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62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其结构包括后轮、车架、前轮、车厢、车门、车窗、水箱、雾化装置,所述后轮后端与车架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架顶部与水箱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左端与车厢右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雾化器,通过雾化器的加压处理,使水流呈水雾的形式,更易在空中飘散,避免损坏幼小植被,同时又能在降低水资源的前提下,使众多植被都被水雾覆盖,得到水分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
本技术是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属于洒水车领域。
技术介绍
洒水车又称为喷洒车、多功能洒水车、园林绿化洒水车、水罐车、运水车。洒水车适合于各种路面冲洗,树木、绿化带、草坪绿化,道路、厂矿企业施工建设,高空建筑冲洗。具有洒水、压尘、高、低位喷洒,农药喷洒、护栏冲洗等功能,还具有运水、排水,应急消防等功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73458.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洒水车,旨在解决在停车后依旧能够通过喷头进行喷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洒水车,包括三轮车,三轮车包括车体、车轴、与车轴连接的车轮,所述车轴上设置有“几”字形的凸出部;所述车体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进水箱,所述进水箱设置于所述储水箱上侧,所述进水箱通过设置水管连接有用于喷水的喷头,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进水箱之间设置有活塞式抽水机,所述活塞式抽水机的驱动杆与所述凸出部转动连接,所述车轴与车轮之间设置有驱动车轮转动的棘轮组件,所述车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轴反向转动的发条,所述发条远离车轴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车体底面。本技术的一种洒水车,在停车后依旧能够通过喷头进行喷洒。但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喷洒效果较为简单,只是将水按指定方向排出,没有任何形态方面的变化,水流冲击过大容易损坏植被,造成部分小植被死亡,且单位面积内耗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设备喷洒效果较为简单,只是将水按指定方向排出,没有任何形态方面的变化,水流冲击过大容易损坏植被,造成部分小植被死亡,且单位面积内耗水量较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结构包括后轮、车架、前轮、车厢、车门、车窗、水箱、雾化装置,所述后轮后端与车架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架顶部与水箱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左端与车厢右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部与前轮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前轮后端与车厢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厢前端与车门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车门前端与车窗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车窗前端与车门前端相互平行,所述水箱左端与车厢右端相贴合,所述车架顶部右侧与雾化装置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由水泵箱、散热孔、底座、箱门、拉环、雾化器组成,所述水泵箱底部与底座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泵箱前端与散热孔后端相贯通,所述箱门前后外侧与水泵箱右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水泵箱顶部与雾化器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拉环左端与箱门右端为嵌入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由控制按键、控制器、斜杆、旋转座、支撑架、喷雾枪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喷雾枪前端与控制按键后端通过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雾枪底部与旋转座顶部通过支撑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中端与喷雾枪底部左端通过斜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顶部与喷雾枪侧端为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箱内部设有伺服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座底部与水泵箱顶部为活动连接。本技术增加了雾化器,通过雾化器的加压处理,使水流呈水雾的形式,更易在空中飘散,避免损坏幼小植被,同时又能在降低水资源的前提下,使众多植被都被水雾覆盖,得到水分灌溉。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后轮-1、车架-2、前轮-3、车厢-4、车门-5、车窗-6、水箱-7、雾化装置-8、水泵箱-801、散热孔-802、底座-803、箱门-804、拉环-805、雾化器-806、控制按键-8061、控制器-8062、斜杆-8063、旋转座-8064、支撑架-8065、喷雾枪-806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后轮(1)、车架(2)、前轮(3)、车厢(4)、车门(5)、车窗(6)、水箱(7)、雾化装置(8),所述后轮(1)后端与车架(2)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架(2)顶部与水箱(7)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车架(2)左端与车厢(4)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车厢(4)底部与前轮(3)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前轮(3)后端与车厢(4)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厢(4)前端与车门(5)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车门(5)前端与车窗(6)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车窗(6)前端与车门(5)前端相互平行,所述水箱(7)左端与车厢(4)右端相贴合,所述车架(2)顶部右侧与雾化装置(8)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装置(8)由水泵箱(801)、散热孔(802)、底座(803)、箱门(804)、拉环(805)、雾化器(806)组成,所述水泵箱(801)底部与底座(803)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泵箱(801)前端与散热孔(802)后端相贯通,所述箱门(804)前后外侧与水泵箱(801)右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水泵箱(801)顶部与雾化器(806)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拉环(805)左端与箱门(804)右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雾化器(806)由控制按键(8061)、控制器(8062)、斜杆(8063)、旋转座(8064)、支撑架(8065)、喷雾枪(8066)组成,所述喷雾枪(8066)前端与控制按键(8061)后端通过控制器(8062)相连接,所述喷雾枪(8066)底部与旋转座(8064)顶部通过支撑架(8065)相连接,所述支撑架(8065)中端与喷雾枪(8066)底部左端通过斜杆(8063)相连接,所述支撑架(8065)顶部与喷雾枪(8066)侧端为活动连接,所述水泵箱(801)内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旋转座(8064)底部与水泵箱(801)顶部为活动连接。本专利所说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驾驶车辆到需要灌溉的地方,将水箱-7注满水,按下控制按键-8061,即可启动雾化装置8,此时水泵箱-801由水箱-7抽水,通过压缩从喷雾枪-8066呈现水雾状态,此时可通过旋转旋转座-8064调节方向,同时可以支撑架-8065顶端为支点上下转动喷雾枪-8066,调节角度,极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其结构包括后轮(1)、车架(2)、前轮(3)、车厢(4)、车门(5)、车窗(6)、水箱(7)、雾化装置(8),所述后轮(1)后端与车架(2)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架(2)顶部与水箱(7)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车架(2)左端与车厢(4)右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厢(4)底部与前轮(3)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前轮(3)后端与车厢(4)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厢(4)前端与车门(5)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车门(5)前端与车窗(6)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车窗(6)前端与车门(5)前端相互平行,所述水箱(7)左端与车厢(4)右端相贴合,所述车架(2)顶部右侧与雾化装置(8)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n所述雾化装置(8)由水泵箱(801)、散热孔(802)、底座(803)、箱门(804)、拉环(805)、雾化器(806)组成,所述水泵箱(801)底部与底座(803)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泵箱(801)前端与散热孔(802)后端相贯通,所述箱门(804)前后外侧与水泵箱(801)右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水泵箱(801)顶部与雾化器(806)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拉环(805)左端与箱门(804)右端为嵌入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动环保喷雾洒水车,其结构包括后轮(1)、车架(2)、前轮(3)、车厢(4)、车门(5)、车窗(6)、水箱(7)、雾化装置(8),所述后轮(1)后端与车架(2)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架(2)顶部与水箱(7)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车架(2)左端与车厢(4)右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4)底部与前轮(3)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前轮(3)后端与车厢(4)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车厢(4)前端与车门(5)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车门(5)前端与车窗(6)底部为活动连接,所述车窗(6)前端与车门(5)前端相互平行,所述水箱(7)左端与车厢(4)右端相贴合,所述车架(2)顶部右侧与雾化装置(8)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8)由水泵箱(801)、散热孔(802)、底座(803)、箱门(804)、拉环(805)、雾化器(806)组成,所述水泵箱(801)底部与底座(803)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水泵箱(801)前端与散热孔(802)后端相贯通,所述箱门(804)前后外侧与水泵箱(801)右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水泵箱(801)顶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神绿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