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089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春玉米混作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玉米与豆科绿肥混作,同时适度提高种植密度等,达到氮肥、农药减量投入,实现了玉米高产高效的目的,可为玉米高效生产、绿色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饲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玉米作为长江中游地区主要的饲料来源,常年缺口较大,一直处在刚性需求的状态,因而玉米的种植效益相对较高,激发了农户种植玉米的主动性。随着玉米需求的增多及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与市场需求的增长,自2003年以来湖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至2019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91万亩,总产307万吨,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4倍与1.84倍。长江中游玉米发展较快,但生产上仍存在种植密度低、群体小,与机械化作业不配套;施肥盲目、用量大、施用方式不合理;除草剂等农药用量过大等;是造成区域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鉴于玉米生产中的现状,减氮是现阶段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的重要目标。适量减氮栽培是玉米高效利用氮肥的措施之一,在减氮的同时为保持土壤供氮水平及玉米较高的产量,可通过其他措施补充氮源、减少氮素损失来实现养分的供应。将豆科绿肥引入农业种植系统,既可培肥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替代部分化肥和农药,降低土壤污染水平;同时也是良好的饲草,推动农牧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通过减施氮肥并配套翻压紫云英能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豆科绿肥如:毛苕子、草木樨、紫花苜蓿、豌豆、三叶草、紫云英等等,是我国主要种植绿肥种类;栽培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粮肥间、套作、粮肥复种、粮肥轮作等技术模式上,以及对绿肥保护性耕作、深耕、浅耕等耕作种植方式上。冬闲期种植绿肥是我国南方稻区常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改善中国稻田氮肥施用不合理的现状。可见,将绿肥与其他作物搭配种植可作为氮肥减施的一条潜在途径,但其效果取决于与其他作物的合理搭配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绿肥通常作为填闲作物与其他作物进行复种,然后在后茬作物种植前翻压还田。也有人研究绿肥与油菜、小麦等作物间作的模式。而玉米与绿肥混作达到固氮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鲜有报导。玉米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是玉米生长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而高产、耐密、适宜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的培育、推广是美国玉米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以先锋种业为代表的直立紧凑高光效、抗逆、抗倒、籽粒成熟脱水快等特性的玉米杂交种的成功培育,使美国玉米实践了一条不断增密的高产道路,同时美国玉米的种植密度也由30000株/ha提高到80000株/ha。美国玉米持续增产还得益于其配套的土壤耕作培肥、水肥高效管理、机械作业等技术的发展,也启示我们优良品种、农艺、农机三结合的必要性。而我国玉米生产正处于籽粒机收的初期阶段,随着品种的更替、机收技术的推广,玉米的种植方式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当前长江中游玉米种植密度较低,一般仅有5万-6.5万株/ha,具有较高的增密增产潜力。此外,有研究表明,增密后能提高玉米群体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具有氮肥减施的效应。可见,在长江中游,通过提高种植密度也是一条可行的氮肥减量的途径。长江中游玉米产需矛盾突出,缺口近50%,玉米生产对保障该区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玉米生产同时要兼顾考虑农民收益及生态效益。因此,进行玉米种植技术创新,探索一条适度氮肥、农药减投、丰产高效的绿色技术,对保证长江中游地区粮食、饲料等的基本供给,提高农田种植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玉米与豆科绿肥混作、适度提高种植密度等,达到氮肥、农药减量投入,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土壤耕作与开沟:3月上、中旬玉米播种前进行整地,排水不良的田块,选用铧犁式开沟器,开好围沟、腰沟以利于排水降渍;(2)玉米品种选择:春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抗病品种,并根据不同的两熟制模式,选择适宜生育期的玉米品种;(3)玉米播种:选用包衣、出苗率高的种子,利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为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为3月下旬到四月初,播种深度2~4cm;(4)玉米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若采用机械收获,为与收获机械配套,行距应保持在55cm~65cm;若成熟后进行人工收获,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亩,根据密度合理调整株行距;(5)豆科绿肥品种选择与播种:选用固氮能力强、腐解速度快、耐荫的豆科绿肥品种,玉米播种前,按3.5~5kg/亩撒播绿肥种子,并轻耙覆盖,为保证绿肥出苗质量,播种要达到足、匀;(6)施肥:肥料选择玉米专用缓释肥,或者常规高效复合肥;玉米全生育期施纯N14~18kg/亩(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生育期长短而定,一般比传统种植减少10%~20%施氮量),若选用缓释肥,则1次性底施;若选用常规复合肥,按3:2施底肥和大口期追肥;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5.0kg/亩~6.5kg/亩、4.0kg/亩~5.0kg/亩;(7)玉米-绿肥共生期田间管理:混作绿肥后除草剂的施用根据田块常年杂草类型而定,不施用农药除草,或在播后苗前喷施一次除草剂;绿肥后前期长势较快,能在玉米快速生长、封行之前,迅速生长达到全田覆盖,可不施用除草剂;玉米拔节期进行化控,降低倒伏风险;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渍、抗旱;(8)玉米收获及秸秆处理:当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时可进行人工收获;若采用玉米专用收获机械进行籽粒直收,需在玉米生理成熟后立杆一段时间,待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6%以下时选择晴朗天气时收获;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其中,所述豆科绿肥,选择适合在春季播种、春夏生长的一年生豆科植物,包括苕子、紫花苜蓿、豌豆、三叶草、紫云英等等,都是我国主要种植绿肥种类,本专利技术优选苕子。苕子较耐高温、耐荫,与玉米混作同期播种时可以有较长的共生期,有利于自身固氮改善土壤供氮状况与玉米氮营养,且生长较快,能在玉米封行前覆盖地表,对杂草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整地包括翻耕和旋耕,对于旱地土壤隔年翻耕一次,而水田则每年进行一次,旋耕选用旋耕机将田块旋耕15cm~18cm,达到土壤细碎、疏松。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选择适宜生育期的玉米品种,指的是根据不同的种植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的要求选择品种,如春玉米与晚稻或黄豆的复种模式,需要选择生育期在120d以下的品种;而春玉米与萝卜等蔬菜复种模式,则选择生育期在135d以下的品种。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指的是根据品种的株型、生育期长短等确定种植密度,一般生育期短、株型紧凑的品种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本专利技术种植密度比传统种植密度增加800株/亩~1500株/亩。其中,步骤(7)中所述的混作绿肥后除草剂的施用根据田块常年杂草类型而定,是指若往年田块中小型禾本、长势快的杂草较多,如牛筋草、马唐等,则需进行一次除草;若是前期长势缓慢的杂草如藜、稗草等,则不需要除草。其中,步骤(7)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土壤耕作与开沟:3月上、中旬玉米播种前进行整地,排水不良的田块,选用铧犁式开沟器,开好围沟、腰沟以利于排水降渍;/n(2)玉米品种选择:春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抗病品种,并根据不同的两熟制模式,选择适宜生育期的玉米品种;/n(3)玉米播种:选用包衣、出苗率高的种子,利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为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为3月下旬到四月初,播种深度2~4cm;/n(4)玉米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若采用机械收获,为与收获机械配套,行距应保持在55cm~65cm;若成熟后进行人工收获,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亩,根据密度合理调整株行距;/n(5)豆科绿肥品种选择与播种:选用固氮能力强、腐解速度快、耐荫的豆科绿肥品种,玉米播种前,按3.5~5kg/亩撒播绿肥种子,并轻耙覆盖,为保证绿肥出苗质量,播种要达到足、匀;/n(6)施肥:肥料选择玉米专用缓释肥,或者常规高效复合肥;玉米全生育期施纯N 14~18kg/亩,若选用缓释肥,则1次性底施;若选用常规复合肥,按3:2施底肥和大口期追肥;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耕作与开沟:3月上、中旬玉米播种前进行整地,排水不良的田块,选用铧犁式开沟器,开好围沟、腰沟以利于排水降渍;
(2)玉米品种选择:春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抗病品种,并根据不同的两熟制模式,选择适宜生育期的玉米品种;
(3)玉米播种:选用包衣、出苗率高的种子,利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为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一般为3月下旬到四月初,播种深度2~4cm;
(4)玉米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若采用机械收获,为与收获机械配套,行距应保持在55cm~65cm;若成熟后进行人工收获,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亩,根据密度合理调整株行距;
(5)豆科绿肥品种选择与播种:选用固氮能力强、腐解速度快、耐荫的豆科绿肥品种,玉米播种前,按3.5~5kg/亩撒播绿肥种子,并轻耙覆盖,为保证绿肥出苗质量,播种要达到足、匀;
(6)施肥:肥料选择玉米专用缓释肥,或者常规高效复合肥;玉米全生育期施纯N14~18kg/亩,若选用缓释肥,则1次性底施;若选用常规复合肥,按3:2施底肥和大口期追肥;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5.0kg/亩~6.5kg/亩、4.0kg/亩~5.0kg/亩;
(7)玉米-绿肥共生期田间管理:混作绿肥后除草剂的施用根据田块常年杂草类型而定,不施用农药除草,或在播后苗前喷施一次除草剂;绿肥后前期长势较快,能在玉米快速生长、封行之前,迅速生长达到全田覆盖,可不施用除草剂;玉米拔节期进行化控,降低倒伏风险;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渍、抗旱;
(8)玉米收获及秸秆处理:当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时可进行人工收获;若采用玉米专用收获机械进行籽粒直收,需在玉米生理成熟后立杆一段时间,待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6%以下时选择晴朗天气时收获;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混作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绿肥为较耐高温的一年生豆科绿肥,优选苕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混作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整地包括翻耕和旋耕,对于旱地土壤隔年翻耕一次,而水田则每年进行一次,旋耕选用旋耕机将田块旋耕15cm~18cm,达到土壤细碎、疏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春玉米混作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茗杨仁能刘志辉耿明建黄益勤曹凑贵刘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