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82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以及电气模组;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所述电子模块上焊接有一接触功能端子,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通过在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使接触功能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实现接地,装配时无需人工将屏蔽外壳撑开,且无需焊接,有效地优化了本产品的制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组装拆解方便,且拆解不会损伤接触功能端子和屏蔽外壳,对本产品的电气特性无影响,降低了屏蔽外壳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
技术介绍
RJ45型网络通讯连接器,简称RJ45连接器,RJ45连接器是网络连接中重要的接口设备,目前广泛运用于连接网卡端口、集线器、交换机、电话等远程通讯以及数据网络设备。常规的RJ45连接器需将电容端子侧边穿刺屏蔽外壳接地后焊接固定,在安装时需要人工将屏蔽外壳撑开使电容端子穿刺再焊接固定,无法实现自动化组装,且电容端子出现缺陷进行拆卸时需拆解报废屏蔽外壳,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其具有组装拆解方便、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以及电气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开设有插置腔;所述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外;所述电气模组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电气模组包括有电子模块、RJ端子以及连接端子,所述RJ端子和连接端子均与电子模块导通连接,所述RJ端子伸入插置腔,所述连接端子伸出绝缘本体外;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所述电子模块上焊接有一接触功能端子,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功能端子随绝缘本体组装到屏蔽外壳内,所述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包括有主体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电子模块焊接导通,主体部的另一端插装在固定槽中固定,所述接触部于主体部一侧折弯延伸出,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绝缘本体的拆装方向相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座和后座,前述插置腔于前座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后座与前座拼合围构形成容置腔,所述电子模块设置于容置腔中,前述固定槽于后座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呈直条状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座的后端侧面开设有限位槽,后座的前端侧面开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限位槽中限位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屏蔽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对应的限位孔,限位块位于限位孔中限位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外壳包括有前壳体和可弯折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包覆在前座的外周侧,所述后壳体包覆在后座的后端面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使接触功能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实现接地,装配时无需人工将屏蔽外壳撑开,且无需焊接,有效地优化了本产品的制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组装拆解方便,且拆解不会损伤接触功能端子和屏蔽外壳,对本产品的电气特性无影响,降低了屏蔽外壳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01、插置腔102、固定槽103、容置腔104、限位槽105、限位部106、限位块11、前座12、后座20、屏蔽外壳201、凸起202、限位孔21、前壳体22、后壳体30、电气模组31、电子模块32、RJ端子33、连接端子34、接触功能端子341、接触部342、主体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屏蔽外壳20以及电气模组30。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端开设有插置腔101,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固定槽102;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前座11和后座12,后座12与前座11拼合围构形成容置腔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置腔101于前座1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固定槽102于后座12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前座11的后端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04,后座12的前端侧面开设有限位部105,限位部105位于限位槽104中限位固定。所述屏蔽外壳20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所述屏蔽外壳20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20的内壁形成有凸起201;所述屏蔽外壳20包括有前壳体21和可弯折的后壳体22,所述前壳体21包覆在前座11的外周侧,所述后壳体22包覆在后座12的后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座11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06,所述屏蔽外壳20的侧面设置有对应的限位孔202,限位块106位于限位孔202中限位固定。所述电气模组30设置于绝缘本体10内,电气模组30包括有电子模块31、RJ端子32以及连接端子33。所述电子模块31设置于容置腔103中,所述电子模块31上焊接有一接触功能端子34,所述接触功能端子34具有一接触部341,所述接触功能端子34随绝缘本体10组装到屏蔽外壳20内,所述接触部341弹性抵压在凸起201上接触导通。所述接触功能端子34包括有主体部342,所述主体部342呈直条状结构;所述主体部342的一端与电子模块31焊接导通,主体部342的另一端插装在固定槽102中固定,所述接触部341于主体部342一侧折弯延伸出,接触部341的延伸方向与绝缘本体10的拆装方向相同。所述RJ端子32和连接端子33均与电子模块31导通连接,所述RJ端子32伸入插置腔101,所述连接端子33伸出绝缘本体10外。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一体成型出RJ端子32、连接端子33、接触功能端子34和屏蔽外壳20,并通过注塑成型出前座11和后座12;然后,将连接端子33和接触功能端子34定位到后座12,使连接端子33伸出绝缘本体10外;再将RJ端子32焊接固定在电子模块31上;接着,将电子模块31安装焊接在后座12,并装入前座11之间的容置腔103中,使RJ端子32伸入插置腔101;最后,将绝缘本体10从屏蔽外壳20的后端往前装配进前壳体21中,装入到位后,该接触部341弹性抵压在凸起201上接触导通,然后将后壳体22向下弯折后包覆在后座12的后端面上,完成组装。拆卸时,将后壳体22向上翻起,然后,将绝缘本体10从屏蔽外壳20的后端开口拔出,在拔出的过程中,该接触功能端子34的接触部341随绝缘本体10向后移动而脱离凸起201。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使接触功能端子的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以及电气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开设有插置腔;所述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外;所述电气模组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电气模组包括有电子模块、RJ端子以及连接端子,所述RJ端子和连接端子均与电子模块导通连接,所述RJ端子伸入插置腔,所述连接端子伸出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所述电子模块上焊接有一接触功能端子,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功能端子随绝缘本体组装到屏蔽外壳内,所述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以及电气模组;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开设有插置腔;所述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外;所述电气模组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电气模组包括有电子模块、RJ端子以及连接端子,所述RJ端子和连接端子均与电子模块导通连接,所述RJ端子伸入插置腔,所述连接端子伸出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刺破外凹内凸而在屏蔽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凸起;所述电子模块上焊接有一接触功能端子,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功能端子随绝缘本体组装到屏蔽外壳内,所述接触部弹性抵压在凸起上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接地刺破式RJ45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功能端子包括有主体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电子模块焊接导通,主体部的另一端插装在固定槽中固定,所述接触部于主体部一侧折弯延伸出,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绝缘本体的拆装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凯吕辉
申请(专利权)人: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湧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