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6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板和内腔,内板滑动连接在内腔内,螺杆贯穿内板并与内板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板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外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外板上对应于内腔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外板的一端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外板的另一端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上转轴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外板的上端面对应于第一螺纹孔的正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的孔径与螺纹均相同,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排水且不同阻水板之间的拼接角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
本技术涉及阻水板
,尤其是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对雨水和污水的处理方式大都是使用阻水板将水隔开,但是现有的阻水板一般不具有排水功能,而有时在积水较多时后,还是需要进行排水的,因为阻水板的隔水性,所以只能依靠工具进行排水,非常麻烦;其次,一些阻水板采用拼接结构连接,但是阻水板之间几乎位移同一平面,阻水板之间的角度无法调节,不能适应复杂的工作地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阻水板不具备排水功能以及阻水板之间的拼接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包括外板,所述外板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内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内腔内,所述内板与所述内腔的内壁贴合,螺杆贯穿所述内板并与所述内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板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外板上对应于所述内腔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外板的上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转轴,所述外板的下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轴,所述外板的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和所述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外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和所述下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上转轴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外板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正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孔径与螺纹均相同,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进一步的,所述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衔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能够增加本装置的阻水性能,防止水从外板和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衔接处渗出。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为柔性防水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防水材料制成的密封垫能够不干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转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自由调整方向。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形与所述滑槽的形状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能够卡合并滑动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部,便于多个阻水板相互连接与拆卸。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盘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滑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手掌与转动盘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使用者旋转转动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上转轴、所述下转轴和所述螺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材质能够增加上述部件的耐腐蚀性,使本装置在工作时能够不被水锈蚀,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的外板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板,螺杆贯穿内板并与内板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板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旋转转动盘使得螺杆转动,内板在螺杆上移动,外板上的排水孔不再受到内板的遮挡,从而使得水可排出;外板的两端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从而完成多个阻水板相互拼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能够调节不同阻水板之间的拼接角度,以适应复杂的工作地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板;2、内板;3、内腔;4、螺杆;5、转动盘;6、排水孔;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801、滑槽;9、上转轴;10、下转轴;11、螺栓;12、第一螺纹孔;13、密封垫;14、第二螺纹孔;15、固定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3,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包括外板1,外板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内板2滑动连接在内腔3内,内板2与内腔3的内壁贴合,螺杆4贯穿内板2并与内板2螺纹连接,螺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板1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外板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外板1上对应于内腔3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6,旋转转动盘5使得螺杆4转动,内板2在螺杆4上移动,外板1上的排水孔6不再受到内板2的遮挡,从而使得水可排出;外板1的上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转轴9,外板1的下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轴10,外板1的一端通过上转轴9和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外板1的另一端通过上转轴9和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通过上转轴9和下转轴10能够调节不同阻水板之间的拼接角度,以适应复杂的工作地形;上转轴9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外板1的上端面对应于第一螺纹孔12的正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4和第一螺纹孔12的孔径与螺纹均相同,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14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1,螺栓11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在外板1上连接紧固。参考图2,外板1与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的衔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13,密封垫13能够增加本装置的阻水性能,防止水从外板1和第一连接件7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包括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内板(2)滑动连接在所述内腔(3)内,所述内板(2)与所述内腔(3)的内壁贴合,螺杆(4)贯穿所述内板(2)并与所述内板(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板(1)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板(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所述外板(1)上对应于所述内腔(3)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6);所述外板(1)的上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转轴(9),所述外板(1)的下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轴(10),所述外板(1)的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9)和所述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所述外板(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9)和所述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8);所述上转轴(9)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所述外板(1)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正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螺纹孔(14)和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孔径与螺纹均相同,所述第一螺纹孔(12)和所述第二螺纹孔(14)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建设用多向稳定受力的阻水板,包括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内板(2)滑动连接在所述内腔(3)内,所述内板(2)与所述内腔(3)的内壁贴合,螺杆(4)贯穿所述内板(2)并与所述内板(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板(1)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板(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所述外板(1)上对应于所述内腔(3)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6);所述外板(1)的上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转轴(9),所述外板(1)的下端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轴(10),所述外板(1)的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9)和所述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所述外板(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转轴(9)和所述下转轴(10)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8);所述上转轴(9)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所述外板(1)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正下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螺纹孔(14)和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孔径与螺纹均相同,所述第一螺纹孔(1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良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