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45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气浮单元与絮凝沉淀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絮凝沉淀单元与精细过滤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组成废水处理系统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以相互独立结构分体成型,并将它们通过可拆卸的管道依次串联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所组成的整体的废水处理功能不受影响,同时,此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组合成型结构形成了能够灵活拆卸组装的模块化组合,使用灵活、方便,从而能够有效适应于平台面积较小的河道码头工况环境、对船舶废水进行可靠地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河道码头用的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见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组成整体结构,其结构体积庞大,各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作灵活的分散调整,要求建设用地足够大。此类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河道码头时,灵活性较差,使用不方便。这是因为,河道码头因其吞吐量较小而建设面积较小;加上河道内的水流存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河道码头通常以阶梯结构建设成型(这尤其以长江上游的码头最为常见),如此同一平台的建设面积就更小了。在此种环境工况下,上述结构体积庞大的废水处理系统占用本来就很局促的平台面积,容易影响河道码头的其它功能使用,而且一旦河道内处于丰水期或发生洪灾需要设备转移时,转移难度较大。因而,现有整体结构的废水处理系统,在平台建设面积较小的河道码头应用时,存在排布灵活性和搬移灵活性较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河道码头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有效确保废水处理功能不受影响、又能够形成模块化组合、使用灵活方便的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所述气浮单元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絮凝沉淀单元与所述精细过滤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加药单元,所述加药单元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各对应管道分别与所述气浮单元、所述絮凝沉淀单元和所述精细过滤单元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气浮单元的进液口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管道与河道码头上的中转水箱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布置有处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的多级倾斜结构折流板,所述进液口处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处,所述排液口处在所述进液口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进液口上连接有横置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布液管,所述布液管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射流孔,这些射流孔的流向对应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级折流板所形成的通道。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布置的折流板为三级;第一级折流板由平板段和斜板段构成,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的平板段一端处在进液口上方处、斜板段一端远离进液口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一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底和箱壁之间构成絮凝沉淀通道;第二级折流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的平板段端部、处在进液口上方处,第二级折流板的另一端远离进液口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二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壁和第一级折流板之间构成一级絮凝沉淀池;第三级折流板的一端处在进液口上方、另一端呈上翘倾斜,所述第三级折流板与箱体的箱壁和第二级折流板之间构成二级絮凝沉淀池,所述第三级折流板所围空间与排液口相通。再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沉淀单元的箱体内竖向布置有处在进液口斜上方的隔板,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第二级折流板和第三级折流板均对接在所述隔板一侧,所述隔板另一侧与箱体的对应箱壁之间构成处在进液口上方的防堵溢流通道,所述隔板在箱体内的竖起高度高于各级折流板的上翘端高度。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精细过滤单元为MBR膜结构的过滤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将组成废水处理系统的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以相互独立结构分体成型,并将它们通过可拆卸的管道依次串联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所组成的整体-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功能不受影响,同时,此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组合成型结构形成了能够灵活拆卸组装的模块化组合,使用灵活、方便,从而能够有效适应于平台面积较小的河道码头工况环境、对船舶废水进行可靠地处理;2.本技术的加药单元跟各关联单元(即气浮单元、絮凝沉淀单元和精细过滤单元)亦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的管道对应连接,进一步有利于灵活组装、使用;3.本技术的絮凝沉淀单元结构,其不仅有效增长了水流在箱体内的流动路径,有利于水流流动推力对药物形成充分搅拌,这尤其是在布液管的作用下更为突出;而且,各级折流板在箱体内能够对水流中的颗粒物形成可靠地阻挡、沉淀,净化效果优异,这尤其是在特定结构的三级折流板作用下更为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絮凝沉淀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气浮单元;11—进液口;2—絮凝沉淀单元;21—箱体;22—布液管;23—加药口;24—第一级折流板;25—第二级折流板;26—第三级折流板;27—排液口;28—隔板;29—防堵溢流通道;3—精细过滤单元;31—排液口;4—加药单元。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河道码头用的船舶废水处理系统,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1、絮凝沉淀单元2、精细过滤单元3和加药单元4。其中,气浮单元1上的进液口11通过法兰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管道与河道码头上的中转废水箱连接,用作接受中转废水箱输送而来的船舶废水。气浮单元1对废水作气浮除油处理,其主体结构与常规气浮除油设备无异,与常规技术不同的是气浮单元1独立形成一台完整结构,即气浮单元1的箱体结构与絮凝沉淀单元2、精细过滤单元3和加药单元4的箱体分别是独立的。气浮单元1的排液口、排污口和加药口上分别形成法兰结构,通过法兰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对应管道。絮凝沉淀单元2用作水流中的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絮凝沉淀单元2的箱体结构与气浮单元1、精细过滤单元3和加药单元4的箱体分别是独立的。絮凝沉淀单元2的进液口、排液口、排污口和加药口23上分别形成法兰结构,通过法兰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对应管道;絮凝沉淀单元2上的进液口通过法兰结构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管道与气浮单元1排液口可拆卸连接。上述絮凝沉淀单元2的箱体21上所排布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处在同一侧,进液口处在箱体21底部、排液口处在箱体21中上部,排液口处在进液口上方。絮凝沉淀单元2的箱体21内布置有三级以倾斜结构成型的折流板,这些折流板处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具体的,絮凝沉淀单元2的箱体21内竖向布置有处在进液口斜上方的隔板28,该隔板28将絮凝沉淀单元2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分隔两侧,隔板28与箱体21的对应箱壁之间构成处在进液口上方的防堵溢流通道29,该防堵溢流通道29在下述絮凝沉淀通道堵塞情况下发生溢流效应,防止设备损坏。第一级折流板24由平板段和斜板段构成折角结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1)、絮凝沉淀单元(2)和精细过滤单元(3)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所述气浮单元(1)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与所述精细过滤单元(3)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相互独立的气浮单元(1)、絮凝沉淀单元(2)和精细过滤单元(3)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而成,所述气浮单元(1)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与所述精细过滤单元(3)之间的连接管道均以可拆卸结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加药单元(4),所述加药单元(4)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各对应管道分别与所述气浮单元(1)、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和所述精细过滤单元(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单元(1)的进液口(11)通过以可拆卸结构连接的管道与河道码头上的中转水箱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的箱体(21)内布置有处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的多级倾斜结构折流板,所述进液口处在所述箱体(21)的底部处,所述排液口处在所述进液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河道码头用船舶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单元(2)的进液口上连接有横置在所述箱体(21)底部的布液管(22),所述布液管(22)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射流孔,这些射流孔的流向对应于所述箱体(21)内的第一级折流板(24)所形成的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旭魏伟杨柯刘耕朱聪张冬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佳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