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19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可使填充圆管内的骨粒在不受推进作用下不会掉出,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管内骨粒的掉落,减小骨损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椎间隙植骨
,具体涉及到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椎管减压、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在术前常有下肢麻木无力,走路跋行,下肢疼痛等症状,均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椎板及神经根管减压可使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缓解,而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患者脊柱不稳得到改善。但若要保证长期效果,则必须行腰椎融合,否则患者在术后长期生活中,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承受负荷过大,会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只有确切可靠的腰椎融合才能保证良好的长期效果。腰椎融合一般有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和椎间融合两种方式。现常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此融合方式位于脊柱前柱较大面积处,于椎体间隙内,力学性能好、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在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以及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椎间隙植骨是脊柱椎间融合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目前大多数外科医生选择自体碎骨进行椎间隙填充。现在临床上使用椎间融合器,但椎间融合器中间的孔隙植骨量有限,如果在椎间融合器前方先打压植骨,会较好地提高融合效果。而现在临床上没有合适好用的椎间融合打压植骨的工具。现有常用的植骨器有植骨漏斗、市售植骨器和自制植骨器,其中,植骨漏斗无法打压植骨,不容易精确控制深度和植骨量,工具较大,操作不方便。现有的市售植骨器一般为两种规格4*10mm和6*15mm,而临床非微创型植骨融合手术中,实际使用的最小的椎间融合器的大小为高8mm,宽9mm,其植入空间或椎间隙的开口约为8*9mm,因此此植骨器偏大,无法伸进椎间隙。另外,此植骨器前方为弯头,实际操作非常不方便。现有自制植骨工具一般为注射器或一次性吸引器头,将头端剪断,余下管体用于植骨。由于管体剪切后头端会有边缘不平整,且因管壁头端不平整,打击过程中会出现管壁前段受力不均,管壁碎裂。且设计面积在临床使用中有难度,传递过程中会出现管内骨粒掉落,术中操作不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的普及,适合微创植骨的器械也渐渐多起来。现有的微创植骨器往往存在骨粒推移困难、骨耗损大、无法有效施压等不足之处,不方便同时适用多种体位及术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可使填充圆管内的骨粒在不受推进作用下不会掉出,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管内骨粒的掉落,减小骨损耗量。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推进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推进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植骨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植骨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填充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填充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活瓣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枪式外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填料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圆台钝型把手,2、推进杆本体,3、一字型把手,4、第一外螺纹,5、第一柔性活塞,6、连接段,7、植骨口接头,8、填充圆管,9、第二外螺纹,10、环形凹槽,11、直筒段,12、锥体段,13、通缝,14、柔性堵头,15、圆管接口,16、第二凹槽,17、前置贯通圆管,18、延伸杆,19、前置弹簧,20、前置挡板,21、后置贯通圆管,22、后置弹簧,23、后置挡板,24、推进杆,25、后置挤压把手,26、前置挤压把手,27、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活瓣为全透明高分子材料或可吸收材料制作,活瓣可分为四等份,且将每一等份结构称为分瓣,分瓣间有裂口,骨粒受推进杆挤压时,骨粒会给活瓣受力,活瓣受力时分瓣会打开,可让骨粒通过活瓣,骨粒不受挤压时,分瓣会闭合,以保证传递过程中骨粒不掉落。完全贴合后将填充圆管与填充出口对接。此时即可成为防止骨粒在传递过程中掉落的植骨器雏形,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手术术式需求可以组合为多种椎间隙植骨器,并称为椎间隙植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瓣由弹性材料制成,包括直筒段和锥体段,锥体段设置于直筒段的一端,锥体段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通缝,通缝从锥体段的大径端延伸至顶点处。进一步的,活瓣的直筒段上也设置有至少一条通缝,其与锥体段上的通缝一一对应设置。活瓣的直筒段和锥体段上均设置有通缝,有利于保证活瓣的及时打开,活瓣由弹性材料制成,便于活瓣的及时打开和关闭。进一步的,所述直筒段的相对于锥体段的另一端设置有凸缘。活瓣上的凸缘可以与填充圆管末端内壁的凹槽配合,便于将活瓣进行安装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圆管的首部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与喇叭口型装料接头内壁的凸槽配合设置。设置喇叭口型的装料接头,可以提高向填充圆管中装料的效率。喇叭口型的装料接头内壁的凸槽与填充圆管外壁的环形凹槽配合,可以实现两者的快速活动对接,且拆卸方便,减少等待时间,加快手术进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杆包括推进杆本体和圆台钝型把手,圆台钝型把手共轴设置于推进杆本体的一端,且两者通过小径端连接。此处的圆台型钝把手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推动推进杆本体时,可以增大与操作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推动力度;其二,在植骨过程中,可以采用圆台型钝把手的大径端打压植骨,使植骨成型更加致密,一方面圆台型钝把手的大径端可以增大锤打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瓣由弹性材料制成,包括直筒段和锥体段,锥体段设置于直筒段的一端,锥体段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通缝,通缝从锥体段的大径端延伸至顶点处;
进一步的,活瓣的直筒段上也设置有至少一条通缝,其与锥体段上的通缝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直筒段的相对于锥体段的另一端设置有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圆管的首部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杆包括推进杆本体和圆台钝型把手,圆台钝型把手共轴设置于推进杆本体的一端,且两者通过小径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杆本体的表面光滑设置,填充圆管的内壁光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杆包括一字型把手和推进杆本体,一字型把手垂直设置于推进杆本体的一端,推进杆本体为半螺纹加压杆;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杆本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柔性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圆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半螺纹加压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杆的推进杆本体为光滑柱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第二柔性活塞,另一端设置有致密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杆与枪式外接器加压端连接,组成枪式加压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枪式加压器与填充圆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枪式加压器包括连接部、进给部和握持施力部,连接部用于与填充圆管连接,进给部与连接部连接,握持施力部与进给部连接,用于提供动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握持施力部包括前置挤压把手、后置挤压把手和限位组件,前置挤压把手与后置挤压把手铰接,进给部为推进杆,前置挤压把手与推进杆固定连接,后置挤压把手与限位组件固定连接;前置挤压把手与后置挤压把手的相对运动带动推进杆沿限位组件向前移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架体,架体与后置挤压把手固定连接,架体上设置有贯通圆管和逆止挡板,逆止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推进杆贯穿设置于贯通圆管和逆止挡板的通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逆止挡板倾斜设置,对推进杆施加侧向力;
所述推进杆贯穿所述圆管接口设置,推进杆的末端设置有柔性堵头;
再进一步的,前置挤压把手与推进杆的固定连接部与架体之间设置有前置弹簧,前置弹簧套设于推进杆上;
进一步的,逆止挡板与架体之间设置有后置弹簧,后置弹簧套设于推进杆上;
更进一步的,沿推进杆的进给方向,依次设置逆止挡板、后置弹簧、固定连接部和前置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植骨口接头与填充圆管的末端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隙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口接头的出料口与填充圆管共轴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燕妮田兆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