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782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一侧设置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固定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一侧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第一横杆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薄膜进行贴合时,只需通过控制电机、第一气缸以及负压风机以及第二气缸即可完成对于薄膜的贴合工作,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也保证了贴合质量,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保证了固定板移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薄膜加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2维材料,比如,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现有技术的不足:现阶段对于生产完成的薄膜进行对齐贴合过程中,大都采用纯人工进行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长时间工作也容易出现疲劳生产导致的贴合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解决了现阶段对于生产完成的薄膜进行对齐贴合过程中,大都采用纯人工进行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长时间工作也容易出现疲劳生产导致的贴合效果变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一侧设置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固定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一侧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第一横杆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机,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顶部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板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底部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吸附腔顶部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顶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顶部设置有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顶部与所述负压风机相连接,且所述吸附板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压贴合组件。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由第一滑槽、丝杆、丝杆螺母组成,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第一横杆中间位置,所述丝杆设置在第一滑槽内部,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滑槽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匹配连接。优选的,所述丝杆螺母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贯穿第一滑槽与所述固定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由第二滑槽、限位杆以及限位块组成,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第二横杆内部,所述限位杆设置在第二滑槽内部,所述限位块中间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通孔。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贯穿第二滑槽与所述固定板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吸附板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通孔,且所述吸附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一一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加压贴合组件由安装槽、第二气缸以及加压板组成,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吸附板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吸附板顶部内侧,所述加压板设置在安装槽内部,且所述加压板顶部与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槽设置在吸附腔之间,且所述加压板小于所述加压板长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放置框、驱动组件、固定板、吸附板、第一气缸、负压风机、吸附腔、伸缩管道、连接头、导向杆、贴合板以及加压贴合组件,在进行贴合工作时,使用者只需通过打开电机、第一气缸以及负压风机对放置框内部的薄膜进行吸附移动,然后通过加压贴合组件对薄膜与贴合板进行薄膜的贴合工作即可,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也保证了贴合质量。(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电机以及驱动组件带动固定板在进行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固定板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杆上进行滑动,进而在限位块与限位杆的作用下保证固定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吸附板安装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附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向杆与吸附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固定架;3、放置框;4、贴合板;5、导向杆;6、第一横杆;7、电机;8、第二横杆;9、固定板;10、第一气缸;11、负压风机;12、吸附板;13、吸附腔;14、连接管道;15、连接头;16、伸缩管道;17、第一滑槽;18、丝杆;19、丝杆螺母;20、第一连接杆;21、第二滑槽;22、限位杆;23、限位块;24、第二连接杆;25、安装槽;26、第二气缸;27、加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顶部的固定架2,所述支撑架1顶部一侧设置有放置框3,所述放置框3一侧设置有贴合板4,所述贴合板4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固定架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一侧设置有电机7,且所述第一横杆6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2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10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机11,所述固定板9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9底部设置有吸附板12,所述吸附板12顶部与所述第一气缸10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吸附腔13,所述吸附腔13底部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吸附腔13顶部设置有连接管道14,所述连接管道14顶部设置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顶部设置有伸缩管道16,所述伸缩管道16顶部与所述负压风机11相连接,且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压贴合组件。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由第一滑槽17、丝杆18、丝杆螺母19组成,所述第一滑槽17开设在第一横杆6中间位置,所述丝杆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内部,所述丝杆18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滑槽17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18另一端与所述电机7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螺母19与所述丝杆18匹配连接,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方便了装置的横向移动,进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螺母19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0,所述第一连接杆20一端贯穿第一滑槽17与所述固定板9一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20的设置方便了固定板9的移动,进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由第二滑槽21、限位杆22以及限位块23组成,所述第二滑槽21开设在第二横杆8内部,所述限位杆22设置在第二滑槽21内部,所述限位块23中间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22相匹配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23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4,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一端贯穿第二滑槽21与所述固定板9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固定板9在进行移动的同时能够通过限位块23与限位杆22的作用下保证固定板9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顶部的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一侧设置有放置框(3),所述放置框(3)一侧设置有贴合板(4),所述贴合板(4)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固定架(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一侧设置有电机(7),且所述第一横杆(6)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2)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10)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机(11),所述固定板(9)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9)底部设置有吸附板(12),所述吸附板(12)顶部与所述第一气缸(10)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吸附腔(13),所述吸附腔(13)底部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吸附腔(13)顶部设置有连接管道(14),所述连接管道(14)顶部设置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顶部设置有伸缩管道(16),所述伸缩管道(16)顶部与所述负压风机(11)相连接,且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压贴合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顶部的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一侧设置有放置框(3),所述放置框(3)一侧设置有贴合板(4),所述贴合板(4)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固定架(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一侧设置有电机(7),且所述第一横杆(6)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2)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限位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10)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机(11),所述固定板(9)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9)底部设置有吸附板(12),所述吸附板(12)顶部与所述第一气缸(10)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吸附腔(13),所述吸附腔(13)底部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吸附腔(13)顶部设置有连接管道(14),所述连接管道(14)顶部设置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顶部设置有伸缩管道(16),所述伸缩管道(16)顶部与所述负压风机(11)相连接,且所述吸附板(1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压贴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由第一滑槽(17)、丝杆(18)、丝杆螺母(19)组成,所述第一滑槽(17)开设在第一横杆(6)中间位置,所述丝杆(18)设置在第一滑槽(17)内部,所述丝杆(18)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滑槽(17)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18)另一端与所述电机(7)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螺母(19)与所述丝杆(18)匹配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美恒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