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37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芯片读取装置和定位芯片,确定大车所在的位置,通过设置激光检测装置和反射板确定小车所在的位置,通过设置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判断小车是否运行到禁行区域,当运行到小车禁行区域边沿时及时停车,从而避开障碍盲区,避免吊物撞击障碍物的安全事故发生,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水平。同时还可通过对区域分级,实现小车运行轨迹的分区多级控制,有效解决起重机械在复杂工作场地的运行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起重机械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在冶金、制造等行业,起重机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及安全。目前,按照桥式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设计标准,所有的有轨起重机械在大车或小车运行极限位置安装有极限位置限制器,限制器由限位开关及安全尺或红外检测开关及反射板组成。即在起重机械大车极限行程及小车极限行程所包含的方形区域内,都可以进行吊装作业运行工作区域,运行轨迹无限制。但是,现场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正常使用桥式起重机械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障碍物,导致起重机械在极限运行区域内存在运行盲区,起重机械吊钩或起重吊物无法越过障碍物,必须绕开运行。如果不加以管控,非常容易造成吊物撞击障碍物的安全事故发生。棒材厂红外探伤线包括抛丸机、红外联合探伤室及打包机组成,由于设备高度较高,而由于空间受限厂房普遍比较低矮,起重机械轨面高度普遍在8米左右。在此区域运行的起重设备在吊装作业运行过程中无法从高空经过,根据生产工艺吊装作业要求,起重机械必须进入设备之间的区域进行作业,由于起重机械的限位安全防护系统在极限运行区域内无法对大车、小车的运行轨迹进行分区多级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避开障碍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该系统能够保证起重吊装作业运行过程中避开障碍盲区,避免吊物撞击障碍物。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包括芯片读取装置、第一定位芯片、激光检测装置、反射板、以及信号处理控制模块;所述芯片读取装置设置在大车端梁上,通过读取定位芯片判断大车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定位芯片设置在大车的运行轨道上,两个第一定位芯片之间限定了小车禁行区域在大车运行方向上的边沿位置和区域长度;所述激光检测装置设置于大车端梁上,所述反射板设置于小车上,激光检测装置与反射板配合以检测小车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内预设有小车禁行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在小车运行方向上区域边沿与大车端梁的相对位置,当判断小车行驶至小车禁行区域的边沿时,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向起重机械的控制系统发出停车信号。其中,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安装在起重机械的控制室内,并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大车运行轨道上的第二定位芯片,两个第二定位芯片之间限定了小车的可运行报警区域在大车运行方向上的边沿位置和区域长度。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内还预设有所述可运行报警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在小车运行方向上区域边沿与大车端梁的相对位置;当判断小车行驶至可运行报警区域时,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向报警模块发出警报触发报警。从而提醒了操作人员注意操作安全,同时也实现了小车运行轨迹的分区多级控制。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大车运行轨道上的第三定位芯片,两个第三定位芯片之间限定了小车的可控运行区域在大车运行方向上的边沿位置和区域长度。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内还预设有所述可控运行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在小车运行方向上区域边沿与大车端梁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对小车运行轨迹进一步分区,实现多级控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通过设置芯片读取装置和定位芯片,确定大车所在的位置,通过设置激光检测装置和反射板确定小车所在的位置,通过设置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判断小车是否运行到禁行区域,当运行到小车禁行区域边沿时及时停车,从而避开障碍盲区,避免吊物撞击障碍物的安全事故发生,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水平。同时还可通过对区域分级,实现小车运行轨迹的分区多级控制,有效解决起重机械在复杂工作场地的运行安全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某红外探伤车间未改进前的原始布局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改进后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某棒材厂红外探伤车间为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A1区域为抛丸设备区,最高处为6.5米,B1区域为探伤设备室区域,高度5.5米。同时,A2区域为抛丸机上料台架,A3区域为抛丸机下料区域,B2区域为探伤下料区。在未采用本技术的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前,小车2通行不受限制,进入A1区域或B1区域很容易发生碰撞,这两个区域形成了吊运的障碍盲区。如图2所示,根据现场实际运行限制,将A1区域与B1区域确定为小车禁行区域,并在该区域侧边的大车1运行轨道11上设置第一定位芯片6对区域的边界进行限定。将A2区域和B2区域确定为小车2的可运行报警区域,在该区域小车2运行时必须发出警报,提醒操作者注意操控安全,该区域侧边的大车1运行轨道11上设置第二定位芯片7对区域的边界进行限定。将A3区域确定为可控运行区域,在该区域运行相对安全,警示等级相应下降,该区域侧边的大车1运行轨道11上设置第三定位芯片8对区域的边界进行限定。同时,将除上述区域之外的空间确定为无限制运行区域,小车2在无限制运行区域内可以相对自由的安全运行。由于在该车间中,可运行报警区域、小车禁行区、可控运行区在大车1的运行方向上是连续的,因此,确定这三者的连续边界,并在侧边的大车1的运行轨道11上安装第四定位芯片9对无限制运行区域的边界进行限定。在小车2轨道端部的大车1端梁上安装芯片读取装置3和激光检测装置4,在小车2上设置反光板5,在控制室内安装报警模块。在桥式起重机械安装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并将其连接报警模块和桥式起重机械原有的控制系统。将各个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当大车运行至各区域时小车运行方向上的各个区域的边沿与大车1端梁的相对位置预设在信号处理控制模块中。从而信号处理控制模块根据芯片读取装置3传输的大车1位置以及激光检测装置4传输的小车2位置即可判断小车2具体位于的区域。从而将区域的判断结果传输给控制系统或报警模块,实现在小车禁行区域停车或者在可运行报警区的报警。从而实现了小车运行轨迹的分区多级控制,解决了起重机械在复杂工作场地的运行安全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读取装置(3)、第一定位芯片(6)、激光检测装置(4)、反射板(5)、以及信号处理控制模块;/n所述芯片读取装置(3)设置在大车(1)端梁上,通过读取定位芯片判断大车(1)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n所述第一定位芯片(6)设置在大车(1)的运行轨道(11)上,两个第一定位芯片(6)之间限定了小车禁行区域在大车(1)运行方向上的边沿位置和区域长度;/n所述激光检测装置(4)设置于大车(1)端梁上,所述反射板(5)设置于小车(2)上,激光检测装置(4)与反射板(5)配合以检测小车(2)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n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内预设有小车禁行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在小车(2)运行方向上区域边沿与大车(1)端梁的相对位置,当判断小车(2)行驶至小车禁行区域的边沿时,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向起重机械的控制系统发出停车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读取装置(3)、第一定位芯片(6)、激光检测装置(4)、反射板(5)、以及信号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芯片读取装置(3)设置在大车(1)端梁上,通过读取定位芯片判断大车(1)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定位芯片(6)设置在大车(1)的运行轨道(11)上,两个第一定位芯片(6)之间限定了小车禁行区域在大车(1)运行方向上的边沿位置和区域长度;
所述激光检测装置(4)设置于大车(1)端梁上,所述反射板(5)设置于小车(2)上,激光检测装置(4)与反射板(5)配合以检测小车(2)的运行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内预设有小车禁行区域的区域宽度以及在小车(2)运行方向上区域边沿与大车(1)端梁的相对位置,当判断小车(2)行驶至小车禁行区域的边沿时,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向起重机械的控制系统发出停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械吊装运行定位防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安装在起重机械的控制室内,并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