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式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80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0
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一外环端子与一内环端子,外环端子具有一外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外环部上的多个外导接端,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外环部远离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外环接脚,内环端子设于外环端子内,且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内环部上的多个内导接端,于内环部上延伸出内环接脚;其中,内环接脚通过外环部的缺口朝向远离外环接脚处延伸至外环部外,并向后延伸而与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式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有关于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技术介绍
按,以往由于连接器在各种规格、型式、及用途上的不同,其端子的排列设置也大不相同。而受限于空间或间距等限制却多为现今各式连接器所面临的共通问题。如应用在电源连接器上,为了方便使用者于插接时不受方向上的限制、同时仍可维持正负极的接触,因而采用正、负端子为同轴设置的形态,即通过外圈与内圈而构成端子的同轴设置,以满足上述需求与目的。惟,由于端子间为同轴设置,虽然可将对接的部位集中在同轴的空间下,但使得其末端欲焊接的部位也同样集中在空间狭小的状态,因而不利于如焊板等焊接作业。尤其若因连接器设计上的需求而须增设其它如检测端子等,更将使得各端子在焊接部位的间距过小而难以作业。有鉴于此,本技术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其使内、外端子的接脚在一水平方向上分别朝反向延伸设置,借以拉大间距,从而有助于增加端子的焊线空间。同时,也能在不受限下增设其它端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其包括一外环端子与一内环端子,外环端子具有一外环部、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外环部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外导接端,且于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外环部远离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外环接脚,内环端子设于外环端子内而呈同轴设置,且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内环部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内导接端,且于内环部上延伸出内环接脚;其中,内环接脚系通过外环部的缺口朝向远离外环接脚处延伸至外环部外,并向后延伸而与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上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中该些外导接端的前端通过一外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上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中该些内导的接端前端通过一内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上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中该外环接脚先朝向远离该缺口处延伸后再向后延伸。上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延伸至该外环部外后,再向后延伸而与该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同轴式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外环端子与一内环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一插孔,外环端子设于插孔内并具有一外环部、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外环部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外导接端,且于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外环部远离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外环接脚,内环端子设于插孔内并与外环端子呈同轴设置,且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内环部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内导接端,且于内环部上延伸出内环接脚;其中,内环接脚系通过外环部的缺口朝向远离外环接脚处延伸至外环部外,并向后延伸而与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前端座与一后端座,且该插孔设于该前端座上,而该外环接脚与该内环接脚的末端则由该后端座的后方突伸而出。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更包括设于该内环端子内的一轴心件,且该轴心件具有一轴部而供该内环端子套设于该轴部上。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轴部内设有一检测端子。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轴部的前端形成有一前缘。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轴部的一侧配合该内环接脚的延伸方向而突设有一定位块,且该定位块对位而卡设于该后端座上。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定位块配合该内环接脚的间距而形成一间隔块。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些外导接端的前端通过一外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些内导接的端前端通过一内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外环接脚先朝向远离该缺口处延伸后再向后延伸。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延伸至该外环部外后,再向后延伸而与该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上述的同轴式连接器,其中更包括包覆该绝缘本体的一遮蔽壳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端子结构的后侧端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环端子10:外环部100:缺口11:外导接端110:外前环12:外环接脚2:内环端子20:内环部21:内导接端210:内前环22:内环接脚3:轴心件30:轴部300:嵌孔301:前缘31:定位块310:间隔块4:检测端子5:绝缘本体50:前端座500:插孔51:后端座6:遮蔽壳体P: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端子结构的后侧端面示意图、以及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该端子结构包括一外环端子1、以及一设于该外环端子1内的内环端子2;其中:该外环端子1具有一外环部10、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该外环部10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外导接端11,各外导接端11前端可通过一外前环110一体构成冠簧状,且于该外环部10上设有一缺口100,并于该外环部10远离该缺口100的一侧上延伸出一或多个外环接脚12。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环接脚12先朝向远离该缺口100处延伸后再向后延伸。该内环端子2设于上述外环端子1内而呈同轴设置,且该内环端子2具有一内环部20、以及多个间隔环列于该内环部20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内导接端21,各内导接端21前端亦可通过一内前环210一体构成冠簧状,且于该内环部20上延伸出一或多个内环接脚22。如图2所示,内环部20即位于外环端子1的外环部10内,使得各内导接端21延伸于各外导接端11内,而内环接脚22则通过外环部10的缺口100朝向远离外环接脚12处延伸至该外环部10外后,再向后延伸而与外环接脚12间距相对设置;通过外环端子1与内环端子2的同轴设置可以增加接触点而承受较大的电流及电压。承上所述,本技术更提供一种同轴式连接器,该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一设于上述内环端子2内的轴心件3、一设于该轴心件3内的检测端子4、以及一供上述各组件装载的绝缘本体5;其中该绝缘本体5可包含一前端座50与一后端座51,该前端座50上设有一插孔500,以供外环端子1与内环端子2设置于该插孔500内,并供该轴心件3组设于该后端座51上而一并由前端座50的后方组设一体,进而使轴心件3位于内环端子2内,同时供外环接脚12与内环接脚22、以及检测端子4的末端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外环端子,具有一外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外环部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多个外导接端,且于该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该外环部远离该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一外环接脚;以及/n一内环端子,设于该外环端子内而呈同轴设置,且该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内环部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多个内导接端,且于该内环部上延伸出一内环接脚;/n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外环部的该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延伸至该外环部外,并向后延伸而与该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环端子,具有一外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外环部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多个外导接端,且于该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该外环部远离该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一外环接脚;以及
一内环端子,设于该外环端子内而呈同轴设置,且该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内环部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多个内导接端,且于该内环部上延伸出一内环接脚;
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外环部的该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延伸至该外环部外,并向后延伸而与该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外导接端的前端通过一外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内导的接端前端通过一内前环一体构成冠簧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环接脚先朝向远离该缺口处延伸后再向后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同轴式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延伸至该外环部外后,再向后延伸而与该外环接脚间距相对设置。


6.一种同轴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孔;
一外环端子,设于该插孔内并具有一外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外环部上并同向向前延伸而出的多个外导接端,且于该外环部上设有一缺口,并于该外环部远离该缺口的一侧上延伸出一外环接脚;以及
一内环端子,设于该插孔内并与该外环端子呈同轴设置,且该内环端子具有一内环部以及间隔环列于该内环部上并同向延伸而出的多个内导接端,且于该内环部上延伸出一内环接脚;
其中,该内环接脚通过该外环部的缺口朝向远离该外环接脚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