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07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包括三通管件,以及伸入三通管件内呈L形的注剂管件,所述的三通管件包括主管,以及与主管垂直连通的支管;所述注剂管件穿过所述支管,伸入所述主管内,所述注剂管件的出口朝向管内的物料流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L形的注剂管件,注剂流出注剂管件后不冲击管道,避免注剂在混合过程中,产生冲蚀作用对管壁造成破损;并且通过注剂管件将注剂注射到主管物料内部,通过注剂的扩散,使物料与注剂的混合效果更好;此外,该装置拆装检修极为便捷,具有结构简单、混合效果好、拆卸检修容易和运行时间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流体混合
,涉及管道流体混合,尤其涉及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常涉及两根管道中的物质混合到一根管道中的静态混合情况,特别针对向工艺主管注化学药剂或注水等注剂管道而言,在实现静态混合的基础上对混合效果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汽柴油加氢装置的反应器入口管线注硫化剂、加氢裂化装置高压空冷入口管线注除氧水,以及重整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注除盐水等注剂管路,对注入剂的混合效果均有一定的要求。目前装置中主要的静态混合方法为简单的主、支管直接连接,将注剂在一定压差作用下,由支管直接注入主管实现二者的混合,这种直接注剂方式对主管内壁会产生强烈的冲蚀作用,从而导致主管管道在短时间内穿孔破裂,不仅不能保证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CN208678851U公开了一种混合三通,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混合管道,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一端均与混合管道的入口端连通,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部分管体重合并在混合管道的内部共同延伸延出一段导流柱,以将混合管道靠近入口端的部分腔体分隔成分别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腔体连通的两部分。该技术解决了气液反吹倒流,使气液混合得更充分。但是存在冲蚀作用下导致管壁破损和检修困难等问题。CN209098281U公开了一种净水装置的管道混合器,包括支管和混合总管,混合总管的一端连接净水装置,另一端开设有连接支管的螺孔,阵列分布在混合总管的端部的周部;支管一端与混合总管通过螺纹连接,连接部位设有密封结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该技术由于水流方向与药剂流向垂直,产生碰撞,水流搅动,增加药剂与水的碰撞,进一步提高药水混合程度。该技术依然存在冲蚀作用下导致管壁破损和检修困难等问题。CN105561822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站的两种气体混合灌装管道,包括A分支管道、B分支管道和总管道,A分支管道和总管道之间夹角以及B分支管道和总管道之间夹角均为60°,总管道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朝向总管道中心半球形鼓起的凸起,A分支管道和B分支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朝向总管道延伸的变向板,A分支管道和B分支管道均设置有流量阀。该技术通过凸起提高两种气体在总管道内混合程度,两种气体流经路径路径增长,稳定气体的流量,便于控制气体的流速,避免气体流速太快。但是该技术存在冲蚀作用下导致管壁破损、结构复杂和检修困难等问题。现有管道混合装置均存在冲蚀作用下导致管壁破损和检修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管道混合装置具有良好混合效果的情况下,同时还能避免冲蚀作用下导致管壁破损,以及避免检修困难,成为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由三通管件和注剂管件构成,能够方便连接待混合的管道,实现两种介质的高效混合,且设备的拆装检修极为便捷。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包括三通管件,以及伸入三通管件内呈L形的注剂管件,所述的三通管件包括主管,以及与主管垂直连通的支管;所述注剂管件穿过所述支管,伸入所述主管内,所述注剂管件的出口朝向管内的物料流向。本技术通过设置L形的注剂管件,避免注剂混合过程中,产生冲蚀作用对管壁造成破损,并且通过注剂管件将注剂注射到主管物料内部,通过注剂的扩散,使物料与注剂的混合效果更好,并且该装置拆装检修极为便捷。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剂管件包括沿注剂流向依次对接的注剂管、弯头和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主管轴线重合。所述雾化喷头通过单头螺纹短节与弯头对接。本技术的弯头通过单头螺纹短节与雾化喷头连接,具有更换方便的优点。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出方向与主管内物料流向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剂管位于所述支管部分管段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注剂管固定于支管内。所述的支撑件包括与注剂管同轴设置的支撑圈,以及连接支撑圈和注剂管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注剂管周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2~4个,例如,支撑杆的数量为2个、3个或4个。所述支撑圈的外径小于支管内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圈的外径小于支管内径1.5~2.5mm,例如,支撑圈的外径小于支管内径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或2.5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技术为了加强注剂管件在三通管件内的稳定性,根据三通支管内径大小在其内部注剂管上设置稳定支撑圈。例如,支撑圈外径比支管内径小2mm,既能够保证注剂管件在检修时能顺利从三通管件中取出,又加强了在装置运行时的结构稳定性。所述注剂管的进口端对接有进口法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进口法兰的结构和种类不做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可根据对接管道的类型,合理选择进口法兰的结构和种类,例如,进口法兰为板式平焊法兰、带颈平焊法兰或带颈对焊法兰。本技术通过在注剂管的进口端对接进口法兰,可以方便的接入管道,因注剂管件的管径小和壁厚高等特点,避免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而带来的焊缝强度不足和现场机加工条件困难等缺点。所述进口法兰与注剂管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雾化喷头包括沿注剂流向依次对接的内丝短节和管帽,所述内丝短节与所述单头螺纹短节螺纹连接。所述管帽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4~8个喷嘴,例如喷嘴的数量为4个、5个、6个、7个或8个。本技术为提高注剂与主管物料的混合效果,在管帽上环向均布开4~8个喷孔,既强化雾化效果,又能防止注剂管件中杂质的进入堵塞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另一端为内丝短节,与单头螺纹短节采用螺纹连接,以方便喷头的拆装检修。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密封法兰和密封法兰盖,所述密封法兰远离密封法兰盖的一端与所述支管对接,所述注剂管件依次贯穿所述密封法兰盖、密封法兰和支管,并伸入主管内。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组件,加强装置的密封性,避免物料泄露,并且具有便于更换和检修的特点。所述密封法兰为带颈对焊法兰。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剂管与密封法兰盖相互贴合。本技术通过注剂管与密封法兰盖相互贴合,避免管道内的物料泄露。本领域技术公知的是,所述注剂管位于密封法兰盖所在管段的壁厚大于其他注剂管所在管段的壁厚。其原因在于,避免注剂管与密封法兰盖相互配合时,造成焊缝强度不足的问题。示例性地,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对加氢裂化装置高压空冷入口管注除氧水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包括三通管件,以及伸入三通管件内呈L形的注剂管件,所述的三通管件包括主管,以及与主管垂直连通的支管;所述注剂管件穿过所述支管,伸入所述主管内,所述注剂管件的出口朝向管内的物料流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包括三通管件,以及伸入三通管件内呈L形的注剂管件,所述的三通管件包括主管,以及与主管垂直连通的支管;所述注剂管件穿过所述支管,伸入所述主管内,所述注剂管件的出口朝向管内的物料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剂管件包括沿注剂流向依次对接的注剂管、弯头和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主管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的轴线与主管轴线重合;
所述雾化喷头通过单头螺纹短节与弯头对接;
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出方向与主管内物料流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剂管位于所述支管部分管段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注剂管固定于支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剂用管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包括与注剂管同轴设置的支撑圈,以及连接支撑圈和注剂管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沿注剂管周向均匀布置;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增坤陆阳战海云国庆李义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