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尾片及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17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尾片及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防烫尾片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末端散热片和末端盖板,末端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一凸包,末端盖板上设有与第一凸包相对应的第二凸包,第一凸包与第二凸包盖合后形成内腔,第一凸包开设有流通孔,末端散热片上固定设置有防烫封盖,防烫封盖的周边焊接于末端散热片上,且防烫封盖与第一凸包相对应;防烫封盖将内腔分隔,防烫封盖与第一凸包之间形成油腔,防烫封盖与第二凸包之间形成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防烫尾片具有成本较低、加工工艺较简单的效果,电热油汀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尾片及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防烫尾片及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
技术介绍
电热油汀取暖器又叫充油取暖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空间加热器。其主要由电加热管、散热体、电控组件、电源开关、指示灯等组成,电控组件安装于散热体的一端。电热管安装在散热体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在散热片中对流循环,通过散热片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该种电热油汀的缺陷主要是散热体另一端端部的末端由于温度较高,易烫伤人体。现有的防止末端散热片烫伤人体的解决方案为:一、采用突跳式温控器控制散热体的表面温度不超标,如此可能会使得取暖器的加热效率较差;二、采用在散热体另一端加设防护罩的方式,此种方式存在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烫尾片,具有成本较低、工艺较简单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烫尾片,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末端散热片和末端盖板,末端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一凸包,末端盖板上设有与第一凸包相对应的第二凸包,第一凸包与第二凸包盖合后形成内腔,第一凸包开设有流通孔,末端散热片上固定设置有防烫封盖,防烫封盖的周边焊接于末端散热片上,且防烫封盖与第一凸包相对应;防烫封盖将内腔分隔,防烫封盖与第一凸包之间形成油腔,防烫封盖与第二凸包之间形成空腔。<br>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经流通孔向防烫封盖与第一凸包之间的油腔内充热油,由于内腔通过防烫封盖分隔,油腔中的热油不会流入至空腔中,通过空腔即可实现隔热作用,从而可降低末端盖板的温度,如此,末端散热片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末端盖板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低成本、加工工艺较简单的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防烫封盖的中心设置有向油腔内凹陷的定位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防烫封盖焊接于末端散热片上时,焊接设备可通过定位凹孔将防烫封盖预定位,沿周向焊接即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防烫封盖整体呈碗状,防烫封盖位于第二凸包内,防烫封盖的底面与第二凸包的底面相平行,防烫封盖与第二凸包的间隙d设置为2-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烫封盖与第二凸包底面之间的间隙越大,空腔的宽度越大,即可使得隔热效果越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防烫封盖的底面与第二凸包的底面的间隙d设置为3m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末端散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第一凸包,上部的第一凸包和下部的第一凸包均对应焊接有防烫封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末端散热片的上下两个第一凸包上对应焊接防烫封盖,上部油腔与下部油腔不连通,使得防烫尾片的中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热油流通的而言具有较低的温度,防烫尾片整体的防烫效果较好。本技术的另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装有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包括有散热体,散热体的一端设置有电控组件,散热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烫尾片,散热体内设置有热油流道,当防烫尾片焊接于散热体上时,流通孔与热油流道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安装突跳式温控器控制散热体的表面温度,即不会影响散热体整体的散热效果,而又能够起到较好的末端防烫作用,使得电热油汀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在第一凸包上设置防烫封盖的方式,第二凸包与防烫封盖之间形成空腔,通过空腔即可实现隔热作用,从而可降低末端盖板的温度,如此,末端散热片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末端盖板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低成本、加工工艺较简单的效果;2.采用在末端散热片上部和下部的第一凸包处对应设置防烫封盖,使得防烫尾片的上下两部分油腔不流通,中部温度较低,防烫尾片整体的防烫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防烫尾片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中:1、电热油汀;11、散热体;12、电控组件;2、防烫尾片;21、末端散热片;22、末端盖板;3、第一凸包;31、流通孔;4、第二凸包;5、防烫封盖;51、定位凹孔;6、油腔;7、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左”、“右”均与附图1所示方向一致。一种防烫尾片及安装有该防烫尾片的电热油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电热油汀1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和图3为防烫尾片2的剖视图。该电热油汀1包括有散热体11,散热体11的左端设置有电控组件12,散热体11的右端设置有防烫尾片2,散热体11内设置有热油流道。防烫尾片2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末端散热片21和末端盖板22,末端散热片2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向左突出的第一凸包3,第一凸包3开设有流通孔31,当防烫尾片2焊接于散热体11上时,流通孔31与热油流道对应且相连通。末端盖板22上设有与第一凸包3相对应的第二凸包4,第二凸包4向右突出,第一凸包3与第二凸包4盖合后形成内腔,末端散热片21上固定设置有防烫封盖5,且防烫封盖5与第一凸包3、第二凸包4一一对应设置,防烫封盖5的周边完全密封地焊接于末端散热片21上,防烫封盖5整体呈碗状,防烫封盖5向第二凸包4内突出,防烫封盖5的底面与第二凸包4的底面相平行,防烫封盖5的底面与第二凸包4的底面的间隙d设置为3mm,防烫封盖5与第二凸包4底面之间的间隙越大,空腔7的宽度越大,即可使得隔热效果越好。防烫封盖5将内腔分隔,防烫封盖5的左面与第一凸包3之间形成油腔6,防烫封盖5的右面与第二凸包4之间形成空腔7,防烫封盖5的中心设置有向油腔6内凹陷的定位凹孔51。本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使用过程中,经流通孔31向防烫封盖5与第一凸包3之间的油腔6内充热油,由于内腔通过防烫封盖5分隔,油腔6中的热油不会流入至空腔7中,通过空腔7即可实现隔热作用,从而可降低末端盖板22的温度,如此,末端散热片21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末端盖板22具有较好的防烫效果,在末端散热片21的上下两个第一凸包3上一一对应焊接防烫封盖5,由于上部油腔6与下部油腔6不连通,使得防烫尾片2的中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上下油腔连通的而言具有较低的温度,防烫尾片2整体的防烫效果较好。当把防烫封盖5焊接于末端散热片21上时,焊接设备可通过定位凹孔51将防烫封盖5预定位,沿周向焊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低成本、加工工艺较简单的效果。安装有该防烫尾片2的电热油汀1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将突跳式温控器温度值设置的更高,从而使电热油汀1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较好的末端防烫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尾片,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末端散热片(21)和末端盖板(22),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设置有第一凸包(3),所述末端盖板(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包(3)相对应的第二凸包(4),所述第一凸包(3)与所述第二凸包(4)盖合后形成内腔,所述第一凸包(3)开设有流通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固定设置有防烫封盖(5),所述防烫封盖(5)的周边焊接于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且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一凸包(3)相对应;所述防烫封盖(5)将所述内腔分隔,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一凸包(3)之间形成油腔(6),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二凸包(4)之间形成空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尾片,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末端散热片(21)和末端盖板(22),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设置有第一凸包(3),所述末端盖板(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包(3)相对应的第二凸包(4),所述第一凸包(3)与所述第二凸包(4)盖合后形成内腔,所述第一凸包(3)开设有流通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固定设置有防烫封盖(5),所述防烫封盖(5)的周边焊接于所述末端散热片(21)上,且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一凸包(3)相对应;所述防烫封盖(5)将所述内腔分隔,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一凸包(3)之间形成油腔(6),所述防烫封盖(5)与所述第二凸包(4)之间形成空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尾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封盖(5)的中心设置有向所述油腔(6)内凹陷的定位凹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尾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封盖(5)整体呈碗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邵州达
申请(专利权)人: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