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68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和钳位限流模块,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依次连接,采样输入模块中,流经驱动管Q1的负载电流IL,在采样电阻Rs上形成采样电压V+,恒流源CS输出的参考电流在电阻Rr上形成参考电压V‑,所述放大比较模块中,采样电压V+和参考电压V‑传输至比较器CMP1的输入端,经放大比较后得到比较信号Vcmp,比较信号Vcmp和参考信号Vref输入至比较器CMP2,触发过流保护时,驱动管的栅端控制信号N_GATE将被CMP2下拉,并由钳位电路CLP钳位至额定值,从而实现电路的过流保护,本电路具有温漂小、精度高、易调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源管理IC和电机控制IC市场的兴起,对于电路保护的需求也是日新月异,其中过流保护是电路保护最重要的一环之一,过流保护电路就是将电源的输出电流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避免输出端超过额定负载或短路时,对电源造成损坏,以至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是实现对系统或负载的保护,目前过流保护电路的常见设计难点主要在于过流保护点温漂过大、精度较差和保护点调试困难等方面,这些问题限制了过流保护电路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这些技术难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漂小、精度高、易调试的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依次连接,所述采样输入模块包括NMOS管M1,NMOS管M1依次与NMOS管M2、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NMOS管M6、NMOS管M7及NMOS管M8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依次连接,所述采样输入模块包括NMOS管M1,NMOS管M1依次与NMOS管M2、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NMOS管M6、NMOS管M7及NMOS管M8相连接,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及NMOS管M6的漏极依次连接有S1、S2、S3及S4四个烧写位,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三极管T1连接三极管T2,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NMOS管M2的漏极,驱动管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所述电路包括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采样输入模块、放大比较模块以及钳位限流模块依次连接,所述采样输入模块包括NMOS管M1,NMOS管M1依次与NMOS管M2、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NMOS管M6、NMOS管M7及NMOS管M8相连接,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及NMOS管M6的漏极依次连接有S1、S2、S3及S4四个烧写位,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三极管T1连接三极管T2,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NMOS管M2的漏极,驱动管Q1的源极连接采样电阻Rs,NMOS管M7的漏极连接电阻Rr,所述R1和Rr为同类型的匹配电阻,所述采样电阻Rs为金属电阻,所述放大比较模块包括NMOS管M9,NMOS管M9的漏极连接N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9和NMOS管M10的栅极相连,NMOS管M10和NMOS管M11的漏极相连,NMOS管M11依次连接NMOS管M12和NMOS管M13,NMOS管M12和NMOS管M14通过漏极相连,NMOS管M13和NMOS管M15通过漏极相连,NMOS管M14和NMOS管M15的栅极相连,NMOS管M14的源极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NMOS管M7的漏极,NMOS管M15连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驱动管Q1的源极,所述钳位限流模块包括NMOS管M19,NMOS管M19的源极连接NMOS管M13和NMOS管M15的漏极,NMOS管M19和NMOS管M20的漏极连接,NMOS管M20与NMOS管M21通过栅极相连,NMOS管M20的源极连接NMOS管M22的漏极,NMOS管M16与NMOS管M17通过栅极相连,NMOS管M16的漏极连接NMOS管M23的漏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管M1、NMOS管M9、NMOS管M11、NMOS管M14、NMOS管M16、NMOS管M19及NMOS管M20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在一起,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NMOS管M6、NMOS管M7及NMOS管M8的栅极相连,NMOS管M11、NMOS管M12和NMOS管M13的栅极相连,所述NMOS管M10、NMOS管M22、NMOS管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寅丁国华谭在超张胜肖会明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众享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