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温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18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保温层、编织网层、隔离层和耐腐蚀层,所述保温层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下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下层和上层贴合时所述凸起插入凹槽,且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垂直于凸起的表面设置。该结构的建筑保温卷材,具有保温效果好、质量可靠以及与基层粘结牢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保温卷材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保温卷材。
技术介绍
建筑楼地面保温、屋面保温已经发展多年,已经投入使用保温材料也有很多种,诸如无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全轻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改性发泡水泥板等等。这些保温材料按材料自身的产品特点分为板材型保温材料和浆料型保温材料。浆料型的保温材料(如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较高,达到设计的保温效果所需要的保温材料的厚度较大,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空间。板材型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也较高,达到设计的保温效果也需要较大的厚度,减少了建筑使用空间。并且,板材型的保温材料对于基层平展度要求较高,应用中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还有,这些保温材料密度均较高,使得建筑楼地面保温、屋面保温基层楼板承受的保温层的荷载较高。另外,这些保温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均相继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如与基层粘结不牢固、与保护层间粘结不牢固、保温效果不达标、材料自身开裂、空鼓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卷材,使其具有保温效果好、质量可靠以及与基层粘结牢固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保温层、编织网层、隔离层和耐腐蚀层,所述保温层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下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下层和上层贴合时所述凸起插入凹槽,且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垂直于凸起的表面设置。进一步,所述凹槽顶端设置为弧形,所述凹槽的高度为上层厚度的一半,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大于凹槽的高度,且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凹槽高度的一半。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度。进一步,所述气囊垫上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分别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上,所述上层的透气孔设置在凹槽槽顶端,所述下层上的透气孔设置在相邻凸起的间隔位置。进一步,所述上层的透气孔贯穿上层,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不大于所述上层的最薄位置的厚度。进一步,所述保温层内还设置有多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沿保温层宽度和/或长度方向设置,多组所述透气管分别与上层和下层的透气孔连通。进一步,所述上层的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与所述下层最薄的位置的厚度相等。进一步,所述保温层由改性聚乙烯发泡材料制成,所述无纺布层为难燃型改性聚丙烯无纺布层,所述编织网层为不大于20目的聚酯纤维网层和钢丝编织网层制成,所述隔离层由硅油纸制成,所述耐腐蚀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抗菌块。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保温层、编织网层、隔离层和耐腐蚀层,所述保温层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下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下层和上层贴合时所述凸起插入凹槽,且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垂直于凸起的表面设置。该结构的建筑保温卷材,具有保温效果好、质量可靠以及与基层粘结牢固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保温卷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保温卷材的气囊垫位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无纺布层;2-保温层;3-编织网层;4-隔离层;5-耐腐蚀层;21-气囊垫;22-透气管;23-上层;24-下层;231-凹槽;232-凸起;211-透气孔;212-弹簧;213-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1、保温层2、编织网层3、隔离层4和耐腐蚀层5,所述保温层2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21,所述气囊垫21包括上层23和下层24,所述上层2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31,所述下层24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31相匹配的凸起232,所述下层24和上层23贴合时所述凸起232插入凹槽231,且所述凸起232与凹槽231之间有间隙213,所述间隙213内设置有弹簧212,所述弹簧212垂直于凸起232的表面设置。在通过胶粘剂将无纺布层1与基层粘结的过程中,挤压卷材,气囊垫21经历排气和吸气过程,从而将胶粘剂吸入凹槽231甚至管道内,进一步提高了无纺布层1与基层粘结的稳固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231顶端设置为弧形,所述凹槽231的高度为上层23厚度的一半,所述凹槽231的宽度不大于凹槽231的高度,且所述凹槽231的宽度不小于凹槽231高度的一半。将凹槽231的顶端设置为弧形便于凹槽231和凸起232的形成,同时控制凹槽231的尺寸防止其降低气囊垫21的强度影响保温层2的强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231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度。将凹槽231的斜面倾斜角度设置为50~70度,并将弹簧212垂直于斜面安装,便于弹簧212的压缩和恢复,保持气囊垫21的上层23和下层24之间的弹性,便于保温层2的挤压将胶粘剂吸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垫21上还设置有透气孔211,所述透气孔211分别设置在上层23和下层24上,所述上层23的透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1)、保温层(2)、编织网层(3)、隔离层(4)和耐腐蚀层(5),所述保温层(2)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21),所述气囊垫(21)包括上层(23)和下层(24),所述上层(2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31),所述下层(24)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31)相匹配的凸起(232),所述下层(24)和上层(23)贴合时所述凸起(232)插入凹槽(231),且所述凸起(232)与凹槽(231)之间有间隙(213),所述间隙(213)内设置有弹簧(212),所述弹簧(212)垂直于凸起(232)的表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保温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无纺布层(1)、保温层(2)、编织网层(3)、隔离层(4)和耐腐蚀层(5),所述保温层(2)内镶嵌设置有气囊垫(21),所述气囊垫(21)包括上层(23)和下层(24),所述上层(2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31),所述下层(24)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31)相匹配的凸起(232),所述下层(24)和上层(23)贴合时所述凸起(232)插入凹槽(231),且所述凸起(232)与凹槽(231)之间有间隙(213),所述间隙(213)内设置有弹簧(212),所述弹簧(212)垂直于凸起(232)的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31)顶端设置为弧形,所述凹槽(231)的高度为上层(23)厚度的一半,所述凹槽(231)的宽度不大于凹槽(231)的高度,且所述凹槽(231)的宽度不小于凹槽(231)高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保温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31)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0~7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保温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21)上还设置有透气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善武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绿建盒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