桨杆的底端相贴合,所述转动杆旋入至第二螺纹槽的最大距离大于限位板至腔室内顶壁的最大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桨杆的下半区域呈弯曲状,所述桨叶的横截面呈弧形。优选的,所述工型握把的外侧包覆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桨头船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对船桨进行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伸长,伸长时,转动转盘,转盘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下半区域的外螺纹与支撑螺杆的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从而使转动杆从支撑螺杆旋出,同时支撑螺杆自第一螺纹槽内被旋出,支撑螺杆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桨杆连接,第一桨杆和第二桨杆的外侧通过连接组件进行固定,因此使第一桨杆和第二桨杆的总长度进行了延长,进行回缩时,反方向转动转盘,转动杆通过外螺纹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使支撑螺杆下移,同时支撑螺杆被旋入至第一螺纹槽内,因此第一桨杆和第二桨杆的总长度进行了回缩,根据上述设置,通过正转和反转转盘,可使船桨方便快捷的进行伸长和回缩,降低了其使用的局限性,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型握把和第二桨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桨叶;2.第一桨杆;3.第二桨杆;4.安装螺栓;5.支撑螺杆;6.转动杆;7.安装板;8.转动轴承;9.第一螺纹槽;10.工型握把;11.第二螺纹槽;12.转盘;13.连接组件;14.固定杆;15.回复弹簧;16.限位板;17.防滑层;18.防滑条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包括桨叶1、第一桨杆2、第二桨杆3、两组安装螺栓4、支撑螺杆5和转动杆6,所述桨叶1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桨杆2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组安装螺栓4分别穿过两组安装孔插入至两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桨杆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转动轴承8,所述第二桨杆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9,所述支撑螺杆5的底端与转动轴承8连接,支撑螺杆5的顶端伸入至第一螺纹槽9内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桨杆3的顶端安装有工型握把10,所述工型握把10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螺纹槽9连通,所述支撑螺杆5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1,所述转动杆6可转动连接于连通孔内,转动杆6外侧的下半区域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二螺纹槽11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伸出外部并连接有转盘12,所述第一桨杆2和第二桨杆3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13,根据上述设置,通过正转和反转转盘12,使船桨方便快捷的进行伸长和回缩,降低了其使用的局限性,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所述连接组件13包括固定杆14和回复弹簧15,所述固定杆14的下半区域固定套接于第一桨杆2的外侧顶部,所述固定杆14的上半区域可转动套接于第二桨杆3的底部,所述固定杆14内设置有腔室,所述第一桨杆2的顶端和第二桨杆3的底端均位于腔室内,所述第二桨杆3的外侧底部套设有限位板16,所述回复弹簧15设置于第二桨杆3的外侧,所述回复弹簧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腔室的内顶壁和限位板16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组件13的设置,提高了第一桨杆2和第二桨杆3在伸缩中的牢固性。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所述回复弹簧15呈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桨杆2的顶端与第二桨杆3的底端相贴合,所述转动杆6旋入至第二螺纹槽11的最大距离大于限位板16至腔室内顶壁的最大距离,保证了第一桨杆2与第二桨杆3呈最大长度时,转动杆6和支撑螺杆5不会分离。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所述第一桨杆2的下半区域呈弯曲状,所述桨叶的横截面呈弧形,根据流体力学设置,减少水流对船桨的冲击力。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所述工型握把10的外侧包覆有防滑层17,提高了摩擦力,防止了人员在划桨时出现滑动。本技术的一种大桨头船桨,所述转盘12的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18,增大了摩擦力,对转盘12进行转动时更加省力。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伸长,伸长时,转动转盘12,转盘12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下半区域的外螺纹与支撑螺杆5的第二螺纹槽11相对转动,从而使转动杆6从支撑螺杆5旋出,同时支撑螺杆5自第一螺纹槽9内被旋出,支撑螺杆5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8与第一桨杆2连接,第一桨杆2和第二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桨头船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1)、第一桨杆(2)、第二桨杆(3)、两组安装螺栓(4)、支撑螺杆(5)和转动杆(6),所述桨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桨杆(2)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组安装螺栓(4)分别穿过两组安装孔插入至两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桨杆(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转动轴承(8),所述第二桨杆(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9),所述支撑螺杆(5)的底端与转动轴承(8)连接,支撑螺杆(5)的顶端伸入至第一螺纹槽(9)内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桨杆(3)的顶端安装有工型握把(10),所述工型握把(10)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螺纹槽(9)连通,所述支撑螺杆(5)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1),所述转动杆(6)可转动连接于连通孔内,转动杆(6)外侧的下半区域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二螺纹槽(11)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伸出外部并连接有转盘(12),所述第一桨杆(2)和第二桨杆(3)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桨头船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1)、第一桨杆(2)、第二桨杆(3)、两组安装螺栓(4)、支撑螺杆(5)和转动杆(6),所述桨叶的顶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桨杆(2)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组安装螺栓(4)分别穿过两组安装孔插入至两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桨杆(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转动轴承(8),所述第二桨杆(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9),所述支撑螺杆(5)的底端与转动轴承(8)连接,支撑螺杆(5)的顶端伸入至第一螺纹槽(9)内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桨杆(3)的顶端安装有工型握把(10),所述工型握把(10)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螺纹槽(9)连通,所述支撑螺杆(5)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1),所述转动杆(6)可转动连接于连通孔内,转动杆(6)外侧的下半区域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第二螺纹槽(11)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伸出外部并连接有转盘(12),所述第一桨杆(2)和第二桨杆(3)连接位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桨头船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丑伟鹏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平和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