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25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容器及烹饪器具,容器包括本体、导热层及导磁涂层,本体为导热件;导热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导热层设在本体的底面,导热层包括多个在本体的外表面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导磁涂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导热层的远离本体的一侧且与导热层叠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容器,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子导热层,可以使得设置导热层和未设置导热层的部分产生温差,增强容器内部的流动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和烹饪效果;同时,导磁涂层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的导热作用,可以增加竖直方向的传热热阻,提高热量在横向方向的传递,改善容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地提高容器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容器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具有电磁加热功能的容器通常通过设置导磁层实现电磁加热,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具有电磁加热功能的容器在加热时,容器内部被加热的物质无法得到充分均匀的加热,加热效率低,烹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容器,该容器可以实现充分均匀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和烹饪效果。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容器的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导热件;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导热层包括多个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导磁涂层,所述导磁涂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导热层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热层叠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通过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导磁涂层,使得容器可以实现电磁加热,并且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导热层,可以使得设置导热层和未设置导热层的部分产生温差,增强容器内部的流动加热,可以在容器烹饪食物时促进食物的流动和翻滚,使得容器的加热充分均匀,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和烹饪效果;同时,使得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层叠置,导磁涂层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的导热作用,可以增加竖直方向的传热热阻,提高热量在横向方向的传递,改善容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地提高容器的烹饪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子导热层为多个,多个所述子导热层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子导热层为多个,多个所述子导热层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间隔排布。可选地,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分成多组,每组包括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多组所述子导热层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间隔排布,每组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在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排布。进一步地,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呈阵列状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涂层与所述子导热层叠置的部分为叠置导磁层,所述叠置导磁层的厚度均匀一致,和/或所述子导热层的厚度均匀一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涂层与所述子导热层叠置的部分为叠置导磁层,所述叠置导磁层的厚度非均匀设置,和/或所述子导热层的厚度非均匀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子导热层的厚度非均匀设置,所述子导热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槽部,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凹槽部。可选地,所述叠置导磁层的厚度非均匀设置,所述叠置导磁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槽部,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配合,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槽部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叠置导磁层的厚度非均匀设置,所述子导热层的厚度均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叠置导磁层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三凸起部和第三凹槽部,相邻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凹槽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器为锅具。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容器,实现了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功能,并且烹饪器具在烹饪食物时,可以增强容器内部的流动加热,促进食物的流动和翻滚,并且可以提高热量在横向方向的传递,改善容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烹饪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容器放置在线圈盘上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还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本体和导热层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容器100;本体1;导热层2;子导热层21;第一凸起部22;第一凹槽部23;导磁涂层3;叠置导磁层31;第二凸起部311;第二凹槽部312;第三凸起部313;第三凹槽部314;线圈盘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100。参考图2-图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100,包括本体1、导热层2和导磁涂层3。本体1为导热件,例如本体1为铝件、铝合金件等。导热层2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导热层2设在本体1的底面,例如导热层2的一部分位于本体1的底面,或者导热层2全部位于本体1的底面,使得导热层2可以均匀地将热量传递到本体1的底面,提高容器100的加热食物的效果。导热层2可以为导热板材,导热板材可以与本体1复合连接;导热层2也可以为导热涂层,导热涂层与本体1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导热层2包括多个在本体1的外表面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21,从而将本体1的外表面分成有子导热层21覆盖的导热部分和无子导热层21覆盖的无导热部分。由于子导热层21是间隔排布的,即导热部分是间隔排布的,使得无导热部分也可以是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21在加热食物时可以将热量均匀传递到对应的导热部分,使得导热部分和无导热部分产生温差,增强容器100内部的流动加热,可以在容器100烹饪食物时促进食物的流动和翻滚,使得容器100的加热充分均匀,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和烹饪效果。导磁涂层3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导磁涂层3可以使用电磁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被本体1传导至食物,从而实现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容器100良好的电磁加热功能。导磁涂层3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导热层2的远离本体1的一侧且与导热层2叠置。例如,导磁涂层3的一部分设在导热层2的远离本体1的一侧且与导热层2叠置;或者,全部导磁涂层3设在导热层2的远离本体1的一侧且与导热层2叠置。由于导磁涂层3产生热量可能分布不均匀,通过设置至少一部分导磁涂层3叠置在导热层2上,导热层2增加了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为导热件;/n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导热层包括多个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n导磁涂层,所述导磁涂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导热层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热层叠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导热件;
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导热层包括多个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间隔排布的子导热层;
导磁涂层,所述导磁涂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导热层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热层叠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子导热层为多个,多个所述子导热层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所述子导热层为多个,多个所述子导热层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分成多组,每组包括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多组所述子导热层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上间隔排布,每组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在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多个所述子导热层呈阵列状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涂层与所述子导热层叠置的部分为叠置导磁层,所述叠置导磁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收李兴航曹达华汪志钢陈飞帆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