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59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左前侧通过左前支架安装有左前减振套件,右前侧通过右前支架安装有右前减振套件,左后侧通过左后支架安装有左后减振套件,右后侧通过右后支架安装有右后减振套件;各减振套件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组装的螺栓、上圆孔板、上减振器、下减振器和下圆孔板;各支架对应安装在减振套件中的上减振器与下减振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铣刨机用减振系统,采用上下配对的夹紧型减振器,不仅有利于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机体,也有利于减小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对发动机的影响,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属于铣刨机领域。
技术介绍
路面铣刨机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作业的专用机械设备,主要应用于公路、机场、码头、停车场等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开挖翻修,沥青路面车辙、龟裂、痈包、路面标记等路面病害的清除,水泥路面的拉毛及面层错台的铣平等作业。铣刨机振动源主要为发动机振动及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振动。发动机振动的传播影响到铣刨机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得操作舒适性变差,影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工作效率降低。此外,铣刨作业过程中也会产生冲击振动,特别是在铣刨水泥路面时产地的振动最大。其对发动机本身结构会造成较大冲击,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因此,控制发动机振动和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振动的传播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有效控制发动机振动和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振动的传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左前侧通过左前支架安装有左前减振套件,右前侧通过右前支架安装有右前减振套件,左后侧通过左后支架安装有左后减振套件,右后侧通过右后支架安装有右后减振套件;各减振套件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组装的螺栓、上圆孔板、上减振器、下减振器和下圆孔板;各支架对应安装在减振套件中的上减振器与下减振器之间。作为改进,所述减振套件中的螺栓与上圆孔板间安装有垫圈。作为改进,所述上减振器与下减振器的尺寸相同。作为改进,所述左前减振套件和右前减振套件的尺寸相同;所述左后减振套件和右后减振套件的尺寸相同。作为改进,所述左后、右后减振套件中的上、下减振器的尺寸大于左前、右前减振套件中的上、下减振器的尺寸。作为改进,所述左后、右后减振套件中的上、下减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大于左前、右前减振套件中的上、下减振器的轴向刚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铣刨机用减振系统,采用上下配对的夹紧型减振器,不仅有利于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机体,也有利于减小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对发动机的影响,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中减振套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前支架,2、左前减振套件,3、左后减振套件,4、左后支架,5、右后支架,6、右后减振套件,7、右前减振套件,8、右前支架,9、发动机,10、螺栓,11、垫圈,12、上圆孔板,13、上减振器,14、下减振器,15、下圆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包括发动机9,所述发动机9的左前侧通过左前支架1安装有左前减振套件2,右前侧通过右前支架8安装有右前减振套件7,左后侧通过左后支架4安装有左后减振套件3,右后侧通过右后支架5安装有右后减振套件6;每组减振套件均由螺栓10、垫圈11、上圆孔板12、上减振器13、下减振器14及下圆孔板15组成,支架布置在上减振器13和下减振器14之间,减振套件和支架组成的整体通过紧固件(类似螺栓件等)与发动机9连接,进而通过减振套件中的螺栓10紧固在机体上。为了方便配套设计,左前减振套件2和右前减振套件7中对应的各个子件尺寸相同,左后减振套件3和右后减振套件6中对应的各个子件尺寸相同。在每组减振套件中,各自对应的上减振器13和下减振器14是相同规格尺寸的。发动机9的飞轮端安装有液压泵,用于铣刨作业、行走及系统控制等,这使得整体后端重量大,需要较大的承载支撑。左后减振套件3和右后减振套件6对应的上减振器13及下减振器14的承载力要大于左前减振套件2和右前减振套件7对应的上减振器13及下减振器14,相应的规格尺寸也要大于后者。同时,为了要保证竖直方向变形位移量处于合理范围,左后减振套件3和右后减振套件6对应的上减振器13及下减振器14的轴向刚度值要大于左前减振套件2和右前减振套件7对应的上减振器13及下减振器14的轴向刚度值。铣刨机通过采用上述减振系统,不仅有利于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机体,也有利于减小铣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对发动机的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包括发动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9)的左前侧通过左前支架(1)安装有左前减振套件(2),右前侧通过右前支架(8)安装有右前减振套件(7),左后侧通过左后支架(4)安装有左后减振套件(3),右后侧通过右后支架(5)安装有右后减振套件(6);/n各减振套件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组装的螺栓(10)、上圆孔板(12)、上减振器(13)、下减振器(14)和下圆孔板(15);/n各支架对应安装在减振套件中的上减振器(13)与下减振器(1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包括发动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9)的左前侧通过左前支架(1)安装有左前减振套件(2),右前侧通过右前支架(8)安装有右前减振套件(7),左后侧通过左后支架(4)安装有左后减振套件(3),右后侧通过右后支架(5)安装有右后减振套件(6);
各减振套件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组装的螺栓(10)、上圆孔板(12)、上减振器(13)、下减振器(14)和下圆孔板(15);
各支架对应安装在减振套件中的上减振器(13)与下减振器(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套件中的螺栓(10)与上圆孔板(12)间安装有垫圈(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刨机用减振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翠鹏孙瑞成杨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