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04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6
触点装置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头,其具有通过与第1方向平行地进行移动而能够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该可动触头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收纳室,其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以及遮蔽壁,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室的内部。所述收纳室具有第1空间和第2空间,所述遮蔽壁面对所述第1空间或所述第2空间,所述遮蔽壁包括位于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第2空间之间的分隔壁,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排列,所述分隔壁位于比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本公开涉及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固定触点和可动触头的触点装置以及具有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继电器具有一对固定触点、与一对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可动触头、可动轴、以及驱动可动轴以使可动触头与一对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驱动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1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触点装置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头,其具有通过与第1方向平行地进行移动而能够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该可动触头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收纳室,其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以及遮蔽壁,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室的内部。所述收纳室具有第1空间和第2空间,所述遮蔽壁面对所述第1空间或所述第2空间,所述遮蔽壁包括位于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第2空间之间的分隔壁,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排列,所述分隔壁位于比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电磁继电器具有所述触点装置以及电磁铁装置。所述电磁铁装置具有励磁线圈。本公开的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能够提高灭弧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遮蔽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遮蔽构件的俯视图。图4是从侧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图5是从侧方观察与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弧的行迹的说明图。图7A是与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弧的行迹的说明图。图7B是与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弧的行迹的说明图。图8是从侧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不过,下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之一。下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即可,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电磁继电器1(参照图2)例如配备于电动车辆等。电磁继电器1例如对是否从电动车辆的电源向马达供给电流进行切换。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具有触点装置2以及电磁铁装置5。电磁继电器1还具有用于收纳触点装置2和电磁铁装置5的壳体9。壳体9具有气密性。如图2所示,触点装置2具有多个(在图2中为两个)固定触点211、可动触头22以及遮蔽构件3。触点装置2还具有多个(在图2中为两个)固定端子21、接触压力弹簧23、保持件24、驱动轴25、内壳41、连结体42以及磁通产生部43。以下,将各固定触点211和对应的可动触点222排列的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从可动触点222观察,将固定触点211侧设为上,从固定触点211观察,将可动触点222侧设为下。另外,在电磁继电器1中,将两个固定触点211排列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不过,这些方向并非旨在限定电磁继电器1的使用方向。多个固定端子21分别由铜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各固定端子21的形状为圆柱状。各固定端子21插入在内壳41形成的贯通孔411。而且,各固定端子21插入在壳体9形成的贯通孔911。各固定端子21以其上端从内壳41的上表面以及壳体9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通过硬钎焊与内壳41接合。多个固定端子21和多个固定触点211一一对应。在各固定端子21的下端安装有对应的固定触点211。此外,各固定触点211也可以与固定端子21一体地形成。可动触头22形成为平板状。可动触头22沿着方向D1(上下方向)移动。可动触头22沿着与方向D1正交的方向D2(左右方向)延伸。即,可动触头22的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可动触头22具有多个(在图2中为两个)可动触点222。多个可动触点222设于可动触头22的上表面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多个可动触点222和多个固定触点211一一对应。各可动触点222与对应的固定触点211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可动触点222是与可动触头22中的除多个可动触点222以外的部位一体的构件,但也可以是独立构件。各可动触点222沿着方向D1(上下方向)移动,而形成如下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与对应的固定触点211接触的状态、远离对应的固定触点211的状态。更详细而言,利用电磁铁装置5产生驱动可动触头22的电磁力,对可动触头22进行驱动,由此,各可动触点222从远离对应的固定触点211的状态成为与对应的固定触点211接触的状态。由此,两个固定触点211之间导通。另外,在电磁铁装置5并未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在电磁铁装置5所具有的回位弹簧55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各可动触点222成为远离对应的固定触点211的状态。由此,成为两个固定触点211之间未导通的状态。各固定触点211和对应的可动触点222彼此相对的方向与可动触头22以及可动触头22的各可动触点222移动的方向也就是方向D1一致。保持件24具有上壁241以及下壁242。上壁241和下壁242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可动触头22穿过上壁241与下壁242之间。接触压力弹簧23例如为压缩螺旋弹簧。接触压力弹簧23以伸缩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于保持件24的下壁242与可动触头22之间。接触压力弹簧23对可动触头22施加向上的弹簧力。即,接触压力弹簧23对可动触头22施加靠近多个固定触点211的朝向的弹簧力。驱动轴25的形状为圆棒状。驱动轴25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驱动轴25的上端与保持件24结合。驱动轴25经由保持件24而与可动触头22相连。驱动轴25的下端与电磁铁装置5所具有的可动铁心53结合。伴随着电磁铁装置5的状态在产生电磁力的状态与并未产生电磁力的状态之间切换,驱动轴25沿着上下方向移动。随之,保持件24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穿过保持件24的可动触头2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即,可动触头22沿着固定触点211和可动触点222彼此相对的方向(方向D1)移动。简言之,驱动轴25使可动触头22沿着方向D1移动。因此,驱动轴25使可动触头22在如下两种状态之间移动:各可动触点222与对应的固定触点211接触的状态以及各可动触点222远离对应的固定触点211的状态。内壳41由陶瓷等耐热性材料形成。内壳41的形状为下表面开口的箱状。在内壳41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贯通孔411。内壳41的内部的空间是收纳多个固定触点211和多个可动触点222的收纳室410。即,触点装置2具有收纳室410。在收纳室410封入有氢等灭弧气体。此外,收纳室410也可以不被密闭,也可以与外部环境相连通。连结体42的形状为矩形框状。连结体42通过硬钎焊与内壳41接合。而且,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装置,其中,/n所述触点装置具有:/n固定触点;/n可动触头,其具有通过与第1方向平行地进行移动而能够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该可动触头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n收纳室,其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以及/n遮蔽壁,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室的内部,/n所述收纳室具有第1空间和第2空间,/n所述遮蔽壁面对所述第1空间或所述第2空间,/n所述遮蔽壁包括位于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第2空间之间的分隔壁,/n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排列,/n所述分隔壁位于比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3 JP 2018-2131641.一种触点装置,其中,
所述触点装置具有:
固定触点;
可动触头,其具有通过与第1方向平行地进行移动而能够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该可动触头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
收纳室,其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以及
遮蔽壁,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室的内部,
所述收纳室具有第1空间和第2空间,
所述遮蔽壁面对所述第1空间或所述第2空间,
所述遮蔽壁包括位于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第2空间之间的分隔壁,
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排列,
所述分隔壁位于比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所述分隔壁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点装置,其中,
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中的至少一者是电弧能够扩展的扩展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装置,其中,
所述触点装置还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位于比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并且面对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
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触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装置,其中,
所述遮蔽壁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底壁的周缘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其中,
所述触点装置还具有:
驱动轴,其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井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