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605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包括钢外护筒、封底、玻纤套筒、环氧灌浆料、止水条和限位机构,所述钢外护筒位于墩柱外侧,所述墩柱底端外侧为不透水层,且钢外护筒底端安装在不透水层内部,所述不透水层顶部且位于钢外护筒和墩柱之间设置有封底;外层钢外护筒和玻纤套筒与环氧灌浆料结合,利用3层保护,抵抗气候循环所引起的干湿、冷热、冻融等交互作用,及水流、海洋潮汐、废水、电解质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腐蚀作用,耐久性特佳,同时由于玻纤套筒对化学反应的惰性,可抗各种化学制剂,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性,可应对海水的腐蚀,结构寿命大大增加,形成一套省时、省工、省钱的最佳防腐蚀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墩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墩长时间位于水中,容易受蚀水工环境的影响,造成桥梁墩的损坏。传统的修复无法抵抗气候循环所引起的干湿、冷热、冻融等交互作用,及水流、海洋潮汐、废水、电解质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腐蚀作用,耐久性特差,无法应对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结构寿命大大降低;同时钢外护筒在使用时,要保证钢外护筒内侧与桥梁墩外侧距离相等,否则影响整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解决了传统的修复无法抵抗气候循环所引起的干湿、冷热、冻融等交互作用,及水流、海洋潮汐、废水、电解质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腐蚀作用,耐久性特差,无法应对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结构寿命大大降低;同时钢外护筒在使用时,要保证钢外护筒内侧与桥梁墩外侧距离相等,否则影响整体的质量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包括钢外护筒、封底、玻纤套筒、环氧灌浆料、止水条和限位机构,所述钢外护筒位于墩柱外侧,所述墩柱底端外侧为不透水层,且钢外护筒底端安装在不透水层内部,所述不透水层顶部且位于钢外护筒和墩柱之间设置有封底,所述玻纤套筒安装在墩柱外侧,且玻纤套筒底端位于封底顶侧,所述玻纤套筒底端内侧和墩柱外侧设置有止水条,所述玻纤套筒和墩柱之间填充有环氧灌浆料;所述墩柱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环套、限位夹块和限位轮,两个所述环套对称设置,所述环套两侧对称贯穿安装有第一螺管,所述第一螺管内侧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内端安装有限位夹块,所述环套外侧中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螺管,所述第二螺管内部安装有螺栓柱,且螺栓柱外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侧安装有轮座,所述轮座内侧竖直转动安装有限位轮。优选的,所述钢外护筒内侧和墩柱的间距为550-600mm。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管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外端安装有转把。优选的,所述限位夹块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导杆,且导杆贯穿环套。优选的,两个所述环套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与螺母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管和螺栓柱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把外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六角块,所述螺栓柱外端设置有第二六角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限位机构的两个环套套装在墩柱外侧后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此时分别转动第一螺管进而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伸缩,直至限位夹块与墩柱外侧接触完成限位机构的固定,然后根据钢外护筒内径调节轮座的位置,此时通过旋转螺栓柱在第二螺管带动轮座移动,直至限位轮与钢外护筒内侧接触,这样将钢外护筒沿着限位轮放下后保证钢外护筒与墩柱筒轴心,便于后续操作;外层钢外护筒和玻纤套筒与环氧灌浆料结合,利用3层保护,抵抗气候循环所引起的干湿、冷热、冻融等交互作用,及水流、海洋潮汐、废水、电解质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腐蚀作用,耐久性特佳,同时由于玻纤套筒对化学反应的惰性,可抗各种化学制剂,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性,可应对海水的腐蚀,结构寿命大大增加,形成一套省时、省工、省钱的最佳防腐蚀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钢外护筒局部切割后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钢外护筒;2、封底;3、玻纤套筒;4、环氧灌浆料;5、止水条;6、限位机构;7、环套;8、第一螺管;9、转把;10、螺纹杆;11、限位夹块;12、第二螺管;13、螺栓柱;14、连接柱;15、限位轮;16、轮座;17、第一六角块;18、第二六角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图3,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包括钢外护筒1、封底2、玻纤套筒3、环氧灌浆料4、止水条5和限位机构6,钢外护筒1位于墩柱外侧,墩柱底端外侧为不透水层,且钢外护筒1底端安装在不透水层内部,不透水层顶部且位于钢外护筒1和墩柱之间设置有封底2,玻纤套筒3安装在墩柱外侧,且玻纤套筒3底端位于封底2顶侧,玻纤套筒3底端内侧和墩柱外侧设置有止水条5,玻纤套筒3和墩柱之间填充有环氧灌浆料4;墩柱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机构6,限位机构6包括环套7、限位夹块11和限位轮15,两个环套7对称设置,环套7两侧对称贯穿安装有第一螺管8,第一螺管8内侧安装有螺纹杆10,且螺纹杆10内端安装有限位夹块11,环套7外侧中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螺管12,第二螺管12内部安装有螺栓柱13,且螺栓柱13外端安装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外侧安装有轮座16,轮座16内侧竖直转动安装有限位轮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钢外护筒1内侧和墩柱的间距为550-600mm,便于容纳人员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螺管8和螺纹杆10螺纹连接,螺纹杆10外端安装有转把9,转动第一螺管8进而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0伸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限位夹块11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导杆,且导杆贯穿环套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环套7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与螺母连接,便于两个环套7间实现拆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螺管12和螺栓柱13螺纹连接,便于螺栓柱13在第二螺管12内旋转伸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转把9外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六角块17,螺栓柱13外端设置有第二六角块18,便于通过工具与第一六角块17和第二六角块18配合实现第一螺管8和螺栓柱13的转动。工作原理:将外层钢外护筒1安装到桥墩外侧,此时将限位机构6的两个环套7套装在墩柱外侧后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此时分别转动第一螺管8进而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0伸缩,直至限位夹块11与墩柱外侧接触完成限位机构6的固定,然后根据钢外护筒1内径调节轮座16的位置,此时通过旋转螺栓柱13在第二螺管12带动轮座16移动,直至限位轮15与钢外护筒1内侧接触,然后将钢外护筒1沿着限位机构6下沉,直至钢外护筒1底端压入淤泥层,进入隔水层,泵送混凝土完成封底2,对钢外护筒1内抽水后完成对墩柱的表面清理,然后将玻纤套筒3通过止水条5安装在桥墩外侧,往玻纤套筒3和桥墩之间灌入环氧灌浆料4,机械搅拌3-5min,然后在水下对钢外护筒1进行局部切割。将限位机构6的两个环套7套装在墩柱外侧后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此时分别转动第一螺管8进而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0伸缩,直至限位夹块11与墩柱外侧接触完成限位机构6的固定,然后根据钢外护筒1内径调节轮座16的位置,此时通过旋转螺栓柱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外护筒(1)、封底(2)、玻纤套筒(3)、环氧灌浆料(4)、止水条(5)和限位机构(6),所述钢外护筒(1)位于墩柱外侧,所述墩柱底端外侧为不透水层,且钢外护筒(1)底端安装在不透水层内部,所述不透水层顶部且位于钢外护筒(1)和墩柱之间设置有封底(2),所述玻纤套筒(3)安装在墩柱外侧,且玻纤套筒(3)底端位于封底(2)顶侧,所述玻纤套筒(3)底端内侧和墩柱外侧设置有止水条(5),所述玻纤套筒(3)和墩柱之间填充有环氧灌浆料(4);/n所述墩柱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环套(7)、限位夹块(11)和限位轮(15),两个所述环套(7)对称设置,所述环套(7)两侧对称贯穿安装有第一螺管(8),所述第一螺管(8)内侧安装有螺纹杆(10),且螺纹杆(10)内端安装有限位夹块(11),所述环套(7)外侧中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螺管(12),所述第二螺管(12)内部安装有螺栓柱(13),且螺栓柱(13)外端安装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外侧安装有轮座(16),所述轮座(16)内侧竖直转动安装有限位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墩柱保护段的钢护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外护筒(1)、封底(2)、玻纤套筒(3)、环氧灌浆料(4)、止水条(5)和限位机构(6),所述钢外护筒(1)位于墩柱外侧,所述墩柱底端外侧为不透水层,且钢外护筒(1)底端安装在不透水层内部,所述不透水层顶部且位于钢外护筒(1)和墩柱之间设置有封底(2),所述玻纤套筒(3)安装在墩柱外侧,且玻纤套筒(3)底端位于封底(2)顶侧,所述玻纤套筒(3)底端内侧和墩柱外侧设置有止水条(5),所述玻纤套筒(3)和墩柱之间填充有环氧灌浆料(4);
所述墩柱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环套(7)、限位夹块(11)和限位轮(15),两个所述环套(7)对称设置,所述环套(7)两侧对称贯穿安装有第一螺管(8),所述第一螺管(8)内侧安装有螺纹杆(10),且螺纹杆(10)内端安装有限位夹块(11),所述环套(7)外侧中部贯穿安装有第二螺管(12),所述第二螺管(12)内部安装有螺栓柱(13),且螺栓柱(13)外端安装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外侧安装有轮座(16),所述轮座(16)内侧竖直转动安装有限位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普杨东宋海燕任凯杨显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