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32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9
本申请涉及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包括壳体、测量线以及线坠,测量线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线坠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连接块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坠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第一抵接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第二抵接块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槽的侧壁,第一抵接块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的底侧,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一抵接块移动的移动机构。本申请在固定装置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块固定连接于线坠上,从而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
本申请涉及灌注桩桩孔检测
,尤其是涉及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与民用建筑中,由于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924224U的中国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包括壳体、线坠、测量线、绕线轴、摇把和电子计数装置,所述绕线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测量线的一端连接在绕线轴上,另一端连接线坠;所述电子计数装置包括霍尔传感器、A/D转换芯片、单片机、显示屏、开关按键和清零按键,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A/D转换芯片连接,所述A/D转换芯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显示屏、开关按键和清零按键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连接;在所述绕线轴上设置有磁铁,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磁铁相对设置;所述摇把的前端与绕线轴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线坠往往不宜过轻,而线坠与测量线的连接方法通常是将测量线穿设过固定在线坠顶部的圆环内,再将穿设过圆环一端的测量线打结,但过重的线坠给测量线施加更大拉力使测量线绷直的同时,又容易从测量线上脱落而导致测量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本申请提供的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包括壳体、测量线以及线坠,所述测量线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线坠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坠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抵接块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槽的侧壁,所述第一抵接块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的底侧,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一抵接块移动的移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先通过移动机构推动第一抵接块滑移至第一通孔内,紧接着移动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然后再由推动推动第一抵接块,使得第一抵接块的部分滑移出第一通孔,此时第一抵接块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的底侧,连接块的底侧抵接于连接槽的槽底,从而达到在线坠上固定连接块的目的,进而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有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二通孔;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抵接块复位的复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推动第一抵接块至第一通孔内时,先通过推动第二移动块移动,第二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第一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一抵接块移动,从而达到推动第一抵接块的目的;当不再对第二移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第一抵接块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抵接块复位。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弹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的一侧,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于导向槽,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开设有导向槽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第二移动块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移动块带动导向杆移动,同时第一移动块压缩弹簧,当不再对第二移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弹簧推动第一移动块复位,第一移动块复位带动第一抵接块复位,从而达到使得第一抵接块复位的目的;通过设置导向杆一方面便于对第一移动块进行导向。另一方面降低弹簧向其他方向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块的底侧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的过程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接触,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相互作用下,第二抵接块能够推动第一抵接块滑移至第一通孔内,从而降低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的难度。优选的,所述测量线上等距离套设固定有多个刻度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刻度环,便于测量过程中读取桩孔的测量深度。优选的,所述测量线的末端固定连接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块上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测量线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铰接于固定杆,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槽和第二半圆弧槽,第一半圆弧槽和第二半圆弧槽均抵接于测量线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半圆弧槽和第二半圆弧槽的内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能够与限位环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夹紧限位环的紧固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将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测量线上,先通过移动连接块,使得限位环分别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配合,紧接着通过紧固组件,使得限位环抵紧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内侧壁,从而达到将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测量线上;同时限位环和刻度环为同一材质,当测量线断裂时,可通过适当的剪取测量线,使得刻度环代替限位环,从而增加检测仪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栓帽抵接与第一夹持块,所述螺母抵接于第二夹持块,所述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夹紧限位环时,通过拧紧螺栓,使得螺栓的栓帽和螺母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进而达到夹紧限位环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便于降低限位环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侧壁之间的刚性接触。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为了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先通过移动机构推动第一抵接块滑移至第一通孔内,紧接着移动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然后再由推动推动第一抵接块,使得第一抵接块的部分滑移出第一通孔,此时第一抵接块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的底侧,连接块的底侧抵接于连接槽的槽底,从而达到在线坠上固定连接块的目的,进而降低线坠从测量线上脱落的可能性;2.当需要推动第一抵接块至第一通孔内时,先通过推动第二移动块移动,第二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第一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一抵接块移动,从而达到推动第一抵接块的目的;当不再对第二移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第一抵接块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抵接块复位;3.在推动第二移动块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移动块带动导向杆移动,同时第一移动块压缩弹簧,当不再对第二移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弹簧推动第一移动块复位,第一移动块复位带动第一抵接块复位,从而达到使得第一抵接块复位的目的;通过设置导向杆一方面便于对第一移动块进行导向。另一方面降低弹簧向其他方向发生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包括壳体(1)、测量线(2)以及线坠(3),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线(2)远离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4),所述线坠(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31),所述连接块(4)插接于连接槽(31),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所述连接块(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坠(3)的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第一抵接块(51)和第二抵接块(52),所述第一抵接块(5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42),所述第二抵接块(52)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槽(31)的侧壁,所述第一抵接块(51)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52)的底侧,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一抵接块(51)移动的移动机构(53)。/n

【技术特征摘要】
1.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包括壳体(1)、测量线(2)以及线坠(3),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线(2)远离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4),所述线坠(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连接槽(31),所述连接块(4)插接于连接槽(31),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2),所述连接块(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坠(3)的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第一抵接块(51)和第二抵接块(52),所述第一抵接块(5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42),所述第二抵接块(52)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槽(31)的侧壁,所述第一抵接块(51)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52)的底侧,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一抵接块(51)移动的移动机构(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1)开设有第一通孔(4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43),所述移动机构(53)包括第一移动块(531)和第二移动块(532),所述第一移动块(531)固定连接于第一抵接块(51),所述第二移动块(532)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531),所述第二移动块(532)滑动连接于第二通孔(43);所述移动机构(53)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抵接块(51)复位的复位组件(5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44),所述复位组件(533)包括导向杆(5331)和弹簧(5332),所述导向杆(53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531)的一侧,所述导向杆(5331)滑动连接于导向槽(44),所述弹簧(5332)套设在导向杆(5331)上,所述弹簧(53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41)开设有导向槽(44)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块(531)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振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