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赛君专利>正文

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40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涉及生物采样技术领域,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内嵌有取样杆,且取样杆与取样管滑动连接,所述取样管的侧壁阵列开设有滑槽,且滑槽贯穿取样管侧面,所述滑槽内嵌有载物板,且载物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载物板表面开设有载物槽,且载物槽为盲槽,且载物槽为圆形,且载物槽的直径小于取样管的内径,所述载物板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载物板和载物槽的设计,在一个取样管中实现了多种植物叶片的取样,采样效率高,采用保护套的设计,在取样动作前,实现对刀片的保护,防止锋利刀片划伤取样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
本技术涉及生物采样
,尤其涉及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
技术介绍
打孔器是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经常涉及的,具体包括农学、园艺学、食品生物技术,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菌研究的日益增多,植物叶盘打孔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植物叶片离体接菌试验中,打叶盘是试验人员一项频繁和耗时的操作。例如在植物育种试验中,往往需要对上百片植株的叶片打叶盘。能否快速、方便、完整地获取叶盘直接关系到试验进程速度和最终的试验效果。打孔器是生活与科研中常用的一中金属工具,可以用于橡胶和木质等材料的打孔。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主要用于叶片的打孔,从而获得圆形的叶盘(即打叶盘)。随着植物病原菌领域研究的不断扩大,打孔器在科研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目前市面上的植物叶片的取样装置大多一个取样管中只能存放一份样品,每种植物、每片叶片的采样都需要更换取样管,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内嵌有取样杆,且取样杆与取样管滑动连接,所述取样管的侧壁阵列开设有滑槽,且滑槽贯穿取样管侧面,所述滑槽内嵌有载物板,且载物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载物板表面开设有载物槽,且载物槽为盲槽,且载物槽为圆形,且载物槽的直径小于取样管的内径,所述载物板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条。优选的,所述取样管的中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面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面固定有套管,且套管的顶端高度大于取样管的顶端高度。优选的,所述套管内嵌有活动杆,且活动杆贯穿挡板,且活动杆与套管、挡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侧面开设有竖槽,且竖槽贯穿套管侧壁,所述活动杆表面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竖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表面嵌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的顶面和限位块的底面相抵。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与取样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取样杆的底端固定有刀片,且刀片设置为环形,所述刀片和取样管的连接处嵌套有保护套。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载物板和载物槽的设计,在一个取样管中实现了多种植物叶片的取样,采样效率高,在使用该产品进行取样时,可将待取样植物叶片置于取样管的管口处,向下按动活动杆,活动杆在套管中下移,通过固定板与之固定的取样杆也随之下移,直至取样杆底端的环形刀片完整切除植物叶片,采样完成后圆形的植物叶片落入最上层的载物板中的载物槽内,实现第一轮取样,拉动固定条,将最上层的载物板从滑槽中取出,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取样叶片,而在活动杆下移的过程中,限位块压制压缩弹簧,使得压缩弹簧被压缩,当取样完成后,松开活动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活动杆复位,再继续上一轮操作,取样叶片会落入第二层的载物槽中,如此循环往复,可用一支取样管实现多种植物叶片的取样。2、本技术中,采用保护套的设计,在取样动作前,实现对刀片的保护,防止锋利刀片划伤取样人员,而取样动作开始后,保护套在压力下收缩,刀片自然暴露出来,不会影响叶片的取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中取样杆和活动杆连接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中载物板和取样管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A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取样管;2、滑槽;3、载物板;4、固定条;5、载物槽;6、固定环;7、挡板;8、套管;9、竖槽;10、活动杆;11、压缩弹簧;12、限位块;13、固定板;14、取样杆;15、刀片;16、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包括取样管1,取样管1的中部固定有固定环6,固定环6的侧面固定有挡板7,挡板7顶面固定有套管8,且套管8的顶端高度大于取样管1的顶端高度,套管8内嵌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10贯穿挡板7,且活动杆10与套管8、挡板7均滑动连接,而活动杆10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13,且固定板13远离活动杆10的一端与取样杆14固定连接,活动杆10表面嵌有压缩弹簧11,且压缩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挡板7的顶面和限位块12的底面相抵,套管8侧面开设有竖槽9,且竖槽9贯穿套管8侧壁,活动杆10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与竖槽9滑动连接,取样管1内嵌有取样杆14,且取样杆14与取样管1滑动连接,取样管1的侧壁阵列开设有滑槽2,且滑槽2贯穿取样管1侧面,滑槽2内嵌有载物板3,且载物板3与滑槽2滑动连接,载物板3表面开设有载物槽5,且载物槽5为盲槽,且载物槽5为圆形,且载物槽5的直径小于取样管1的内径,载物板3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条4,取样杆14的底端固定有刀片15,且刀片15设置为环形,刀片15和取样管1的连接处嵌套有保护套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产品进行取样时,可将待取样植物叶片置于取样管1的管口处,向下按动活动杆10,活动杆10在套管8中下移,通过固定板13与之固定的取样杆14也随之下移,直至取样杆14底端的环形刀片15完整切除植物叶片,采样完成后圆形的植物叶片落入最上层的载物板3中的载物槽5内,实现第一轮取样,拉动固定条4,将最上层的载物板3从滑槽2中取出,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取样叶片,而在活动杆10下移的过程中,限位块12压制压缩弹簧11,使得压缩弹簧11被压缩,当取样完成后,松开活动杆10,在压缩弹簧11的弹力下活动杆10复位,再继续上一轮操作,取样叶片会落入第二层的载物槽5中,如此循环往复,可用一支取样管1实现多种植物叶片的取样,采用保护套16的设计,在取样动作前,实现对刀片15的保护,而取样动作开始后,保护套16在压力下收缩,刀片15自然暴露出来,不会影响叶片的取样。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包括取样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1)内嵌有取样杆(14),且取样杆(14)与取样管(1)滑动连接,所述取样管(1)的侧壁阵列开设有滑槽(2),且滑槽(2)贯穿取样管(1)侧面,所述滑槽(2)内嵌有载物板(3),且载物板(3)与滑槽(2)滑动连接,所述载物板(3)表面开设有载物槽(5),且载物槽(5)为盲槽,且载物槽(5)为圆形,且载物槽(5)的直径小于取样管(1)的内径,所述载物板(3)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包括取样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1)内嵌有取样杆(14),且取样杆(14)与取样管(1)滑动连接,所述取样管(1)的侧壁阵列开设有滑槽(2),且滑槽(2)贯穿取样管(1)侧面,所述滑槽(2)内嵌有载物板(3),且载物板(3)与滑槽(2)滑动连接,所述载物板(3)表面开设有载物槽(5),且载物槽(5)为盲槽,且载物槽(5)为圆形,且载物槽(5)的直径小于取样管(1)的内径,所述载物板(3)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1)的中部固定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的侧面固定有挡板(7),所述挡板(7)顶面固定有套管(8),且套管(8)的顶端高度大于取样管(1)的顶端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蕨类植物叶片打孔取样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内嵌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赛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赛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