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97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卫龙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限位杆和调节杆;限位杆中空,用于将水导入旋转接头的内腔,调节杆中空,使旋转接头内腔的水通过调节杆内腔排出,通过调节杆连接的出水结构出水,可通过旋转调节杆,使调节杆与旋转接头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调节杆端部与旋转接头内腔之间的间隙增大或减小,从而起到出水量大小的调节目的。通过在位于旋转接头内腔内的部分的外侧设置环形凹槽,使所述限位杆伸入旋转接头内腔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当调节杆向旋转接头外旋出时,起到抵靠限位作用,避免调节杆完全脱离旋转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厨卫龙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授权公告号为CN2110099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龙头切换器,通过本体设置分水阀杆,利用水压平衡作用,实现第一出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之间的出水切换,当调节至第二出水接口出水时,可通过转动旋转接头360度调节出水方向,可使出水方向朝上,从而方便洗脸,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无法直接对第二出水结构的出水量大小进行调节,调节出水量需要通过进水接头连接的额外的阀门来控制,使用户难以单手同时控制出水方向和出水量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难以单手同时控制出水方向和出水量大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和与旋转接头同轴连接的限位杆,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旋转接头的径向的出水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端部与旋转接头内腔的最小间距大于0mm。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的直径大于调节杆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接头的侧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接头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有拆装螺母,所述拆装螺母和调节接头之间嵌设有出水网。进一步的,所述拆装螺母的侧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水网,所述出水网连接在调节接头与调节杆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限位杆中空,用于将水导入旋转接头的内腔,调节杆中空,使旋转接头内腔的水通过调节杆内腔排出,通过调节杆连接的出水结构出水,可通过旋转调节杆,使调节杆与旋转接头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调节杆端部与旋转接头内腔之间的间隙增大或减小,从而起到出水量大小的调节目的。通过在位于旋转接头内腔内的部分的外侧设置环形凹槽,使所述限位杆伸入旋转接头内腔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当调节杆向旋转接头外旋出时,起到抵靠限位作用,避免调节杆完全脱离旋转接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一种分水龙头的结构爆炸图;标号说明:1、旋转接头;11、第一间隙;12、固定套;2、限位杆;21、凸缘;3、调节杆;31、环形凹槽;4、调节接头;5、拆装螺母;6、出水网;71、主体;72、分水阀杆;73、复位弹簧;74、密封圈;75、球形接头;76、起泡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13,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1和与旋转接头1同轴连接的限位杆2,还包括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与旋转接头1的径向的出水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3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限位杆2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31内。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而限位杆2通过螺纹与旋转接头1同轴连接,限位杆2通过固定套12与龙头的主体71可旋转地连接,即限位杆2设有与旋转接头1配合的外螺纹,限位杆2的连接于旋转接头1内的一端设有位于环形凹槽31内的凸缘21。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限位杆2中空,用于将水导入旋转接头1的内腔,调节杆3中空,使旋转接头1内腔的水通过调节杆3内腔排出,通过调节杆3连接的出水结构出水,可通过旋转调节杆3,使调节杆3与旋转接头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调节杆3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之间的间隙增大或减小,从而起到出水量大小的调节目的。通过在位于旋转接头1内腔内的部分的外侧设置环形凹槽31,使所述限位杆2伸入旋转接头1内腔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31内,当调节杆3向旋转接头1外旋出时,起到抵靠限位作用,避免调节杆3完全脱离旋转接头1。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所述调节杆3的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的最小间距大于0mm。请参照图1,所述调节杆3的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的间隙标记为第一间隙11。由上述描述可知,调节杆3旋转时,使其与螺纹配合的旋转接头1发生相对位移,即通过旋转调节杆3调节其端部内腔与旋转接头1内腔的间距,调节杆3的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的最小间距大于0mm,即调节杆3向旋转接头1内腔移动的极限位置时,调节杆3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之间仍然存在间隙,使该状态下依然有小量水流经由调节杆3内腔流出,从而提醒用户及时关闭龙头开关,避免旋转接头1处长时间受到水压作用而降低旋转接头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所述调节杆3远离旋转接头1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接头4,所述调节接头4的直径大于调节杆3的直径。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计调节接头4的结构,用户可通过旋转调节接头4来驱动调节杆3自转,从而调节出水量,调节接头4的直径大于调节杆3的直径,使调节出水量的操作更加省力流畅。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所述调节接头4的侧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所述调节接头4远离旋转接头1的一端连接有拆装螺母5,所述拆装螺母5和调节接头4之间嵌设有出水网6。由上述描述可知,出水网6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铜或工程塑料,通过在出水网6上设出水孔,使水流经由出水孔向外排出,出水网6嵌在拆装螺母5和调节接头4之间,通过旋紧拆装螺母5来固定出水网6,结构简单,利于出水网6的定期拆卸清洗或更换。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所述拆装螺母5的侧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上述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中,还包括出水网6,所述出水网6连接在调节接头4与调节杆3之间。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13,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1和与旋转接头1同轴连接的限位杆2,还包括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与旋转接头1的径向的出水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3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限位杆2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31内。所述调节杆3的端部与旋转接头1内腔的最小间距大于0mm。所述调节杆3远离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和与旋转接头同轴连接的限位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旋转接头的径向的出水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包括旋转接头和与旋转接头同轴连接的限位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旋转接头的径向的出水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端部与旋转接头内腔的最小间距大于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龙头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的直径大于调节杆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祯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高盛达富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