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48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和减震组件,底盘本体上设置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移动轮;减震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和支撑部,扭力弹簧套设在轮轴上,且扭力弹簧的受力端与支撑部相连接;支撑部的一端与轮轴相转动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中,通过扭力弹簧和支撑部的设置,使服务机器人的身体与底盘之间通过扭力弹簧和支撑部起到缓冲作用,底盘本体和服务机器人的身体是分开的,通过支撑部与轮轴转动连接,同时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增加了其缓冲效果,减少服务机器人移动时的震动,提高了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服务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自动化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人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服务于大众,一些服务机器人在给人们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行走,现有四轮式服务机器人底盘虽然运行平稳,机器人的身体和底盘一体式结构,即机器人的身体和底盘合在一起,一般都是利用压缩弹簧的悬挂系统来减轻震动,减轻的震动有限,但在承载重型机器人时其减震性能也相对较差,这就会对机器人的整体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四轮式服务机器人底盘利用压缩弹簧的悬挂系统来减轻震动,减轻的震动有限,但在承载重型机器人时其减震性能也相对较差等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提出了一种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移动轮;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和支撑部,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扭力弹簧的受力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中,通过扭力弹簧和支撑部的设置,使服务机器人的身体与底盘之间通过扭力弹簧和支撑部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底盘本体和服务机器人的身体是分开的,通过支撑部与轮轴转动连接,同时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增加了其缓冲效果,减少服务机器人移动时的震动,提高了减震性能。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轴包括前轮轴和后轮轴,所述前轮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组件,所述后轮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组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轴承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与所述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通过与其相匹配的弧形扣板相连接,所述弧形扣板扣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弧形扣板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与所述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扣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轮轴上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滚珠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滚珠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弧形槽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激光雷达传感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的减震组件与轮轴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中减震组件的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中减震组件的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1:底盘本体;11:轮轴;12:移动轮;13:激光雷达传感器;14:超声波传感器;2:减震组件;21:扭力弹簧;22:支撑部:23:支撑板;24:轴承;25:弧形扣板;3:服务机器人的身体。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1和减震组件2,所述底盘本体1上设置有轮轴11,所述轮轴11的两端均连接有移动轮1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扭力弹簧21和支撑部22,所述扭力弹簧21套设在所述轮轴11上,且所述扭力弹簧21的受力端与所述支撑部22相连接;所述支撑部22的一端与所述轮轴11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22的另一端与服务机器人的身体3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中,通过扭力弹簧21和支撑部22的设置,使服务机器人的身体3与底盘之间通过扭力弹簧21和支撑部22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底盘本体1和服务机器人的身体3是分开的,通过支撑部22与轮轴11转动连接,同时在扭力弹簧21的作用下增加了其缓冲效果,减少服务机器人移动时的震动,提高了减震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n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移动轮;/n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和支撑部,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扭力弹簧的受力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n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
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上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移动轮;
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和支撑部,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扭力弹簧的受力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服务机器人的身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包括前轮轴和后轮轴,所述前轮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组件,所述后轮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轮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轴承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