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07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包括箱体、燃料气进气口、自动模式单元和手动模式单元,所述箱体一侧设有高能电子点火器,所述箱体另一侧设有正压系统,所述正压系统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箱体正面上端设有触摸屏面板,所述箱体正面下端设有按键、指示灯,所述燃料气进气口设置在管道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检漏橇组,在明火加热炉开始启动前可以对加热炉的管道进行检漏处理,防止在启动时管道发生泄漏,造成危险,通过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一直对燃料气管线压力检测,当低压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可调)或高压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可调),就地PLC控制器立即切断引火、主火电磁阀,并故障报警,实现保护联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明火加热炉
,具体涉及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
技术介绍
明火加热炉用火焰加热的工业炉。一般由燃烧装置、燃烧室、余热回收室,迎风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它是利用燃料燃烧形成的高温火焰、烟气直接或间接地对物料加热。明火加热沪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冶金等工业。传统的明火加热炉在使用时可能无法对明火加热炉的管道进行检漏处理,导致在使用时若管道发生燃气泄漏等问题,工作人员并不知晓,可能会最终导致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对明火加热炉管道进行监测的问题,提供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该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具有能对明火加热炉进行监测,防止发生泄漏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包括箱体、燃料气进气口、自动模式单元和手动模式单元,所述箱体一侧设有高能电子点火器,所述箱体另一侧设有正压系统,所述正压系统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所述箱体正面上端设有触摸屏面板,所述箱体正面下端设有按键、指示灯,所述燃料气进气口设置在管道一侧,所述管道表面分别设有气动调节阀、引火管线、压力变送器和放散管线,且所述气动调节阀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自动模式单元包括中控室单元、允许点火单元、程序启动模块、自动前吹扫单元、检漏模块、点火引燃模块、火焰监测模块、燃气压力监测模块、炉膛负压监测模块、熄火保护模块、自动切断燃料气阀门模块、发出报警信号模块、自动后吹扫模块、人工停止后吹扫模块和复位模块。优选的,所述中控室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允许点火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允许点火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程序启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程序启动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自动前吹扫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自动前吹扫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检漏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漏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点火引燃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点火引燃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火焰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火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燃气压力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燃气压力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炉膛负压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炉膛负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熄火保护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自动切断燃料气阀门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发出报警信号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发出报警信号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自动后吹扫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自动后吹扫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人工停止后吹扫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人工停止后吹扫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手动模式单元包括开吹扫阀模块、手动放电点火模块、开引火阀模块、开主火阀模块和主火燃烧模块,且所述开吹扫阀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手动放电点火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手动放电点火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引火阀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开引火阀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开主火阀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开主火阀模块的输出端和主火燃烧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检漏橇组,在明火加热炉开始启动前可以对加热炉的管道进行检漏处理,防止在启动时管道发生泄漏,造成危险,通过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一直对燃料气管线压力检测,当低压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可调)或高压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可调),就地PLC控制器立即切断引火、主火电磁阀,并故障报警,实现保护联锁;2、本技术的吹扫启动,点火前,吹扫时间≥300S,检测吹扫气压达到设定值时,说明吹扫正常,程序继续运行;若吹扫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可调),否则程序禁止点火,并故障报警,实现保护联锁,停机后,吹扫时间≥20S;3、本技术的2只压力变送器都达到负压值时(可调),PLC控制系统开始建立负压保护功能,在后续燃烧过程中,若2只压力变送器都超过压力保护值时(可调),则立即切断引火、主火电磁阀,并负压故障报警,实现保护联锁;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中不锈钢防爆正压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中检漏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中自动模式单元下的就地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中自动模式单元下出现故障后的就地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中手动模式单元下的就地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触摸屏面板;3、声光报警器;4、正压系统;5、高能电子点火器;6、按键、指示灯;7、燃料气进气口;8、引火管线;9、气动调节阀;10、压力变送器;11、放散管线;12、自动模式单元;1201、中控室单元;1202、允许点火单元;1203、程序启动模块;1204、自动前吹扫单元;1205、检漏模块;1206、点火引燃模块;1207、火焰监测模块;1208、燃气压力监测模块;1209、炉膛负压监测模块;1210、熄火保护模块;1211、自动切断燃料气阀门模块;1212、发出报警信号模块;1213、自动后吹扫模块;1214、人工停止后吹扫模块;1215、复位模块;13、手动模式单元;1301、开吹扫阀模块;1302、手动放电点火模块;1303、开引火阀模块;1304、开主火阀模块;1305、主火燃烧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包括箱体1、燃料气进气口7、自动模式单元12和手动模式单元13,箱体1一侧设有高能电子点火器5,箱体1另一侧设有正压系统4,正压系统4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3,箱体1正面上端设有触摸屏面板2,箱体1正面下端设有按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包括箱体(1)、燃料气进气口(7)、自动模式单元(12)和手动模式单元(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高能电子点火器(5),所述箱体(1)另一侧设有正压系统(4),所述正压系统(4)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3),所述箱体(1)正面上端设有触摸屏面板(2),所述箱体(1)正面下端设有按键、指示灯(6),所述燃料气进气口(7)设置在管道一侧,所述管道表面分别设有气动调节阀(9)、引火管线(8)、压力变送器(10)和放散管线(11),且所述气动调节阀(9)设置有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包括箱体(1)、燃料气进气口(7)、自动模式单元(12)和手动模式单元(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高能电子点火器(5),所述箱体(1)另一侧设有正压系统(4),所述正压系统(4)上端设有声光报警器(3),所述箱体(1)正面上端设有触摸屏面板(2),所述箱体(1)正面下端设有按键、指示灯(6),所述燃料气进气口(7)设置在管道一侧,所述管道表面分别设有气动调节阀(9)、引火管线(8)、压力变送器(10)和放散管线(11),且所述气动调节阀(9)设置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模式单元(12)包括中控室单元(1201)、允许点火单元(1202)、程序启动模块(1203)、自动前吹扫单元(1204)、检漏模块(1205)、点火引燃模块(1206)、火焰监测模块(1207)、燃气压力监测模块(1208)、炉膛负压监测模块(1209)、熄火保护模块(1210)、自动切断燃料气阀门模块(1211)、发出报警信号模块(1212)、自动后吹扫模块(1213)、人工停止后吹扫模块(1214)和复位模块(1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室单元(1201)的输出端和所述允许点火单元(120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允许点火单元(1202)的输出端和所述程序启动模块(120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程序启动模块(1203)的输出端和所述自动前吹扫单元(1204)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自动前吹扫单元(1204)的输出端和所述检漏模块(1205)的输入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富铭白兰锋权秋月奚宁凯叶华伦曾兵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兆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