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02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属于管材技术领域,包括管主体A和管主体B,所述管主体A和管主体B端口正对连接,所述管主体A和管主体B外设有管套,所述管套内壁与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外壁围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填胶;所述管套内部中段设有夹层,所述夹层两侧面分别与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端面接触,将管主体A和管主体B分隔开;所述管套上设有注胶孔。本技术方案采用注胶连接,填胶冷却凝固后,可将两管接头牢牢连接固定,简化了PE给水管的连接,不再需要对管端进行加热,节省了加热的时间和工序;直接将管端插入管套即可实现周向定位,夹具仅用于管连接过程中的轴向固定,降低了管连接作业过程中对夹具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管材
,涉及一种PE给水管,尤其是涉及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塑料管道发展迅速,质量不断提升。PE给水管由于其耐腐蚀、柔韧性好、耐低温等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水、排水、电工与电讯保护套管、工业用管、农业灌溉等领域。PE给水管由于其韧性较好,可以卷曲成捆,以方便运输,也减少中间连接过程。现有技术中,PE给水管的连接一般采用热熔连接、电熔连接、承插式柔性连接、法兰连接、钢塑过渡接头连接等,其中,热熔连接应用最多。热熔连接一般通过夹具先将两管轴线对中,用电动旋刀将管口切削平整,再将加热板升温到210℃,将加热板放置在两管材端面之间,操作两端夹具,使两端管口端面同时与加热板两面接触加热一段时间,使管端口呈热熔状态,抽出加热板,将管两端对接并加压,充分冷却后松开,试压验收,完成连接。由上述步骤可看出,PE给水管的连接工序较为复杂,需要借助的外部辅助工具较多,对辅助工具的要求高,在一个管道工程中,包括对接、加热、冷却等工序,要完成一个连接点的热熔连接,需要借助多种辅助工具,时间上至少需要30min,费时费力,效率亟待提高。申请号为CN201820479342.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非金属柔性管道接头,包括壳体和注胶层,第一内芯管和第二内芯管连接,第一内芯管和第二内芯管的连接处露出,第一增强层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朝向第二包覆层的上方延伸并覆盖在第二包覆层的外表面,第二增强层连接有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包覆层的上方延伸并覆盖在第一包覆层的外表面,第一延伸部通过第一固定环固定在第二包覆层上,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二固定环固定在第一包覆层上,壳体的左端与第一输油管道连接,其右端与第二输油管道连接,且包覆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壳体的内部且与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之间注有注胶层,能够提高使用寿命。但是,其安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从而达到简化现有的PE给水管连接工艺,提升管道施工效率的效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包括管主体A和管主体B,所述管主体A和管主体B端口正对连接,所述管主体A和管主体B外设有管套,所述管套内壁与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外壁围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填胶;所述管套内部中段设有夹层,所述夹层两侧面分别与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端面接触,将管主体A和管主体B分隔开;所述管套上设有注胶孔。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管外壁上分别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为沿管壁周向延伸的环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夹层将腔体分隔成两个部分,夹层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在夹层表面呈环形延伸,并分别与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管套上还设有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管套两端与管主体A和管主体B的接触面分别设有胶垫,管套内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胶垫安装在该环形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填胶为热熔胶或非热熔胶,初始状态为液态,注胶后凝固成固态。进一步地,所述注胶孔为2个,分别位于管套的两端,所述冒气孔也为2个,位于管套中段,分别与被夹层分开的两部分腔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采用注胶连接,填胶冷却凝固后,可将两管接头牢牢连接固定,连接头处的抗压强度超过了管身其他位置,简化了PE给水管的连接,不再需要对管端进行加热,节省了加热的时间和工序;两管接头进行连接前,不再需要高精准度的夹具辅助两管端对正,直接将管端插入管套即可实现周向定位,夹具仅用于管连接过程中的轴向固定,降低了管连接作业过程中对夹具的要求,可以设计更小型化的夹具,降低固定夹具成本,便于推迟夹具回收时间甚至不再回收。通过夹层结构和密封槽结构,实现了两管端面的定位和密封,管端面只需要切割平整即可连接,不再需要在连接前进行铣削,降低了对管端面的平整度要求,也省去了管端铣削的工序和时间。本技术方案结构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且容易操作上手,安装完成即可离开,让填胶自然冷却,夹具后续回收,大大节省了施工作业时间,降低了工作量,适用于各种口径的PE给水管在任意工程条件下的安装连接,安装后接头处强度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主体A,2-管主体B,3-管套,301-腔体,4-夹层,401-密封槽,5-注胶孔,6-冒气孔,7-槽体,8-填胶,9-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包括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端口正对连接,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外设有管套3,所述管套3内壁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外壁围成一腔体301,所述腔体301中设有填胶8,通过向腔体301中注入填胶8并凝固后,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得以连接固定;所述管套3内部中段设有夹层4,所述夹层4两侧面分别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端面接触,将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分隔开;所述管套3上设有注胶孔5,用于向腔体301中注入填胶8。所述腔体301内,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管外壁上分别设有槽体7,所述槽体7为沿管壁周向延伸的环形槽。填胶8进入槽体7中并凝固后,管套3相对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轴向位置得到固定。槽体7可为一条或多条。槽体7可在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加工时预加工,或在施工现场通过工具现场铣削加工,预加工容易实现标准化,现场加工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所述夹层4将腔体301分隔成两个部分,夹层4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密封槽401,所述密封槽401在夹层4表面呈环形延伸,并分别与空腔连通。填胶8注入腔体301中,进入密封槽401,对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端面形成密封,防止连接面渗漏。所述管套3上还设有冒气孔6,用于在向腔体301中注入填胶8时,排出腔内的气体,以避免出现气孔或气泡。所述管套3两端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接触面分别设有胶垫9,管套3内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胶垫9安装在该环形槽中。胶垫9主要用于对管套3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接触面进行密封,避免注胶时发生渗漏。所述填胶8为热熔胶或非热熔胶,初始状态为液态,注胶后凝固成固态。管主体A1与管主体B2连接后不可拆卸,只能通过工具对管套3进行切割后拆除,或直接将管主体截断。所述注胶孔5为2个,分别位于管套3的两端。注胶孔5分别与被夹层4分开的两部分腔体301相通,注胶时也是两端独立注胶。与之对应,所述冒气孔6也为2个,位于管套3中段,分别与被夹层4分开的两部分腔体301连通。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PE给水管生产加工过程中,在两端端口处通过铣削加工的方式预加工槽体7。管主体A1与管主体B2连接时,先借助夹具将管主体A1与管主体B2分别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包括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端口正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外设有管套(3),所述管套(3)内壁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外壁围成一腔体(301),所述腔体(301)中设有填胶(8);所述管套(3)内部中段设有夹层(4),所述夹层(4)两侧面分别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端面接触,将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分隔开;所述管套(3)上设有注胶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包括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端口正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外设有管套(3),所述管套(3)内壁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外壁围成一腔体(301),所述腔体(301)中设有填胶(8);所述管套(3)内部中段设有夹层(4),所述夹层(4)两侧面分别与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端面接触,将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分隔开;所述管套(3)上设有注胶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301)内,管主体A(1)和管主体B(2)的管外壁上分别设有槽体(7),所述槽体(7)为沿管壁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给水管注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4)将腔体(301)分隔成两个部分,夹层(4)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密封槽(401),所述密封槽(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万郑裕恭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狮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