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涵中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26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包括:由前车头和前车板组成的前车本体,以及由后车头和后车板组成的后车本体;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通过一连接部背向连接,前车头和后车头底部分别活动连接一个驱动部,驱动部包括侧立板,侧立板侧壁固定至少一个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主动轮正下方在侧立板侧壁固定一个第一限位轮,主动轮与第一限位轮配合骑行在导轨上;侧立板顶部固定一个连接板,连接板通过一铰接部与对应的前车头和前车板底部铰接;前车头和前车板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可以增加导轨车的车头仰角达到40°,从而增加了导轨车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提高其适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
本技术涉及导轨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
技术介绍
导轨车是架设在固定导轨上安装固定路线运输物料的小车,其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这类运输空间狭小的区域。在实际运用中,导轨车运行的导轨并非全是水平导轨,经常会出现具有一定坡度的导轨,而传统的导轨小车一般只能爬升坡度角度小于30°的导轨,当角度增大,由于车头的驱动轮与导轨相切,车体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车头无法继续增大仰角,从而导致传统的导轨车爬坡的角度较小,无法适应更加恶劣的地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可以增加导轨车的车头仰角达到40°,从而增加了导轨车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提高其适用场合。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包括:由前车头和前车板组成的前车本体,以及由后车头和后车板组成的后车本体;所述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通过一连接部背向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板尾端和后车板尾端;所述前车头和后车头底部分别活动连接一个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侧立板,所述侧立板侧壁固定至少一个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正下方在侧立板侧壁固定一个第一限位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一限位轮配合骑行在导轨上;所述侧立板顶部固定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一铰接部与对应的前车头和前车板底部铰接;所述前车头和前车板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停。为了改善传统导轨车爬坡角度较小的问题,本方案首先采用两头驱动的小车背向连接,从而提高导轨车的驱动能力,同时前车体和后车头与驱动部之间采用活动连接,使其形成了一个活动关节,也就是前车头和后车头相对于驱动部可以调节俯仰角度,同时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之间通过连接部铰接形成第三个活动关节,相当于整个导轨车的两头和中间各是一个活动关节,使其在爬坡过程中可以在爬升过程中自由调节俯仰角度,避免因车体过硬卡主,提高了爬坡角度。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块,以及铰接在连接块两端的前臂和后臂,所述连接块下侧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前臂和后臂末端分别安装一个第二限位轮,所述前臂和后臂末端通过一丝杆连接使其相向靠拢,使得第二限位轮位于从动轮正下方,从动轮和第二限位轮配合骑行在导轨上。进一步的,所述前车板尾端和后车板尾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一个螺栓柱与所述连接块两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螺栓柱末端与所在端的连接块端部铰接。进一步的,所述侧立板前后两侧各设置一根立柱,所述立柱顶部固定所述连接板。进一步的,所述行程开关设计为保险杠形式位于前车头和后车头的正前方。进一步的,所述前车本体或后车本体设置有一个控制箱,用于手动控制电机的启停。进一步的,所述前车头和后车头分别设置有一根横梁,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铰接部与横梁铰接。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和传统的导轨车相比,驱动部(也就是车轮)与车头之间形成一个可以调节俯仰角度的活动关节,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之间也有一个活动关节,从而使得导轨车在运行过程中俯仰角度可调,增加了其爬坡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头结构示意;图3是驱动部侧视图;图4是驱动部俯视图;图5是连接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车头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在水平轨的运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在坡道轨的运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包括:由前车头1和前车板11组成的前车本体,以及由后车头2和后车板21组成的后车本体;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通过一连接部4背向连接,连接部4两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板11尾端和后车板21尾端;前车头1和后车头2底部分别活动连接一个驱动部3,驱动部3包括侧立板31,侧立板31侧壁固定至少一个由电机32驱动的主动轮33,主动轮33正下方在侧立板31侧壁固定一个第一限位轮34,主动轮33与第一限位轮34配合骑行在导轨上;侧立板31顶部固定一个连接板35,连接板35通过一铰接部36与对应的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底部铰接;其结构可参考图3和图4所示。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6,用于控制电机32的启停。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行程开关6设计为保险杠形式位于前车头1和后车头2的正前方,也就是利用保险扛撞击作为行程开关的触发,该设计可提高行程开关抗撞击的强度,其结构可参考图6所示。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连接部4包括连接块41,以及铰接在连接块41两端的前臂43和后臂42,连接块41下侧安装有从动轮45,前臂43和后臂42末端分别安装一个第二限位轮44,前臂43和后臂42末端通过一丝杆46连接使其相向靠拢,使得第二限位轮44位于从动轮45正下方,从动轮45和第二限位轮44配合骑行在导轨上,其结构参考图5所示。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前车板11尾端和后车板21尾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22,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22分别固定一个螺栓柱7与连接块41两端铰接,其结构可参考图1所示。螺栓柱7末端与所在端的连接块41端部铰接,从而使得爬坡过程中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俯仰角,其状态可参考图8所示。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侧立板31前后两侧各设置一根立柱37,立柱37顶部固定连接板35,其结构可参考图2和图3所示,。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前车本体或后车本体设置有一个控制箱5,用于手动控制电机32的启停。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前车头1和后车头2分别设置有一根横梁13,驱动部3通过铰接部36与横梁13铰接,其中,前车头1和后车头2的本质是一个由金属焊接而成的框体,使得驱动部3可以在框体内转动,相当于变相调节前车头1和后车头2的俯仰角度,其结构参考图2所示。可选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主动轮33和从动轮45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限位轮34和第二限位轮44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也就是保证主动轮33和第一限位轮34之间的间隙以及从动轮45与第二限位轮44之间的间隙恰好等于导轨的尺寸,使其可以骑行在导轨上。工作原理说明:参考图7和图8所示,在水平导轨上,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保持水平骑行在导轨上运行,当其需要爬坡时,参考图8,前车本体相对后车本体从连接部4处开始向上仰起,同时前车头1和驱动部3之间也形成一个角度调节,从而避免前车体因坡度过大抵在坡道上,以此来提高导轨车的爬坡角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由前车头(1)和前车板(11)组成的前车本体,以及由后车头(2)和后车板(21)组成的后车本体;/n所述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通过一连接部(4)背向连接,所述连接部(4)两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板(11)尾端和后车板(21)尾端;/n所述前车头(1)和后车头(2)底部分别活动连接一个驱动部(3),所述驱动部(3)包括侧立板(31),所述侧立板(31)侧壁固定至少一个由电机(32)驱动的主动轮(33),所述主动轮(33)正下方在侧立板(31)侧壁固定一个第一限位轮(34),所述主动轮(33)与第一限位轮(34)配合骑行在导轨上;/n所述侧立板(31)顶部固定一个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通过一铰接部(36)与对应的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底部铰接;/n所述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6),用于控制所述电机(32)的启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前车头(1)和前车板(11)组成的前车本体,以及由后车头(2)和后车板(21)组成的后车本体;
所述前车本体和后车本体通过一连接部(4)背向连接,所述连接部(4)两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板(11)尾端和后车板(21)尾端;
所述前车头(1)和后车头(2)底部分别活动连接一个驱动部(3),所述驱动部(3)包括侧立板(31),所述侧立板(31)侧壁固定至少一个由电机(32)驱动的主动轮(33),所述主动轮(33)正下方在侧立板(31)侧壁固定一个第一限位轮(34),所述主动轮(33)与第一限位轮(34)配合骑行在导轨上;
所述侧立板(31)顶部固定一个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通过一铰接部(36)与对应的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底部铰接;
所述前车头(1)和前车板(11)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6),用于控制所述电机(32)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物料的导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包括连接块(41),以及铰接在连接块(41)两端的前臂(43)和后臂(42),所述连接块(41)下侧安装有从动轮(45),所述前臂(43)和后臂(42)末端分别安装一个第二限位轮(44),所述前臂(43)和后臂(42)末端通过一丝杆(46)连接使其相向靠拢,使得第二限位轮(44)位于从动轮(45)正下方,从动轮(45)和第二限位轮(44)配合骑行在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涵中
申请(专利权)人:邓涵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