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10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按压器的输入装置的问题。该输入装置(1)设置有壳体(2)、可动构件(3)、按压器(5)和保持器(6)。壳体(2)具有固定电极(7)。可动构件(3)具有面对固定电极(7)的可动电极(8),并且可动电极(8)相对于固定电极(7)移位。按压器(5)设置在可动电极(8)的与固定电极(7)相反的一侧。保持器(6)具有被壳体(2)夹持的框架部分(62)和连接至框架部分(62)的连接部分(61),使得按压器(5)可以沿着框架部分(62)的厚度在框架部分(62)的开口(620)内移位。壳体(2)和保持器(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朝向另一个突出并与另一个接触的限制部分(64),该限制部分限制在按压器(5)被相对于可动电极(8)侧移位时通过连接部分(61)在框架部分(62)处发生的框架部分(62)被拖曳到框架部分(62)的开口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入装置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一种输入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各种类型的电子装置中使用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推压开关(输入装置)。推压开关包括壳体、可动接触件和弹性构件。弹性构件包括柱形的周围部分(框架部分)。在周围部分的中心孔中,圆柱状部分(推动器)——其上部用作操作部分——通过薄部分(联接部分)联接,以便上下移动。周围部分的下端安装在可动接触件的外围边缘部分上。圆柱状部分在其下端表面具有向下突出的按压部分。按压部分用于按压可动接触件。在专利文献1的推压开关中,当将圆柱状部分朝向可动接触件推动和移动时,薄部分与圆柱状部分一起将周围部分朝向可动接触件拉动。这可能导致周围部分偏离其预定位置或改变其定向,从而可能导致推动器以降低的稳定性被保持。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06-120397A。
技术实现思路
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能力以良好的稳定性来保持推动器的输入装置。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的输入装置包括壳体、可动构件、推动器和保持器。所述壳体具有固定电极。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固定电极的可动电极。所述可动电极相对于所述固定电极移位。推动器布置成位于所述可动电极的与所述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保持器包括框架部分和联接部分。所述框架部分被所述壳体夹持。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内将所述推动器联接到所述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推动器沿着所述框架部分的厚度移位。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朝向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另一个构件突出并与所述另一个构件接触,以在所述推动器正朝向所述可动电极移位的同时限制所述框架部分通过所述联接部分而被拖曳到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中。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的输入装置包括壳体、可动构件、推动器和保持器。所述壳体具有固定电极。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固定电极的可动电极。所述可动电极相对于所述固定电极移位。所述推动器布置成位于所述可动电极的与所述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保持器由橡胶制成。所述保持器包括框架部分和联接部分。所述框架部分被所述壳体夹持。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内将所述推动器联接到所述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推动器沿着所述框架部分的厚度移位。所述保持器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从所述框架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突出,并且在相较于所述框架部分的中部更靠近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的位置处与所述框架部分接触并被所述框架部分压缩。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输入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是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输入装置的壳体的平面图;图6是输入装置的推动器和保持器的立体图;图7是输入装置的推动器和保持器的底视图;图8是其沿着图7所示的平面X1-X1截取的横截面图;图9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输入装置;图10是根据第一变型的输入装置的推动器和支撑部分的底视图;图11是其沿着图10所示的平面X2-X2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2是根据第二变型的输入装置的推动器和保持器的底视图;图13是其沿着图12所示的平面X3-X3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三变型的输入装置;图15示出了根据第四变型的输入装置;图16是输入装置的盖的立体图;图17是输入装置的推动器和保持器的立体图;图18是根据第五变型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9是输入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例1.1.概述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输入装置1包括壳体2、可动构件3、推动器5和保持器6。壳体2具有固定电极7。可动构件3具有可动电极8。可动电极8布置成面对固定电极7并且相对于固定电极7移位。推动器5布置成相对于可动电极8与固定电极7相反。保持器6包括框架部分62和联接部分61。框架部分62由壳体2夹持。联接部分61在框架部分62的开口620内将推动器5联接到框架部分62,以允许推动器5沿着框架部分62的厚度被移位。选自由壳体2和保持器6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包括限制部分64。限制部分64朝向选自由壳体2和保持器6组成的组中的另一个构件突出并与之接触,以在推动器5被朝向可动电极8移位时限制框架部分62通过联接部分61拖曳到框架部分62的开口620中。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中,特别地,保持器6包括从框架部分62朝向壳体2突出并与该壳体接触的限制部分64。在上述输入装置1中,当推动器5被朝向可动电极8移位时,限制部分64起作用以抵消施加到框架部分62的力。这,即使在推动器5被朝向可动电极8推动和移动时推动器5与联接部分61一起拉动框架部分62的情况下,也减小了框架部分62偏离其预定位置或改变其定向的机会。这不仅减小了推动器5的位置偏移,而且还减小了给予操作推动器5的人的触摸感的显著变化。这允许输入装置1以良好的稳定性来保持推动器5。1.2.细节接下来,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图3是输入装置1的立体图。输入装置1是所谓的“推动开关”。输入装置1可以用在移动电信装置、用于车辆的车载装备、消费者电子电器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电子装置中。输入装置1可以内置在这些电子装置中的任何一个的外壳中,以便例如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作中间构件的操作按钮10(参见图1和图2)被布置在外壳的操作按钮10面对输入装置1的位置。这允许当操作者推动操作按钮10时。输入装置1通过操作按钮10被间接地操作。如图4所示,输入装置1包括壳体2、可动构件3、推动器5、保持器6和传导构件(第一传导构件91和第二传导构件92)。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2容置可动构件3、推动器5、保持器6和传导构件91、92。壳体2包括本体21和盖22。如图4和图5所示,本体21具有压缩盒的形状,其在平面图中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本体21具有电绝缘特性。例如,本体21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本体21的一个表面21a具有凹部210。在该实施例中,本体21的一个表面21a是沿着本体21的厚度的一个表面(例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的上表面)。凹部210限定用于容置可动构件3的空间。凹部210的底表面211形成用于将可动构件3安装在其上的安装表面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凹部210包括在平面图中具有圆形形状的第一空间210a和从第一空间210a向外突出的多个(例如,在该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二空间210b。四个第二空间210b沿着第一空间210a的圆周以规则的间隔布置。另外,本体21还包括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第一方向(即,图5中的向上/向下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上的一对突起212。一对突起212在与本体21的厚度和第一方向两者垂直的第二方向(即,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入装置,包括:/n壳体,其具有固定电极;/n可动构件,其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固定电极的可动电极,所述可动电极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固定电极移位;/n推动器,其布置成位于所述可动电极的与所述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n保持器,其包括框架部分和联接部分,所述框架部分被所述壳体夹持,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内将所述推动器联接到所述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推动器沿着所述框架部分的厚度移位,/n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包括限制部分,/n所述限制部分朝向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另一个构件突出并与所述另一个构件接触,以在所述推动器正朝向所述可动电极移位的同时限制所述框架部分通过所述联接部分而被拖曳到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9 JP 2018-2033271.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固定电极;
可动构件,其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固定电极的可动电极,所述可动电极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固定电极移位;
推动器,其布置成位于所述可动电极的与所述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
保持器,其包括框架部分和联接部分,所述框架部分被所述壳体夹持,所述联接部分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内将所述推动器联接到所述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推动器沿着所述框架部分的厚度移位,
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包括限制部分,
所述限制部分朝向选自由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持器组成的组中的另一个构件突出并与所述另一个构件接触,以在所述推动器正朝向所述可动电极移位的同时限制所述框架部分通过所述联接部分而被拖曳到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框架部分被拖曳到所述开口中时限制所述框架部分在所述框架部分自身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推动器正朝向所述可动电极移位的同时,围绕作为支点的所述保持器的预定部分自身反转,并且
所述限制部分被构造成围绕所述支点产生在一个方向上的力矩,所述一个方向与使所述联接部分反转的力矩的另一个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器包括从所述联接部分的端部部分朝向所述固定电极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联接部分在其所述端部部分联接到所述框架部分,并且
所述预定部分包括在所述框架部分和所述延伸部分之间的拐角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开口的整个外周周围,所述限制部分围绕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分具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限制部分所面对的表面是倾斜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其被定位成更靠近所述固定电极;以及第二表面,其被定位成更远离所述固定电极,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其面对所述框架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部分,其面对所述框架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框架部分被夹设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并且
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部分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二部分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浩司小林由辉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