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57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绕阻组件、联动组件、辅助触点组件以及主触点组件;所述主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接片、第一动接片、第一动簧片、推动卡;辅助触点组件包括第二静接片、第二动接片、第二动簧片;驱动主体上设有推杆,推杆的端部置于第二静接片与第二动簧片之间;其中,第二动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绕阻组件驱动联动组件转动并令推杆动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所述第二静接片;联动组件在转动时,同时驱动推动卡移动并令第一动簧片远离或抵接于静接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体积较大且没有抗大电流短路及雷击的磁保持的性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产品大多体积较大,主要原因有微动开关占用较大的空间;推片结构占用较大的空间;采用的微动开关一般是标准件体积较大,也没法跟产品灵活的适配,会浪费一定的空间;现有双稳态磁保持的产品推片都是半封闭状结构,推动弹片部分的横梁都很长很厚,固定端子需大面积避位横梁,为保证截面积,减小电流密度,端子需加宽,增加了空间,产品体积会变大;另横梁厚度方向尺寸的空间也无法节省下来;单接点和双接点性能差异体现在抗雷击电流和短路电流,当大电流流过接点时,接点接触表面会产生电动力,此电动力会使接点斥开大量消耗接点和发生接点粘连,为防止上述问题发生,通常采用双接点结构,当接点流过大电流时,电流在双接点的各个接点分流使通过单个接点的电流变小,这时接点接触面产生的电动力则变小,达到减少接点消耗和防止粘连的目的,所以双触点结构抗短路,雷击性能较单触点结构好;同时可动弹片部增加异电流方向的设计,充分利用洛伦兹力的补偿,抵消部分电动力的影响;现有双稳态磁保持产品双触点结构,针对弹片部增加异电流方向的设计方案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动弹片与端子之间距离较大,产生的磁场强度小,洛伦兹力小,现有推片结构也是增大动弹片与端子距离的原因之一;另外,现有双稳态磁保持产品都是应对交流负载,针对直流负载没有太多研究;交流负载与直流负载最大的区别是电弧的分断,交流负载控制时,电流有零点,电弧容易熄灭,直流负载控制时,电流没有零点,会有电弧难分断的问题,为了提升分断性能,通过在接点附近安装拉弧磁铁来强制性拉弧,增加分断性能能力。现直流负载用途的继电器中,没有抗大电流短路及雷击的磁保持结构的继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磁保持直流继电器体积较大且没有抗大电流短路及雷击的磁保持的性能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绕阻组件、联动组件、辅助触点组件以及主触点组件;所述主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接片、第一动接片、第一动簧片、推动卡;所述推动卡贯穿形成有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两相对两侧壁对称形成有短梁,所述短梁令所述通槽分隔为相互导通的固定槽以及推动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所述辅助触点组件包括第二静接片、第二动接片、第二动簧片;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驱动主体上的永久磁体;所述驱动主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主体上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静接片与所述第二动簧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动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绕阻组件驱动所述联动组件转动并令所述推杆动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所述第二静接片;所述第二动簧片在弹性复位后与所述第二静接片抵接;所述联动组件在转动时,同时驱动所述推动卡移动并令所述第一动簧片远离或抵接于所述静接片;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绕组组件提供动力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联动组件转动后带动推动卡移动,其中第一动接片保持不动,推动卡推动第一动簧片移动令动簧片与第一静接片之间接触;在本方案中,第一动簧片在被推动时,其受力点在于两条短梁,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在接触时更加平整,使得产品的电气性能更佳;另外,由于短梁之间并无接触,故动接片不仅可设于固定槽内,同时也可设于两个短梁之间,从而进一步缩短推动卡的整体宽度,令产品整体的体积可进一步缩小,实现微型化;在联动组件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推杆移动,推杆置于第二动簧片与第二静接片之间,在本方案中,通过推杆与第二动簧片自身弹性的配合,仅需采用单边推杆结构即可实现电路通断的切换,当推杆推动第二动簧片远离时,电路断开,而当推杆离开第二动簧片,第二动簧片不再受到推杆的推动力时,其自身弹力令其复位再次与第二静接片接触形成电路导通;采用该方式实现了触点高可靠性接通的效果,较接通与断开均需要推杆导向推动的方式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触点未接触的风险,提升触点接通的成功率,能有效避免因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的触点不接通的风险,可靠度高;本申请各个结构之间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如此使得产品整体小型化,与此同时带有的辅助回路,可抗大的短路和雷击电流,即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优选的,所述永久磁体贯穿所述驱动主体四端且呈工字型,所述绕阻组件上下两侧均设有呈L形的磁片;所述L形瓷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永久磁体之间。优选的,所述驱动壳体上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插入所述第二通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静接片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第一动簧片上设置有第一动触点;所述第一静接片与所述第一动簧片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未接触时,所述第一静触点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动触点的端面呈角度设置;当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接触时,所述第一静触点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动触点的端面平行;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接触时,二者的端面恰能保持平行,从而保证二者在接触时能够形成最大化的电通路,提升电气性能。优选的,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均包括两组;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两组第一动触点和两组第一静触点共同作用,充分实现了电流分流作用;当第一静接片与第一动接片流过大电流时,通过两个第一动触点与两个第一静触点进行分流,单个接点的电流变小,从而使得接点接触面产生的电动力变小,达到了减少接点消耗及防止粘连的目的;另外,本申请中推动卡均匀推动的性能在双触点结构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双触点结构中容易因受力不均导致动簧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导致两个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同,触点的连接一致性差,影响继电器的电气性能;而在本方案中,由于采用两组短梁带动动簧片移动,动簧片两侧受力均匀,因此令后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同步性与一致性高,提升电气性能与电气寿命。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静接片上相对于所述推动卡的一侧于所述推动卡的移动路径形成有避让槽;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静接片上的避让槽可供推动卡伸入,采用该方式可令个零配件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产品体积,进一步小型化。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静接片上形成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避空位;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整体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推杆的转动形成,在静接片上开设避空位则可有效兼具结构紧凑以及足够运动行程的作用;在实现推杆具有足够运动行程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小型化、微型化。优选的,于所述主触点主件两侧在所述基座上可拆卸设置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或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挡板组,所述挡板组覆盖于所述第一静接片并将所述第一静触点外露;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独特的挡板组结构,将第一静接片上除了第一静触点以外的地方进行覆盖包裹,有效的解决电弧的弧根从触点之间转移到端子之间的,导致电弧持续燃烧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触点烧毁熔焊,产品时效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绕阻组件、联动组件、辅助触点组件以及主触点组件;/n所述主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接片、第一动接片、第一动簧片、推动卡;所述推动卡贯穿形成有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两相对两侧壁对称形成有短梁,所述短梁令所述通槽分隔为相互导通的固定槽以及推动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n所述辅助触点组件包括第二静接片、第二动接片、第二动簧片;/n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驱动主体上的永久磁体;所述驱动主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n所述驱动主体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静接片与所述第二动簧片之间;/n其中,所述第二动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绕阻组件驱动所述联动组件转动并令所述推杆动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所述第二静接片;所述第二动簧片在弹性复位后与所述第二静接片抵接;所述联动组件在转动时,同时驱动所述推动卡移动并令所述第一动簧片远离或抵接于所述静接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双稳态磁保持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绕阻组件、联动组件、辅助触点组件以及主触点组件;
所述主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接片、第一动接片、第一动簧片、推动卡;所述推动卡贯穿形成有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两相对两侧壁对称形成有短梁,所述短梁令所述通槽分隔为相互导通的固定槽以及推动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
所述辅助触点组件包括第二静接片、第二动接片、第二动簧片;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驱动主体上的永久磁体;所述驱动主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驱动主体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静接片与所述第二动簧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动簧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绕阻组件驱动所述联动组件转动并令所述推杆动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所述第二静接片;所述第二动簧片在弹性复位后与所述第二静接片抵接;所述联动组件在转动时,同时驱动所述推动卡移动并令所述第一动簧片远离或抵接于所述静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体贯穿所述驱动主体四端且呈工字型,所述绕阻组件上下两侧均设有呈L形的磁片;所述L形瓷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永久磁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壳体上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插入所述第二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接片上设置有第一静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飞刘书章壇博治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