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744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槽,所述第二钢槽的侧面上端位置设置有方形接口槽,所述方形接口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所述第二钢槽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五个不同长度的钢槽进行一定位置的组装,使用焊接工艺进行连接,使得主体拥有稳定的框架,能够承受住钢筋笼的重量,同时也能很好的辅助钢筋笼的制作,加快钢筋笼的制作速度,为工厂提高制作效率,在第一钢槽与第二钢槽的连接处右下端设置有斜支撑,在第二钢槽与第四钢槽的连接处右上端设置有斜支撑,利用两个斜支撑来固定主体,增加主体的牢固性,同时也加强了主体的承重,使得主体能够有稳定的结构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筋笼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
技术介绍
钢筋笼作为建筑中的框架之一,在建筑中起抗拉作用,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为建筑主体做支撑,加注混凝土,进行固定,成为建筑的主体结构,成为承重的框架,使其建筑更加稳定,钢筋笼主要由钢材组装,利用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其能够拥有稳定的结构,在建筑中起到主要作用,钢筋笼的组装连接方式主要由焊接和螺母连接两种连接方式,钢筋笼对搭接处的焊接,要求高且施工速度慢,但是现在国内还是以焊接为主流连接方式。在制作钢筋笼的时候,由于钢筋笼的体积会非常的庞大,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距离较长,焊接时的工具没有办法进行快速的移动,在没有工具进行辅助,制造过程尤为繁琐,如今的建筑类工具中,对于辅助钢筋笼制作的工具少之又少,为了在提高制作速度的前提下,减轻工作人员的辛劳程度,同时也为填补建筑工业上的此处空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槽,所述第二钢槽的侧面上端位置设置有方形接口槽,所述方形接口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所述第二钢槽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钢槽的底端与第三钢槽的顶面中间位置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梯形接口槽的内部与斜支撑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钢槽的右侧中间位置与第四钢槽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且两个第三钢槽对称分布在第四钢槽的两端,所述斜支撑的底部与第四钢槽的顶面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方形接口槽的内侧与第一钢槽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且垂直于第二钢槽的上端,所述第一钢槽的长度设置为800mm,所述第二钢槽的长度设置为1150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梯形接口槽的内侧与斜支撑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斜支撑的顶侧与第一钢槽的底部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斜支撑的边长设置为80mm,且斜支撑为等边梯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钢槽的长度设置为400mm,所述第四钢槽的长度设置为800mm。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第一钢槽与第二钢槽的连接处使用焊接,使得主体能够拥有很好的承重性,同时也能支撑住钢筋笼的重量。2、本技术,在第二钢槽的左端下侧设置于斜支撑,在第四钢槽左端上侧设置有斜支撑,利用两个斜支撑用于加固主体的稳定性。3、本技术,第四钢槽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钢槽,且两个第三钢槽对称分布在第四钢槽的两端,连接方式为焊接,从而能够固定住钢筋笼,便于操作,同时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4、本技术,利用五根不同的钢槽进行焊接组装,使得且结构与组装简单,同时操作方式便捷,上手难度较低,从而能够迅速提高钢筋笼的制作速度,提高工厂的出货量,为工厂提供可靠的钢筋笼制作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的斜支撑示意图。图例说明:1、主体;2、第一梯形接口槽;3、第一钢槽;4、第二钢槽;5、第三钢槽;6、第二梯形接口槽;7、方形接口槽;8、斜支撑;9、第四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槽4,第二钢槽4的侧面上端位置设置有方形接口槽7,方形接口槽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2,第二钢槽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6,用于与其他结构相互焊接,使得主体1能够更加稳定,保障其安全性能。第二钢槽4的底端与第三钢槽5的顶面中间位置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二梯形接口槽6的内部与斜支撑8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使得主体1更加牢固,第三钢槽5的右侧中间位置与第四钢槽9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且两个第三钢槽5对称分布在第四钢槽9的两端,用于固定钢筋笼,斜支撑8的底部与第四钢槽9的顶面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方形接口槽7的内侧与第一钢槽3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且垂直于第二钢槽4的上端,第一钢槽3的长度设置为800mm,第二钢槽4的长度设置为1150mm,第一梯形接口槽2的内侧与斜支撑8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斜支撑8的顶侧与第一钢槽3的底部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斜支撑8的边长设置为80mm,且斜支撑8为等边梯形,用于加固主体1,使其承重性能更好,第三钢槽5的长度设置为400mm,第四钢槽9的长度设置为800mm,固定的长度,便于安装与焊接,同时使其操作简单,上手难度低,从而能够用迅速提高制作钢筋笼的速度。工作原理:在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钢槽4,在第二钢槽4的侧面上端设置有方形接口槽7,在方形接口槽7的内部与第一钢槽3的左端固定焊接连接在一起,在方形接口槽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2,在第一梯形接口槽2的内部与斜支撑8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斜支撑8的顶部与第一钢槽3的底部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在第二钢槽4的底部与第三钢槽5的顶部中侧固顶焊接在一起,在第二钢槽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6,第二梯形接口槽6的内侧与斜支撑8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第三钢槽5的右侧中部与第四钢槽9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斜支撑8的底部与第四钢槽9的顶面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在第四钢槽9的右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槽(4),所述第二钢槽(4)的侧面上端位置设置有方形接口槽(7),所述方形接口槽(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2),所述第二钢槽(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槽(4),所述第二钢槽(4)的侧面上端位置设置有方形接口槽(7),所述方形接口槽(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梯形接口槽(2),所述第二钢槽(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梯形接口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槽(4)的底端与第三钢槽(5)的顶面中间位置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梯形接口槽(6)的内部与斜支撑(8)的左侧固定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槽(5)的右侧中间位置与第四钢槽(9)的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且两个第三钢槽(5)对称分布在第四钢槽(9)的两端,所述斜支撑(8)的底部与第四钢槽(9)的顶面左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李稳赵永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江装配式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